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雍禾醫療“連虧三年”背后:主業乏力、合規頻違、醫護流失
來源|健康之聲
編輯|塔爾·小康A
作為中國植發行業首家上市公司,雍禾醫療(2279.HK)曾是“顏值經濟”風口下最具想象力的獨角獸。然而,三年連虧、股價跌超九成、門店收縮、醫生流失、合規危機頻發等現象正在將這家“毛發第一股”一步步拖向泥潭。在植發行業整體高增長的大背景下,雍禾醫療卻步履維艱,其商業模式、管理能力和行業壁壘正遭遇全面拷問。
連虧三年:營收增長停滯,利潤長期赤字
2024年,雍禾醫療實現營業收入18.045億元,同比增長僅1.5%;凈虧損約2.266億元,雖同比收窄58.6%,但已是公司連續第三年虧損,累計虧損超過10億元。值得警惕的是,2021年雍禾醫療曾創下營收巔峰21.69億元,但此后營收連年下滑,增長乏力。與之對應,股價從上市初的18.91港元跌至不足1港元,市值蒸發逾95%,資本市場投下“用腳投票”的不信任票。
門店收縮+醫護流失:核心資源體系瓦解
截至2024年底,雍禾醫療的植發機構數量從2023年底的75家減少至66家,醫療養護品牌“史云遜”門店也從13家減至8家,整體規?;氐?022年水平。
人力資源流失更為嚴重,專業醫療團隊人數從1612人減少至1401人,其中醫生數量從350人銳減至242人,降幅超30%。與此同時,植發診所縮減比例僅為12%,這意味著每家門診的醫生配比顯著下降,醫療服務質量面臨下滑風險,也為后續醫療糾紛埋下隱患。
“量價齊跌”:市場吸引力與品牌溢價能力雙失守
2024年雍禾植發業務接待患者59655人,同比下降2.3%;醫療養固服務顧客為77222人,同比下降1.9%。盡管患者人均消費均有所上漲——植發患者人均消費由22174元升至22306元,醫療養固由4934元升至5773元——但這一消費水平均低于2021年巔峰時期的2.6萬~2.8萬元,且消費增長主要靠提價而非服務升級,反映品牌溢價能力與客戶粘性下降。
面對植發主業增長乏力,雍禾試圖依靠醫療養固業務構建“第二增長曲線”。2024年該業務營收4.46億元,占比提升至24.7%,但服務人數反降1.9%,增長完全依賴于提價。價增量減的模式難以長期支撐營收增長,未來面臨用戶流失與天花板瓶頸的雙重風險。
高企營銷成本吞噬利潤,研發投入持續縮水
財報顯示,2024年雍禾銷售費用仍高達9.02億元,占營收50%。近70%的銷售費用用于市場推廣與拉新,換來的卻是客戶數量下滑和業績持續虧損,公司陷入“高營銷、低轉化、低利潤”的惡性循環。
與此同時,公司研發支出從2023年的2927萬元降至2024年的2125萬元,占營收僅1.2%,嚴重滯后于行業創新步伐。面對激光植發、毛囊克隆等新興技術,雍禾顯得力不從心,在未來技術更迭競爭中恐被邊緣化。
頻遭監管重罰,合規能力嚴重失守
2024年以來,雍禾醫療屢次因違法違規遭監管處罰,累計收到13張罰單,問題涉及:無資質醫生手術、醫生未備案,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行為,使用未注冊醫療器械,醫療記錄管理混亂、不規范消毒。
例如,2024年1月,湛江雍禾因無資質醫師獨立開展美容項目被罰1.1萬元;6月,西安碑林雍禾因無證開展毛發移植手術被罰3萬元;10月,江門雍禾因使用無證醫生被罰4萬元;2025年1月,北京和揚州分院又分別因病歷管理和手消毒不合格被處罰。合規管理的系統性漏洞已成為公司最大風險點之一。
2020年至今,中國植發行業保持高增速,2024-2028年復合增長率預計達8.5%,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4億元。在社交媒體、顏值經濟和科技進步推動下,消費者需求持續增長。對比之下,雍禾在行業繁榮背景下的停滯甚至倒退,更顯尷尬。
從上市明星到連年虧損,從資本寵兒到股價暴跌,雍禾醫療的跌落不是偶然,而是其高成本、高擴張、低研發、弱合規模式的必然結果。在行業創新驅動、監管趨嚴、用戶體驗升級的大趨勢下,雍禾若不在內部治理、產品結構、技術投入與運營合規上實現根本性改革,未來或將徹底失去頭部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