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內,兩次強闖黃巖島,菲律賓在美國的忽悠下,真的是越來越過分。
據環球網報道稱,本月14日上午,排水量僅300噸的菲律賓海警4409船,在中國海警"中南艦"艦艏方向連續實施四次危險穿越,最近距離不足200米。此次行動,菲律賓還特意搭載著美歐的記者,明顯是為了拍攝素材,然后惡意剪輯,抹黑中國。
面對菲方船只的碰瓷式挑釁,中國海警通過中英雙語高頻次喊話、精準航向調整和對向擠壓等組合手段,最終迫使菲方船只悻悻離場。
首次挑釁失敗后,菲律賓又在4月20日闖島,當天,菲36號護衛艇再次非法侵入黃巖島領海,遭到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的依法驅離。
巧的是,菲律賓在闖島失敗后的第二天,和美國展開了"肩并肩"聯合軍演,此次軍演將持續到5月9日,共有1.4萬兵力參加,日本、捷克等非南海域外國家也將出場觀摩。法新社報道稱,美軍將首次在菲律賓北部部署射程200公里的NMESIS陸基反艦導彈系統。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又是“堤豐”中導系統,又是“NMESIS陸基反艦導彈系統”,很明顯,美國正在菲律賓構建多層次的導彈防御體系。
此次新增的NMESIS系統和“堤豐”中導系統形成了覆蓋臺灣海峽、巴士海峽及南海北部的火力網,威脅極大。
前不久,美國防長赫格塞思訪菲期間,不僅承諾升級軍事合作,還暗示將衛星追蹤系統接入菲軍作戰體系。
美國一再煽風點火,中菲在南海擦槍走火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中國已經在多個層面做好萬全準備,讓菲律賓意識到激怒中國可能引發的嚴重后果。
在軍事方面,中國已經將滿載排水量1.2萬噸的海警5901艦常態化部署在黃巖島。此外,在美濟礁駐防的殲16、殲10機隊形成了空海聯動的實戰包圍態勢,強化了對菲律賓的威懾力。
中國海警近年列裝的818型巡邏艦排水量達6500噸,配備76毫米艦炮和直升機平臺,具備遠海持久執法能力。解放軍南部戰區更在永暑礁等島礁構建起雷達站、機場、導彈陣地的立體防御體系。
反觀菲律賓,他們的海警船只噸位普遍在300-500噸區間,和中國的海警船完全不在一個等級,菲海軍最先進的護衛艦仍是二戰時期設計的老舊艦艇。
中國對南海局勢擁有絕對控制權,即便有美軍的介入,菲律賓仍然是被碾壓的那一個。
法律上,中國頒布了新的《海警法實施細則》,授權海警在必要時使用非致命手段,如聲波武器和水炮,對付入侵者。在國際外交領域,中國堅持和東盟國家合作,降低菲律賓對南海的危害性,強調擱置爭議,確保南海的問題由直接相關方解決,避免外部勢力的介入。
經濟上,部分菲律賓企業出口至中國的資格被暫停,先前杜特爾特時期簽署的多項中菲雙邊合作協議也被擱置。相信菲律賓政府已經感受到了和大國對抗的經濟代價。
菲律賓若持續充當"馬前卒",不僅無法實現非法領土主張,反而會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比如此次關稅戰來看,美國口口聲聲說菲律賓是盟友,但對菲律賓加征關稅的時候,可一點都不手軟。菲律賓經濟狀況本已不佳,再加上戰機采購成本的上漲,菲律賓民眾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再加上中國反制力度很大,在稀土供應鏈上,中國對美國稀土出口的管制進一步推高了F-16戰機的制造成本。雖美國有自己的稀土資源,但因缺乏提純技術,需要投入更多成本。
所以,美國供應商必須提高售價,而菲律賓想要獲得美國的武器,就必須要承擔更高的采購費用。如果馬科斯繼續堅持采購F-16戰機,勢必增加財政負擔,并可能招致中方更嚴厲的反制措施。
歷史經驗表明,美國對盟友的承諾往往充滿變數。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條約》簽署至今,美國從未為菲律賓在南海爭議中開過一槍。如今許諾的軍事援助,實則將菲方推向沖突前線。
總的來說,“美國優先”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是以犧牲盟友利益為代價的,而菲律賓若繼續在南海充當美國的棋子,勢必需要付出更大代價。
如今,國內形勢對小馬科斯也不利。法新社報道稱,由杜特爾特案件引發的爭議使他的支持率不斷下降,相較之下,副總統莎拉則更受歡迎。
由于對美政策的調整和與中國之間經濟矛盾的加劇,菲律賓的國內經濟面臨下滑,民眾對小馬科斯的支持率僅剩20%,下臺是遲早的事情。一旦小馬科斯下臺,南海的鬧劇也該結束了。
作為一個小國和弱國,菲律賓應該以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為重。繼續在南海上采取挑釁行動,只會遭到中國更強烈的反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