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熱度大不如前,買房的人更加理性,賣房的人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按理來說,首付比到15%,貸款利率最低3%,購房門檻越來越低,買房需求相應提升才對,
然而市場一點都不給面子,2024年新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同比上一年分別下降了12.9%和17.1%。
“催買房”無效后,國家又動真格?住建部已經放話:今年必須止跌。看來2025年開始,房地產要有3大變化了,咱們提前了解:
01.房地產稅快見面了
以前房地產市場一片欣欣向榮,帶動上下產業鏈快速發展,普通大眾的收入也跟著漲,有能力消費,國家也更富裕了。
然而這幾年,房地產市場低迷,帶動上下產業鏈受到沖擊,房子不好賣,土地財收銳減,企業經營壓力大,稅收大不如前,老百姓的消費意愿也跟著驟降…
這一系列的問題影響著經濟大盤,任其發展不現實,起碼需要讓它保持一個穩定狀態。
說白了,提振大家的買房需求,解決了居住問題,同時也助力了經濟恢復。
怎么辦?房產稅或是下一步解決之法!
這幾年對于房產稅的討論越來越多,此前,財政部原部長就說了:房地產稅是最適合作為地方稅的稅種,在經濟轉為正常增長后應盡快開展試點。
而且去年高層會議也強調,2029年完成相關的立法與改革任務。
業內對此的判斷是:房產稅越來越近了!
當然,剛需不用太擔心,即使房產稅全面落地,也不太會影響剛需群體。但是那些手上有多套房的家庭,他們要提前做好規劃了。
02.保障房、長租房快速增加
都說房價便宜了,但房價收入比依舊保持較高位,比如深圳房價收入比30以上,相當于普通家庭,即使不吃不喝也要30年才買得起房。
這么貴的價格,普通人只能望樓興嘆,怎么辦?
為此國家已經明確加快推動保障房供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收儲工作加速,地方政府專項債安排4.4萬億元,其中,一個使用方向就是收購存量商品房,優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職工宿舍等。
正如黃奇帆說的:我們國家也明確,要建立20%-25%左右的國家產權、但給老百姓居住的保障房。
這一庫存,不僅可以解決商品房賣不出去的問題,還能讓更多人實現“住有所居”,包括解決公租房數量不足的問題,可謂是一舉三得。
總之,年輕人有房子住,就可以在城市立足,這樣一來,又進一步解決了社會隱患。
03.房企要開始轉型了
現在的年輕人,買房不再只是解決居住問題,他們更關注的是房子的品質,比如社區配套、戶型設計、房子的居住體驗等等。
說白了,年輕人更追求高品質生活,那么房企們要想在這個市場長期發展,就得順勢而為。
如果再像過去那樣整個小區稀稀拉拉的綠化,偷工減料質量不靠譜,以后這樣的房子再便宜也不會有人要。
換句話來說,就是倒逼開發商開始更關注質量。
尤其是行業進入內卷時代后,房企們必然要經歷轉型,未來那些有實力扛下去的房企,或繼續在這個領域發展,但那些經濟實力不足的小房企,退出也是遲早的事。
04.三大變化,普通人如何應對
1、剛需打算買房的
別盲目跟風,先分析一下自己的需求和經濟實力,找那些靠譜的開發商,才能避免買到爛尾和延期房。
另外,別老盯著杠桿,也得看緊自己的錢包實力,最好每月月供控制在收入的40%以內,留足多余的收入可以應對不確定性,將來出現突發情況,也不至于斷供。
如果經濟實力確實緊張,也沒必要非買房不可,硬扛反而給自己增加風險,還不如邊租房邊繼續提高自己的實力,增加收入,房子多的大吧,將來有錢了,什么房子買不到?
2、做房產投資客要慎重
買房就可以賺錢的年代,那都是歷史,市場供過于求的大背景下,這種歷史不再會有重演的機會。
未來投資房產80%都是虧錢,除非你有很強的經濟實力和更為專業的行業判斷力,否則,投資房產就跟買賣股票一樣,七虧二平。
所以,與其冒著80%的虧錢風險去投資買房。不如多元化配置,黃金、債券、基金都可以了解一下,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才能降低資金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