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20世紀50年代初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缺少人才,分管外交的周總理一個電話改變了唐明照一家的生活軌跡,也成就了唐明照和她女兒的事業。
唐明照先生,著名的外交家,中國首任聯合國副秘書長。
祖籍廣東,自小隨父母移居美國舊金山,先后就讀于清華大學政治系和美國伯克利大學歷史系,是一位有著卓越才華和愛國情懷的外交家。
周總理打到美國紐約的這個電話,真誠表達了對外交人才的求賢若渴,唐明照作為愛國志士當然義不容辭。
在總理的安排下,一家人毫不猶豫踏上了秘密回國之路,唐明照年僅9歲的女兒也隨父回國,從此開啟了屬于她的傳奇人生。
她就是唐聞生,中國第二代翻譯官中的翹楚,那么她又是如何繼承父志,一步步成長為周總理和毛主席的御用翻譯官,見證新中國多個重大外交時刻的呢?
22歲拜師“中國紅墻第一翻譯”——冀朝鑄
在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家醫院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也許就注定了唐聞生要“接班”父親。
據說她的名字“聞生”的含義是“聞父歸而生”,因為她出生的那刻,父親唐明照正腳步匆匆地趕到醫院。
9歲回到祖國懷抱的“小聞生”并沒有趕上北京小學生的正常開學時間,無奈之下她在家待了整整4個月,這4個月“小聞生”可沒有白等,本來還在發愁沒有中文基礎的她是應該讀一年級還是按照年齡讀三年級,這4個月幫了大忙。
唐明照一家回國后住在現在的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她家樓上就是閱覽室,9歲的聞生經常泡在書的海洋不能自拔,這里成了她的知識樂園,當然小朋友看得最多的是一些類似《木偶奇遇記》一樣的兒童讀物,但就是這些童話書,給從小生活在美國的小姑娘埋下了想要探索另一扇知識大門的種子。
第二年她插班到三年級,憑借著聰明的大腦,刻苦地學習,她一路高歌猛進,先是考入北京師大女附中,她不僅沒有因為從小生活在美國而不能適應中國的高考,反而發揮了語言優勢,以優異的成績成功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學習。
不得不說,唐聞生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跟父母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60年代唐聞生的課外讀物就是全英文版托爾斯泰、莎士比亞等文壇泰斗的著作,這樣本就美國出生的唐聞生英語水平在同學中間可以稱為鶴立雞群。
專業能力的突出不僅讓她成為了同學中的“絕對主角”,還讓她連跳兩級,僅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五年的大學全部課程,也得到了“中國紅墻第一翻譯”之稱的冀朝鑄青睞。
冀朝鑄是周總理身邊的第五任英語翻譯官,多年來他一直在物色自己的下一代“接班人”。唐聞生英語系的高材生,長相清秀,性格活潑,天生就是做外交官的料,當然被冀朝鑄一眼選中。
冀朝鑄
1965年4月,22歲的唐聞生和同樣懷揣著外交夢想的青年一起,被分配到地處外交部街33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唐聞生順理成章地被分到翻譯處英語組,從此開啟和“師傅”冀朝鑄一起打拼的外交翻譯之路。
23歲臨危受命,第一次見到毛主席,緊張到暈倒
1966年7月,剛進外交部的唐聞生生平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能見到毛主席,任誰都難掩激動,但這次的任務卻差點被唐聞生的激動搞砸,因為她暈倒了。
那是在武漢,毛主席正在完成他的第四次暢游長江壯舉,參加亞非作家會議的國家和地區代表一路從北京南下,毛主席要在武漢接見這些外賓。
本來這樣的外交場面,還輪不上缺少歷練的外交新人們,但好巧不巧冀朝鑄下鄉去了湖南瀏陽,只能臨時抓唐聞生救場。
小小年紀的唐聞生哪見過這樣的場面,都快把腦袋搖成撥浪鼓了,嘴上一直念叨著:“不行,不行……”可不行也沒辦法,外交部所有的主力人員都有任務,唐聞生只能硬著頭皮答應。
可能是由于一路星夜直奔武漢,也可能是就要見到主席的緊張興奮,當接見工作即將開始,毛主席出現的那一刻,一直惴惴不安的唐聞生突然眼前一黑,一個趔趄沒站穩,旁邊的同事趕緊扶住她拼命搖:“聞生,聞生,你可別暈啊,你暈了就沒人了”,唐聞生微微睜開眼睛,還沒緩過來。
耳畔就傳來了不知對唐聞生是好還是壞的消息:“主席取消了講話”,唐聞生也算稀里糊涂地完成了這次翻譯任務。
不過通過這一次的經歷,唐聞生明白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這之后的日日夜夜她更加刻苦鉆研業務,以后的她可從沒掉過鏈子,很快她就迎來了充分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
28歲被基辛格稱贊“南希·唐小姐可以競選美國總統”
這次機會不只讓唐聞生一戰成名,它還是整個人類外交史上可以載入史冊的歷史轉折——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訪華,中美建交。
提到尼克松訪華,就不得不提時任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9—11日,他首次秘密訪華,這樣重要的人和事,當然翻譯人員也不能馬虎,外交部翻譯第一人冀朝鑄當然是要挑大梁的,唐聞生也憑借了幾年的歷練,成為了基辛格此訪的英語翻譯。
而唐聞生的加入也讓當時洽談的氣氛更加輕松,基辛格一落座就親切地向唐聞生打招呼:“很高興見到南希·唐小姐”(南希是唐聞生的英文名)
基辛格訪華期間,中美雙方討論了國際局勢,以及中美關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且就尼克松訪華一事達成了協議。
冀朝鑄曾說過,做翻譯工作難度是極大的,在會議現場,發言人和翻譯者之間只有0.1秒的反應時間,如何準確無誤地翻譯出來,特別是一些專有名詞和專業術語,那就需要翻譯者不僅博覽群書,知識結構扎實,還要貫通古今,聯通中外,才能做到準確無誤。
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可想而知做同聲傳譯這份工作的難度,難怪當年二十幾歲的唐聞生在出色地完成了基辛格訪華的翻譯任務后,被基辛格大加贊賞稱:“南希·唐小姐可以競選美國總統,而我不能”。
這樣說不僅是因為唐聞生的聰明睿智,也因為她出生在美國,按照美國規定出生在美國的人,才有權利競選總統,基辛格出生在德國費爾特市,1938年才移居美國。
1972年2月21日,在全世界注視的目光中,尼克松及其夫人一行人乘坐的“空軍一號”飛機飛抵北京,上演了歷史上著名的“跨太平洋握手”。
在毛主席會見尼克松期間,唐聞生擔任毛主席的英文翻譯,參與并見證了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的開端時刻。
正如唐聞生的恩師冀朝鑄所說,同聲傳譯這份工作很難,需要在堅持不懈地學習中十年磨一劍。
在中美兩國復雜的國際關系下產生的會談,翻譯官手中的“劍”,不僅要迅速且準確,同時更要把控語言的感情色彩。
那天的場景是這樣的:
與會人員有:毛主席、周總理、王海容(中共外交部特別助理)、唐聞生(翻譯)、尼克松總統、基辛格(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洛德(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筆錄員)
時間:下午2:50—3:55 地點:北京毛主席官邸
雙方見面握手問好
尼克松首先開口贊嘆:“毛主席飽讀詩書”,并表示他曾經認真拜讀過毛主席詩詞和演講稿,稱主席的文章可以震撼全國,改變世界,主席則謙虛回應。這對于專業翻譯來說都不算是有難度的語言。
接下來的談話觸及了很多敏感問題,他們談到了蔣介石,談到臺灣問題,談到對世界格局的看法等等,相信這樣的談話內容對于唐聞生來說也不算有難度,但各種敏感的話題,不僅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臨場迅速地找到帶有正確語言色彩的英文詞匯才是關鍵。
專業的能力是一方面,對黨的絕對忠誠才是根本,唐聞生能參與此次中美劃時代意義的會談,足見組織對她的信任,尼克松在會談中一再保證,會談內容絕不會“跨出房門一步”。
尼克松:毛主席盡可放心,我們在此的談話內容以及我和周總理的討論絕對保密,不會跨出這房門一步,這是最高層密談的唯一方式。
毛主席:那就好。
這次秘密談話之后,開啟了中美關系正常化之路,在尼克松訪華50年后,唐聞生曾經感慨:“這是兩個偉大國家的領導人,以長遠的眼光、寬廣的視野、實事求是的精神和非凡的勇氣,開創了兩國關系重要的新篇章,值得我們回味,值得我們繼承,值得我們發揚。”
中間唐聞生
常年在毛主席和周總理身邊工作的唐聞生,不僅專業能力得到肯定,也證明了唐聞生是組織鑒定過絕對可信之人,難怪毛主席也會對她刮目相看,助她事業更上一層樓。
30歲成為外交部現職官員進入中央委員會的唯一女性(迄今無人打破)
同樣是在28歲,唐聞生光榮地加入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共產黨員,而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兩年后,在毛主席最后一次出席并主持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她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也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被選入中央委員的外交部現職女性官員,扛起了中國外交翻譯官的大旗。
雖然工作中的唐聞生很是拼命,但她性格卻是溫婉嫻靜中帶著可愛的,因此被各國外交工作者習慣稱她為“sweet”。
唐聞生這個“sweet”不僅是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御用翻譯,生活中她也像“小棉襖”一樣關心著主席和總理。
日理萬機的周總理晚年已經是疾病纏身,遵醫囑周總理是不能喝酒的,剛剛誕生的新中國,外交宴請怎么能少得了,不喝酒談何容易。
在一次外交宴請中,氣氛十分融洽,周總理很高興地頻頻舉杯,不知是身邊的醫生沒有在場還是醫生勸阻無效,總理臉上已經泛起紅暈,接近4個小時的宴會也早已超出了總理身體能夠承受的負荷,一旁的唐聞生也早已是如坐針氈了……
在總理再次舉起酒杯時,她帶著生氣的語氣脫口而出:“總理,您不能再喝了!”對于唐聞生這一略顯魯莽的行為,席間的賓客們也沒有生氣,因為大家都知道她是“sweet”的周聞生,她只是擔心總理的身體。
總理看著生氣的唐聞生致歉地笑笑,喝下了席間最后一杯茅臺酒,之后再沒有端起酒杯。
41歲離開外交部,80歲的唐聞生至今未婚
在高壓中工作了近20年,41歲的唐聞生卸任了外交部的工作,先后就任中國日報副主編,中國鐵道部國際合作司司長,中國僑聯副主席等職,她從滿頭華發,意氣風發的女外交官,變得淡定從容,慢慢生出的銀發也預示著屬于她的歷史時代已經漸漸遠去。
工作中的唐聞生是越努力越幸運的典范,她成為為數不多的歷史性時刻見證者。
生活中的她也難免有缺憾,當年風華正茂時的唐聞生身邊從不缺追求者,但進入外交部工作后,她把所有的心血和熱情都獻給了黨的外交翻譯事業,無暇顧及自己的終身大事,一生無兒無女。
“弱國無外交”,唐聞生作為第二代新中國翻譯官,頂住了壓力,見證了我們國家漸漸走向繁榮強盛的各種外交時刻,唐聞生雖一生無兒無女,但她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績,獲得的成就,又何嘗不是她用生命孕育出的最絢爛的華章。
結語:
今年已經80歲的唐聞生女士雖已退休多年,但在中國外交史上她留下了屬于她的濃墨重彩的一筆,值得后來者永遠追溯敬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