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86年9月,位于朝鮮的毛岸英烈士的墓前,站著一個從中國遠道而來的青年。
他用誠摯的雙眼,久久凝視著烈士的塑像,眼中含著熱淚,他就是毛岸英烈士的侄子,毛岸青唯一的兒子,毛新宇。
16歲的少年,跟著代表團來到朝鮮,只為了見見自己敬愛的伯父。
不久后,毛新宇從懷里掏出了一張紙條,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文字。
這是他親手為伯父寫下的詩,詩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代表著他作為晚輩,對長輩最真摯地懷念。
身處一個特殊的家庭中,毛新宇從小聽著烈士的英勇事跡長大,這一天,他終于做了一個親赴現場的見證者。
毛新宇懷著敬意寫下的詩到底是什么?他的父親毛岸青,和伯父又有著怎樣兄弟情深的事跡?
兄弟情深,天人永隔
對于毛岸青來說, 最讓他感到親近的家人,并不是英年早逝的母親楊開慧,也不是站立在共和國巔峰之上的父親毛主席,而是與他相依為命,一同長大的哥哥毛岸英。
1930年,兄弟二人的命運迎來了巨大的轉折。
他們跟隨母親楊開慧一起被反動派抓到了監獄當中,親眼見到了母親滿身的傷痕,見到了一個英勇的革命者,需要為革命作出犧牲。
楊開慧烈士拒絕與毛主席離婚,更拒絕否認他們之間的關系,反動派無法拉攏她,只能選擇用槍聲結束她的生命。
一聲槍響后,毛家三兄弟永遠失去了他們的母親。
接下來的日子,他們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在最小的弟弟毛岸龍因病去世后,毛岸英和毛岸青便開始相依為命。
1931年,由于中共叛徒顧順章的出賣,我國的城市地下組織遭到了大規模破壞,不少地下黨同志英勇犧牲。
在這個過程中,毛家兄弟二人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
兩個孤苦無依的孩子,一路行走,一路流浪,毛岸英作為大哥,勇敢地肩負起了照顧弟弟的責任。
他們在路上流浪時,常常會跟流浪漢搶奪剩飯,如果搶不到,他們就只能活活餓死,在生存的欲望面前,人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雖然身材瘦小,但是毛岸英的力氣很大,拿回來的東西,他也不會自己享受,而是會第一時間送到弟弟面前,讓弟弟先吃。
了解他們兄弟二人故事的人,常常會聯想起近代革命史上的另一對兄弟,陳延年和陳喬年。
他們是陳獨秀的兒子,小小年紀便脫離了家庭,兄弟二人彼此支撐著在外討生活。
他們一邊通過體力勞動賺取生活費,一邊毫不松懈地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那個時候的陳延年,擔負起父親的角色,給了弟弟無微不至的關愛和呵護,所以陳喬年說,他最不能失去的人,就是哥哥。
對于毛岸青來說,這句話同樣適用,他常常告訴別人,如果沒有大哥的照顧,他可能早就死在了某一個城市的角落。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毛岸英完全充當了父親的角色。
1936年,毛岸英和毛岸青被黨組織送到蘇聯,接受更成體系的教育。
身處異國他鄉,大多數年輕人都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但從小就在陌生的環境中求生存的毛家兄弟,很快就摸索出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和以前一樣,毛岸青還是時時刻刻處在哥哥的庇護之下,毛岸英巨大的羽翼,把他籠罩在一個安穩的環境中。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從來都是以真心交付,毛岸英對毛岸青的意義,自然也不言而喻。
正是這過往的種種經歷,實在太過深刻,所以1950年毛岸英犧牲后,毛主席才不敢把真相告訴毛岸青。
其實當時,烈士犧牲兩個月后,毛主席才得知消息。
黨內的其他同志,有意隱瞞他,害怕他的情緒受到沖擊,身體出現問題。
別人有多么擔心他,他就有多么擔心毛岸青。
得知真相的那一天,毛主席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里,手里不斷的點著香煙,卻沒來得及抽上幾口。
他幾乎沉浸在完全悲傷的氛圍之中,久久無法抽身。
他已經經歷過無數次犧牲親人的痛苦,他的妻子,他的親生弟弟,他的親生兒子,這些人都相繼犧牲在革命戰場之上,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他。
死亡是一瞬間的解脫,活在世上的那個人,才會感受到最為深切的痛苦。
更難的是,毛主席不僅要自己咀嚼著這份痛苦,還得費盡心思的隱瞞情緒,盡量不在劉思齊和毛岸青面前表現出來。
每當與他們談到毛岸英時,他總是盡量保持著平和的微笑,用再正常不過的語氣,和他們一起暢想毛岸英凱旋的日子。
此時此刻,只有他自己知道,毛岸英回不來了。
1953年,志愿軍打了勝仗,身上戴著大紅花,高高興興的回到國內,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再也瞞不下去。
一直期待著哥哥回家,期待著兄弟二人開懷暢飲的毛岸青,此時終于墜入了冰窟之中。
對他來說,毛岸英亦兄亦父,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無法接受,無法接受這天人永隔的局面。
他的身體本就不好,當下更是直接病倒,仿佛所有的精氣神都隨著毛岸英一同離去。
毛主席毫無辦法,只能把他送去蘇聯接受治療,從蘇聯回來后,他又獨自一人去了大連接受調養。
后來的毛岸青回憶說:“不管是在蘇聯還是回到大連,我其實都還有些恍惚,還沒有辦法徹底相信。我每天都在忙著手頭上的翻譯工作,好像越是忙碌一些,我就越是不會去想讓人難過的事情。”
身為毛主席的兒子,他一直處在家人的光環之下,但是對于自己的事業,他也從來沒有放棄。
哥哥是已經犧牲的烈士,也是永遠存在于他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燈,這份情誼,他不僅要永遠銘記,還要傳承給下一代。
講述往事,深受感染
在大連療養時,毛岸青和邵華走到了一起,他們的婚禮,同樣也是在大連舉行。
1970年,他們唯一的兒子出生了,這個孩子就是毛新宇。
毛新宇的名字,由毛主席親自取出。
這個名字代表著新的世界和新的天地,他希望自己的孫子能夠成為開辟新世界的人,能夠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梁。
所以這個名字,也寄托了毛主席對于孫輩最美好的期待和祝福。
毛新宇成長在中國最特殊的家庭當中,他的祖父是國家的最高領袖,他的祖母和伯父是受千千萬萬的同胞尊敬的烈士,他的父母也是堅定不移行走在正確道路上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家里的所有長輩,都是他成長路上的榜樣。
其中,毛新宇最惦記的,除了祖父母之外,就是他的伯父毛岸英。
從小到大,他分別從祖父,父親和母親等許多長輩的口中聽到過關于伯父的英勇事跡。
對他來說,那個素未謀面的伯父,是他最崇拜的人。
他們雖然沒有緣分得以相見,但是來自血脈的指引,來自榜樣的力量,總是讓他時常感受到伯父的呼喚。
很小的時候生活在中南海,他常常陪伴在毛主席身邊,那時候,只要一有空,毛主席就會陪著自己的孫子玩鬧。
祖孫二人相處時,毛主席常常會提到毛岸英,在毛新宇幼小的心中,毛岸英的形象也無比高大。
他知道,那是祖父最疼愛的兒子,也是讓祖父最驕傲和最自豪的兒子。
后來跟著父母生活,他也常常聽到父親講起伯父。
那時候的他懂得了感情,也明白了伯父心中更堅定和更光明的理想,所以每當看到父親悲傷落寞的面容時,他總是會忍不住心疼。
這對兄弟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多少磨難,可最終還是生死分離。
毛岸英的這一生,稱得上顛沛流離,也稱得上遺憾。
他可以成為更優秀的人,也有更多發光發熱的機會,可是一個年輕的勇敢的戰士,最終還是沒能回來。
于是他告訴父母,自己想去看看,想親自去朝鮮看看。
看一看抗美援朝的遺跡,看一看長眠于朝鮮的伯父,看一看那些最偉大也最可愛的人。
1986年,毛新宇16歲,這一年,他的父母送給了他一件特別的禮物。
邵華對他說:“爸爸媽媽能給你的東西不多,但是接下來這份禮物,希望你能好好珍藏,好好理解。我們為你報名,你可以跟隨中國青年團代表一起去朝鮮,祭拜你最崇拜的岸英伯父。真正走到那片土地上,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更深的感悟。親眼見到的一切,一定會比我們講述的內容更加具有力度。”
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毛新宇無比珍視。
正式出發那天,這個一向平穩的孩子,言談舉止之間有著掩飾不住的激動,他想,終其一生,他都一定會記住這一天。
前往目的地的途中,他又忍不住聯想,1950年,那群同樣年輕的志愿軍戰士離開故土時,心里會懷著怎樣的情緒。
他那年輕的伯父,是否會在旅途中回頭,遙望逐漸遠離的家鄉和逐漸遠離的親人。
親自祭拜,感人至深
到達朝鮮時,當時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親自接待了他們。
這群青年中,有毛岸英烈士的侄子,有黃繼光烈士的侄子,還有眾多其他烈士的親屬。
大部分烈士犧牲時還很年輕,沒有自己的孩子,所以這群親自來到朝鮮的侄子侄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他們的孩子。
見到毛新宇,金日成格外激動。
這個出身不凡的孩子,得到的最多的財富,并不是長輩給予的特殊身份,而是長輩留下的精神品質。
他握著毛新宇的手說:“今天能看到你來,我非常高興。你的爺爺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你的伯父是最值得尊敬的志愿軍烈士。我們會永遠懷念他,你們也一定要親自去烈士的陵墓前看看,送上思念。”
毛新宇此次前來,本就是為了這件事,所以跟金日成告別之后,他就來到了烈士陵園,找到了毛岸英烈士的陵墓。
從前,他一遍又一遍的聽家里人講起伯父的故事。
現在,他真正站在了伯父的陵墓之前,見到了伯父的塑像,感受到了長眠于地下的伯父的心跳。
這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感受,那一瞬間,他的靈魂仿佛跨越時空,與年輕時的伯父實現了某種共鳴和共振。
他靜靜地站立在陵墓最前方,眼中含著熱淚,認真嚴肅地對著毛岸英烈士塑像的方向3鞠躬,每一次鞠躬,他都在心里默默講述著自己對伯父的崇拜和思念。
站定以后,毛新宇從懷里拿出了一張紙。
這張紙上密密麻麻的寫著文字,這是他在來到朝鮮之前,親自為伯父寫下的紀念詩。
詩中說:“聽說你在罪惡的炸彈爆炸之時,還手捧作戰地圖演練進攻,可你的鮮血,竟提前預告了東方的黎明。親愛的伯父,請接受吧,我真誠的敬禮!”
他的腦海中無數次想象那個畫面,敵人在天上投下炸彈,他的伯父手中緊緊地拿著作戰地圖,抓著很多對于戰斗至關重要的資料,至死也不肯松手。
他的血染紅了文件,和其他烈士的鮮血一起,染紅了半邊天。
他們再也無法回家,但那一刻,他們的靈魂好像已經看到了故鄉。
而現在,他們的后輩生活在鮮花和光明的聚集之中,這群年輕的后生享受著和平安定的生活,能夠順順利利的上學,能夠按部就班的度過自己的人生。
相對于他們的驚心動魄而言,這樣的人生似乎太過平淡。但正因為平淡,所以才來之不易,才格外幸福。
結語:
毛新宇親自念出的這首詩,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他一直壓抑著自己的眼淚,但是在念完詩之后,他的淚水卻奪眶而出。
在場所有人受到感染,紛紛哭出聲來。烈士的英名,并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變淡。
他們將永遠屹立在那里,永遠接受人民群眾最崇高的敬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