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焦思雨
駐村經歷:2015年起10年間,先后在同心縣王團鎮羅臺村、石獅開發區黃石村、王團鎮吊堡子村3個村莊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清晨6點,寧夏同心縣王團鎮吊堡子村薄霧未散,駐村第一書記李宗仁就挎著相機,踏上了熟悉的小道。
“之前入戶時,村民話都不愿多說,如今遠遠就招呼我‘李書記,來拍照’。”李宗仁摩挲著相機上的磨損痕跡說,攝影已成為他連接村民的橋梁。在他的鏡頭里,笑著翻新院墻的村民、抱著羊羔的靦腆男孩、風中舒展的山花……上萬張照片記錄著吊堡子村的變化。
李宗仁是同心縣人民檢察院四級高級檢察官助理,2015年起就投身到駐村工作中,10年間駐過同心縣3個村莊。
憶起2015年初到王團鎮羅臺村的場景,李宗仁坦言:“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每一戶的困難都是具體的,修路、吃水、住房、發展產業,都是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兩年駐村攻堅,李宗仁帶領扶貧工作隊鋪設自來水管道,徹底解決了飲水難題;推行綠色養殖,肉牛存欄增加到90多頭……“看著村民的日子好起來,我比誰都高興!”李宗仁說。
羅臺村駐村期滿,李宗仁放棄回城機會,主動申請到石獅開發區黃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一干又是4年。身體狀況不佳,家人朋友都勸他不要再駐村了,但李宗仁卻鐵了心。
2021年,他奔赴距離縣城55公里外的吊堡子村。在村里,李宗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攝影和文字特長,時常到村小為孩子們講課。更把目光投向田間地頭的“大課堂”?!班l親們的知識文化水平需要提高,即使是種枸杞,也要采用新方法種植有機枸杞?!彼e極溝通協調,落實技能培訓補助政策?!拔規哟迕窈秃⒆觽円黄饘W英語和AI技術,希望他們能成為高素質的‘新農人’?!?/p>
10年駐村,李宗仁現在三句話不離“我們村”。他說:“只有把自己活成村里人,才能真正理解農村,為民辦事。我們已經通過脫貧攻堅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現在要讓鄉親們生活更美好。我要接著站好這班崗,努力為鄉親們辦更多的貼心事。”
編輯手記
用汗水澆灌腳下的土地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黎平縣肇興侗寨考察調研時強調,“第一書記制度還是要堅持,脫貧之后鄉村全面振興任務同樣繁重,這方面還是要加強?!?/p>
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駐村干部是重要的見證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今天這4位駐村第一書記是他們這個群體中的代表,徐信基、郭菲三度駐村,陳毓兩度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李宗仁駐村已經10年……從他們的心里話中可以看出,多年來,他們扎進村子、甩開膀子、蹚出路子,從鄉親們的急難愁盼事干起,讓一個個深山小村迎來大變化,也讓這些駐村干部的心和村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
重任在肩,這些駐村干部想在前、趕在前、干在前。發展產業,讓農產品從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村里主導產業實現品牌化運營;探索文旅產業升級,讓鄉親們通過分紅和務工收入走上致富快車道……改善民生,當道路、飲水、用電、住房等基本民生問題已經解決,鄉親們更關心生病了如何醫保報銷、孩子上學怎么輔導、家里老人誰來看護……駐村干部們下足“繡花功”,將一件件民生小事一一落實,讓鄉親們從心坎里感受到溫暖和力量。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廣大駐村干部仍將以只爭朝夕的勁頭,沖鋒在前,團結帶領鄉親們一起,用汗水澆灌腳下的土地,用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民日報》(2025年04月25日 第 18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