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教育部新增了 29 個新專業,然而,粗略審視一番,其中的大多數專業卻令人心生疑慮,仿佛布滿了陷阱。網友們對此現象可謂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有網友直言不諱:“這簡直就是給教師子女開的后門!有些名牌大學設有獨立學院,也就是所謂的三本。教師子女竟然能夠從三本輕而易舉地調到本部的任意專業,這種操作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雖說最終畢業證上依舊標注著三本,但他們卻能一直在本部學習和生活,所享受到的教育資源也與本部學生毫無二致。這公平嗎?”
也有網友憤憤不平地表示:“本科專業理應進行精簡,那些過于細分的方向應當放置在研究生專業。某些新開的專業,轟轟烈烈地搞了幾年,最終卻因種種原因搞不下去,只能無奈取消,成為了絕版專業。這對于那些當初滿懷期待選擇這些專業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p>
更有網友犀利地指出:“他們口口聲聲說是與時代接軌,實則不過是為了追逐利益。新開一個專業,便能自成一個系或者學院。在 985 院校,學院的院長便是正處級,如此一來,編制也就隨之而來?!?/p>
眾多人士旗幟鮮明地表示非常反對在本科階段新增專業,原因顯而易見。畢業找工作時,往往會遭遇諸多麻煩。用人單位面對這些陌生的專業名稱,根本不清楚這個專業究竟是做什么的,對于其培養方案更是一無所知,往往會毫不猶豫地直接拒絕。教育部在這一決策過程中,似乎絲毫沒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若真想新增專業,為何不在碩士和博士階段進行呢?或者,如果是為了開展交叉學科,直接對本科生的培養方案進行合理調整難道不行嗎?
目前,教育部的專業目錄已然涵蓋了 93 個專業類,多達 845 種專業。這已經讓用人單位感到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可每年卻仍在不斷新增專業,著實令人費解。難道真的不考慮實際的就業市場和學生的未來發展嗎?
倘若新增的本科專業,在本科畢業后能夠讓學生直接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那或許還能說得過去。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大多數學生還得繼續攻讀研究生甚至博士學位。既然如此,那這些新專業開設的必要性究竟何在?為何不在研究生階段再進行細分研究方向呢?
再者,有些新增專業所取的名字極具迷惑性。比如“智能分子工程”,乍一看,還以為是材料專業,實則卻是化學制藥;還有“人才發展與管理”,光聽名字就給人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國際郵輪管理”,就這么一個小眾的需求,真的有必要單獨開設一個專業嗎?為何不能表述為“旅游管理(國際郵輪方向)”?
新增專業帶來的弊端可謂是顯而易見,除了能讓一群老師多上些課,讓學校擴招從而增加經費之外,對于學生而言,危害頗多。新專業的學生耗費了四年的寶貴時光,畢業找工作時,卻遭遇用人單位對其專業的陌生,甚至考公務員都困難重重,只能選擇三不限崗位。這不僅讓用人單位陷入繁瑣的查找專業目錄的困境,也讓畢業生不得不反復跟 HR 解釋自己的專業與其他專業的相似之處。除此之外,真的毫無益處。
在此,呼吁廣大考生務必慎重選擇,用腳投票。他們絞盡腦汁變著法子起的這些專業名字,目的就是為了欺騙考生,生怕直接說出真實情況就無人報考。如今的教育,似乎已經逐漸脫離了群眾人民。他們的所作所為,僅僅是為了給學校提供充足的經費,給老師提供穩定的飯碗,卻再也不將市場需求和學生的未來放在心上。特別是對于廣大勞動工人農民的子弟而言,耗費精力學習一個普通二本的冷門專業,倒不如直接去搬磚、送外賣或者去藍翔學擰螺絲,或許還能更快地找到立足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