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父母身邊筑起銅墻鐵壁,拒絕溝通時,一切都讓父母很抓狂。
無論是孩子磨蹭,還是孩子厭學,父母一個很重要的想法就是:
趕緊想辦法,讓孩子逆轉,回歸正常的軌道上來。
但父母卻忘記了另一個極端做法:
病急亂投醫。
是的,當家長太急于解決孩子的問題時,反而容易做多,做錯,也容易因用力過猛而讓孩子陷入更停滯狀態。
尤其是孩子磨蹭,厭學,或者毫無興趣之時,父母最錯誤的做法就是:
動員親戚朋友和老師,想辦法對孩子關心和引導,不停給孩子做思想工作;
父母痛哭流涕,求著孩子不要這樣擺爛了,要認真,要速度一點;
或者說教“所有人都沒有父母對你好,父母永遠不會坑你,也永遠不會放棄你”;
催你是為你好,其他人我咋不管呢。
在父母的努力與用力之下,孩子的狀態是越來越糟糕,跟父母的距離是越來越遠,興趣越來越少,而磨蹭得也越來越狠。
父母明明催孩子,為孩子鼓勁,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不僅沒積極主動,反而狀況更糟糕了。
這是因為父母的執著和焦慮太多了,父母的心理能量也很弱。
與其薅孩子趕快優秀起來,不如用好這3個“殺手锏”,讓孩子自行積極主動:
第一個殺手锏:不著急
當父母著急的時候,所有的關注點都聚焦在“怎么將孩子糾正過來“之中,就無法理智思考。
著急時的做法和想法,會讓原本很小的一件事擴大化,也會陷入問題的死循環。
這時只有不著急,才能穩住家長的情緒。
孩子逃避的背后是害怕承擔責任,害怕面對失敗和指責。
同樣,拖延的背后,要么是不會做,要么是畏難心理,要么是本能的逃避。
家長不著急時,就相當于有效溶解了孩子的焦慮情緒。
這時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頻發,就有了包容之心和冷靜處理。
第二個殺手锏:孩子拖延并不是原則問題
在面對有困難和枯燥的事情時,人人都拖延。
更別提孩子在自控力弱的情況下,又缺乏外部監督時,就更拖延了。
同時因為家長催得太多,管得太嚴,要求太高,就更容易滋長孩子的拖延問題。
拖延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拖延背后還有大體積的冰山。
這些冰山的形成,并不是家長看到的孩子懶,而是與心理能量,興趣,創造力和價值感等息息相關。
要想讓孩子變得積極主動,就不要太強調孩子的拖延,更不要把拖延當作一個非糾正不可的執念。
因為拖延只是一種現象,而不是本質,更不代表著孩子就廢了。
放下家長無比焦慮的心,把拖延看成洪水猛獸,孩子反而更容易激發做事的熱情與興趣。
有了興趣之后,孩子就不用催也會主動做事,因為在做事中獲得了滿足感和愉悅之心。
第三個殺手锏:拖延背后孩子的動機與需求,多去探索
對孩子拖延,不要只看現象,而忽略現象背后的真相。
一般來說拖延的孩子自信心較低,自尊心很強。
因為害怕做不好,或者感覺做起來比較辛苦,就會想方設法拖延,能少干一點就少出點錯,能拖一會就拖一會。
另外,孩子情緒不高,動力不足時,就會拖延一些,更依賴父母。
對拖延不學習,甚至厭學的孩子來說,家長要先調節自己的情緒,再去幫助孩子。
將更多的精力花在孩子拖延與厭學背后的動機上來,比如:
是不是孩子遇到了困難和卡點,進退兩難?
是不是孩子同時面對的事情太多,反而手忙腳亂,干脆什么都不做了;
是不是孩子情緒上遇到了卡點,有了內耗而心力不足?
是不是孩子覺得學習無用,努力也沒結果,干脆拖一拖吧。
父母要多去理解孩子,才能幫助孩子,最后才能讓孩子自主和自發愿意努力和積極主動。
像我家娃之前也很拖延,怎么催都沒用,什么方法都用過了,還起了反作用。
后來,我就不催了,改變了方式,用理解,共情和肯定孩子的方式,結果孩子反而主動說自己不能再拖了,要努力和行動起來。
還用了一個筆記本,每天記錄自己有效做了哪些事?有哪些進步和啟發?有哪些效率上的提升!以便自己及時覺察問題,及時調整自己。
家長不著急,不把孩子的拖延和擺爛當成非滅不可的火,多去給孩子情緒賦能,孩子反而自發主動,不再磨蹭和拖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