紅色足跡映照初心,砥礪奮進展現新顏。春日里,站在紫云自治縣火花鎮龍頭村甲西坡觀景臺上遠眺,赤望高速火花特大橋橫跨溝壑河谷,將兩岸山巒緊緊相連。行駛其上的車輛沖破清晨云霧,攜著融融春意撲面而來。俯瞰橋下,田園村莊如詩如畫,在橋梁與藍天的映襯下,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赤望高速火花特大撟
大橋旁,在建的隆(昌)百(色)鐵路火花特大橋施工現場,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鋼筋綁扎、樁基挖掘、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等作業 。
鮮為人知的是,如今建成的赤望高速紫云至望謨邊饒段,以及在建的隆百鐵路甲西至播東段,正是90年前中央紅軍長征的途經之地。1935年4月15日,中央紅軍軍委縱隊前梯隊、紅一軍團直屬部隊長征經過紫云自治縣火花鎮龍頭村甲西坡。夜幕降臨時,部隊在此留宿,中央紅軍指揮部駐扎在甲西老寨,紅一軍團司令部則設于甲西坡前的臘巖。
火花鎮龍頭村村民羅愛金指著甲西老寨一棟由土墻木瓦房改建而成的兩層磚混小平房回憶道:“這棟房子的主人是盧尚炳,他如今已搬離老寨。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實施包產到戶政策后,盧尚炳父親盧仲方一家經濟條件改善,便將土墻木瓦房進行了改建。聽老人們說,中央紅軍指揮部駐扎甲西老寨時,毛主席就曾住在這棟土墻木瓦房里。”次日清晨,紅軍歸還借用物品,對損壞物件向物主道歉賠償,并仔細打掃駐地衛生后,才向南朝著喇叭屯、納寒、石龍關、納建方向進發,前往播東。
1935年4月16日,中央紅軍軍委縱隊前梯隊、紅一軍團直屬部隊從甲西出發繼續南行,當晚抵達望謨縣邊饒鎮播東布依族山寨休整。
“在老人們的記憶中,那時這里不通公路,從甲西到納寒(現磨安)再到播東,是一條沿著羊架河岸、穿行于山澗的羊腸小道,部分路段更是緊鄰懸崖峭壁。”火花鎮龍頭村黨支部書記盧小恒介紹道。
老人們回憶,紅軍經過甲西布依老寨時,一位紅軍干部向群眾宣講革命道理,還唱起《紅軍紀律》:“紅軍紀律最嚴明,出發、宿營樣樣要記清;上門板,捆稻草,房屋打掃干凈;借物要送還,損壞要賠償;解溲找茅坑,不搜俘虜身;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個個要執行。”
時至今日,紅軍愛民護民的精神在當地代代傳承,激勵著后人自力更生、攻堅克難。曾經崎嶇難行的羊腸小道,如今已蛻變為寬闊平坦的康莊大道。
2020年1月1日,紫望高速建成通車。作為《貴州省高速公路網規劃》“678”網中赤水至望謨高速公路的末段,紫望高速是安順南出口的交通干線。這條全長74公里、總投資110億元的高速路,其中紫云段約23.67公里,投資37億元。它不僅是安順南出口的交通動脈,更是全省西南地區的重要運輸通道,有力促進了安順農特產品向東南沿海及東南亞地區的外銷流通。昔日中央紅軍從甲西急行軍一整天才能抵達的播東,如今從火花匝道上紫望高速,20多分鐘就能到邊饒匝道,下高速后再行駛10余分鐘便可抵達。
在建的隆百鐵路羊架河特大橋橋墩
而在建的隆百鐵路于2024年5月30日開工建設。位于甲西老寨旁的羊架河特大橋,橋梁全長2428米,是隆百鐵路(貴州段)最長的橋梁,也是貴州段的重難點工程。該橋共有57個墩臺,其中最高墩達117米,相當于39層樓的高度。隆百鐵路建成后,將結束紫云縣域不通鐵路的歷史,顯著改善當地交通環境,為紫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來源:安順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