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萬宏 見習記者 蔡揚宗
四月的永登大地,春意盎然。田野里的一座座有機蔬菜大棚在陽光下泛著光亮,千畝出口商品馬鈴薯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一望無際,呈現出一幅有機產業興、生態田園美的壯美畫卷。這是我市今年新建的12條鄉村振興示范帶之一——“有機大同”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的生動寫照。
向美而行扮靚和美鄉村
郭家墩村是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的先行示范村。記者在這里采訪時看到,該村村容整潔,文化墻上“向美而行”的主題分外顯眼。柳樹上的綠色枝條隨風搖曳,與旁邊的一汪清泉相映成趣,頗具田園氣質。
郭家墩村黨總支書記龍寶海介紹說,去年以來,該村通過改造房屋風貌、亮化墻體、鋪設柏油路,打造了濱水廣場,今年還將栽種400多株樹木,以進一步扮靚村容村貌。同時,依托郭家寨露營基地,大力推動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精心打造集民宿、露營、垂釣、野炊、燒烤、采摘、篝火晚會等于一體的露營基地,賦予其新時代的鄉村文化內涵,使之成為一處網紅打卡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郭家墩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的成色。
據介紹,在鄉村環境提檔升級工作中,大同鎮堅持以國道廊道為核心,通過實施“綠廊提質”行動,在拆除地塊連片種植海棠、國槐、山楂等鄉土樹種1600余株,形成了生態+經濟復合景觀帶。目前,全鎮完成紅葉碧桃、云杉等苗木種植2200株,廊道綠化覆蓋率達85%以上,實現了“綠帶生金”的目標。該鎮還通過推行“微田園”“微花園”等模式,引導村民利用閑置土地種植山楂、蘋果等經濟作物,巧用舊輪胎、廢木樁等,打造“四小園”12處,形成了一戶一景的田園庭院,深受村民歡迎。
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
走進大同鎮千畝中藥材種植項目基地,村民們分工協作,配合默契,正在種植中藥材。“以前種植中藥材靠經驗,現在手機上就能實時察看土壤相關數據,農業專家還會實地指導,實現了精準澆水、施肥?!贝迕窭罱ㄜ娬f。
“千畝中藥材種植項目基地盤活了新農村、青寺村的閑置山旱土地資源。我們引進坤澤商貿公司,籌措資金1580萬元,對兩村1500畝山旱地進行水利配套設施修復及耕地地力恢復工作,種植了甜葉菊、黃芪、黨參等中藥材?!辨傉嘘P負責人介紹說。
“目前,2500畝出口商品馬鈴薯基地平整、道路及水肥一體化管道鋪設等前期工作已完成,正在開展春耕播種。今年,我們采用黑膜覆蓋+脫毒種薯+配方施肥+病蟲防控+機械化耕作的模式,高產高效種植馬鈴薯,產量再提三成!”馬鈴薯基地負責人介紹說。
“鮮切花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510萬元,新建鋼架大棚70座,同步配套田間道路砂化3.2公里、維修U型渠1.5公里、新建棚間明溝800米。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玫瑰鮮切花600萬枝,帶動周邊80余戶農戶就業,預計集體經濟收入增加30萬元以上?!碧m州金之蘭園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土地平整和基礎設施規劃,首批20座大棚鋼架已進場組裝,力爭年底前投產運營。
記者了解到,今年,大同鎮爭取中央銜接資金140萬元,重點推進王家坪村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和北同村蔬菜大棚建設項目,持續擴大玫瑰鮮切花、有機蔬菜產業發展規模,打造集鮮切花預冷、分級包裝、冷鏈配送于一體的玫瑰產業鏈,同步拓展有機蔬菜規?;N植,積極構建“北菜南花”產業新格局,為村級集體經濟注入新動能。目前,該項目已全面開工。
據大同鎮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龍頭企業+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全鎮中藥材年產值突破500萬元,帶動農戶人均增收超過8000元。隨著王家坪村冷鏈物流設施和北同村蔬菜大棚項目的建成,預計年底村均集體經濟收入將突破40萬元。
“五村聯創”激發農村活力
今年以來,大同鎮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聚焦“五村聯創”目標,以郭家墩省級和美鄉村為樣板,統籌推進王家坪省級和美鄉村、南同城鄉融合示范村、高岑設施農業示范村、青寺種養結合示范村建設,同步帶動鄰近7個村整治提升,著力構建重點突破、全域聯動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2025年,郭家墩村將轉向微改造、精提升方向,重點優化公共空間綠化、完善水管網設施、并引入專業團隊運營民宿集群與田園綜合體,全力推動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化。此外,依托玫瑰谷和鮮切花產業基地,打造王家坪城鄉融合發展示范村;按照新型城鎮化建設標準,打造南同農村生活城鎮化示范村;聯合泉水溝、安山、賈家場村,大力實施基礎設施補短板提升行動,打造高岑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示范村;依托南美對蝦養殖,建設生態養殖區、“農趣”研學體驗園,打造青寺種養融合發展示范村。
“目前,大同鎮‘五村聯創’、連片整治等項目已獲縣農業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批復,總投資3589.55萬元,涵蓋道路提升、污水治理、產業配套、產業發展等子項目55個,均已完成招投標并開工,預計2025年12月全面竣工投用。”永登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五村聯創”項目建成后,大同鎮將新增綠化面積2.6萬平方米,戶均年增收預計超8000元,全域鄉村旅游線路年接待能力可達10萬人次,實現建好一片、帶動一片、致富一片。
從有機大棚里到精深加工車間,大同鎮的科技“新農人”們正以堅實的步履邁向農業強、生態美、產業興的康莊大道,生動踐行著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
來源:蘭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