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檢察日報》
第05版:先鋒周刊
“小院”破局三部曲(中)
“小院”如何借勢騰飛
“人才強基、科技賦能、高質效辦案”是推動基層檢察院高質量發展的“三部曲”。對于基層檢察院特別是50人以下的“小院”而言,“一人多崗”“一崗多責”是常態,如何激發“小院”活力,突破發展瓶頸,既是關系檢察事業接續發展的戰略命題,也是檢驗基層院建設成效的實踐考題。《檢察日報》推出“小院”破局三部曲,以帶著泥土氣息的實踐探索,為更多“小院”提供可復制的參考樣本。
原標題
從數據模型到AI檢察的嬗變
合肥蜀山:實現檢察業務與檢察技術深度融合
本報記者 吳貽伙 通訊員 劉瑤 黃河
2025年4月,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檢察院檢察官操作AI檢察官助理系統輔助辦案。
啟動AI檢察官助理系統,進入李某盜竊案,打開起訴意見書,檢查案件回填數據,點開自動生成的審查報告……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檢察院綜合業務部副主任李斌一天的工作就此開始。
從早年的“智慧蜀檢”到如今的數字檢察,AI檢察迭代升級,蜀山區檢察院以科技賦能法律監督,將檢察業務和檢察技術深度融合,以更高質效的智慧檢務實踐回應高質效辦案要求。
說起蜀山區檢察院的數字檢察工作,李斌首先提到該院辦理的一起虐待兒童案,該院通過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挖掘司法救助線索。
2018年至2022年,犯罪嫌疑人代某為發泄情緒,多次在家中囚禁、虐打兩名幼子,后被警方抓獲。2023年,該院以虐待罪、故意傷害罪和重婚罪對代某依法提起公訴。辦案期間,檢察機關對兩名被害兒童及他們的聾啞母親予以司法救助。
在辦理過的刑事案件中,是否還有殘疾被害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救助?承辦檢察官趕緊跟李斌聯系,尋求技術支撐。該院對2020年以來全國檢察業務應用系統內刑事案件被害人信息進行排查篩選,同時又聯系區殘聯收集有關數據,經數據碰撞,又發現一起需要救助的殘疾被害人線索。
同時,李斌和該院數字辦干警拓寬辦案視野,圍繞困難婦女、未成年殘疾人等重點救助對象,總結創建出“特殊人群國家司法救助監督模型”,進一步探索司法救助的廣度和深度。
近年來,蜀山區檢察院堅持“業務主導、數據整合、技術支撐、重在應用”的工作模式,創建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8個,應用上級院推廣模型56個,1個模型在全省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競賽中獲二等獎,應用模型辦理的兩起案件入選全省檢察機關典型案例。該院研發的“生成式認知大模型輔助辦案系統”創意“金點子”還在全省作檢察科技創新經驗交流。
如果說“數字檢察”讓蜀山區檢察院檢察履職更有力度和精度,那么“AI檢察”則為高質效辦案按下了“快進鍵”。
“這段時間利用AI檢察官助理辦理盜竊類案件,辦理速度比以前快多了。”蜀山區檢察院刑事檢察部副主任劉明文談起正在試用的AI檢察官助理系統,贊不絕口。
蜀山區檢察院雖是“小院”,但其刑事案件辦案量一直位居合肥市前列。2024年,該院一名檢察官辦理各類刑事案件317件,其中盜竊案109件,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手段輔助辦案,以破解辦案質效之困。為此,該院積極選派檢察官和技術骨干參加上級院的人工智能檢察研發課題組,李斌是其中的一員。在該課題組,他們參與梳理辦案需求場景、思維導圖及辦案邏輯,多次與科技公司技術人員進行交流碰撞,對AI檢察官助理系統的應用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思維路徑。
辦理一起普通盜竊案,傳統人工分析可能需要花費數小時,甚至用一天時間來整理和比對證據,而AI助手僅用幾分鐘就能完成對筆錄、書證、物證等證據的分析。“AI檢察官助理就像貼心秘書,時刻提醒我們關注案件的每一個細節,讓我們的工作更加嚴謹和規范。”劉明文說。
該院將盜竊案件納入AI檢察官助理系統試用范圍,做到受理一案、試用一案,每案必反饋、每周一總結,共辦理盜竊案37件38人,審結32件33人;通過證據溯源功能,比對發現矛盾證據8處,所涉案件均退查或要求公安機關補正,極大提高了辦案質效。
蜀山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慶虹告訴記者,該院將繼續探索人工智能在檢察履職中的運用,不斷提升辦案質效。
第8650期
安徽檢察新媒體出品
終審丨吳貽伙 二審 丨吳熒
來源丨檢察日報
編輯丨李昂
投稿郵箱丨ahjc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