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雪兒少兒中醫啟蒙系列課程,
讓中醫藥文化幸福每一個家庭世代傳承、茁壯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黃帝內經》距今已2000多年歷史,《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起源于軒轅黃帝,后又經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增補發展創作,一般認為集結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等。
黃帝內經
四時刺逆從論
原文:
厥陰有余病陰痹,不足病生熱痹;滑則病狐疝風;濇則病少腹積氣。少陰有余病皮痹、隱軫,不足病肺痹;滑則病肺風疝;濇則病積、溲血。太陰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則病脾風疝;濇則病積、心腹時滿。陽明有余病脈痹、身時熱,不足病心痹;滑則病心風疝;濇則病積、時善驚。太陽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腎痹;滑則病腎風疝;濇則病積、時善巔疾。少陽有余病筋痹、脅滿,不足病肝痹;滑則病肝風疝;濇則病積、時筋急目痛。是故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中。
帝曰:余愿聞其故。
岐伯曰:春者,天氣始開,地氣始泄,凍解冰釋,水行經通,故人氣在脈。夏者,經滿氣溢,入孫絡受血,皮膚充實。長夏者,經絡皆盛,內溢肌中。秋者,天氣始收,腠理閉塞,皮膚引急。冬者,蓋藏,血氣在中,內著骨髓,通于五臟。是故邪氣者,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至其變化不可為度,然必從其經氣,僻除其邪,除其邪則亂氣不生。
帝曰:逆四時而生亂氣奈何?
岐伯曰:春刺絡脈,血氣外溢,令人少氣;春刺肌肉,血氣環逆,令人上氣;春刺筋骨,血氣內著,令人腹脹。夏刺經脈,血氣乃竭,令人解?;夏刺肌肉,血氣內卻,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秋刺經脈,血氣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絡脈,氣不外行,令人臥不欲動;秋刺筋骨,血氣內散,令人寒栗。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冬刺絡脈,內氣外泄,留為大痹;冬刺肌肉,陽氣竭絕,令人善忘。凡此四時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從也。反之,則生亂氣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時之經,病之所生,以從為逆,正氣內亂,與精相薄,必審九候,正氣不亂,精氣不轉。
帝曰:善。刺五臟,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中肺三日死,其動為欬;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刺傷人五臟必死,其動則依其臟之所變候,知其死也。
譯文:
厥陰之氣過盛就會發生“陰痹”,不足則發生“熱痹”;氣血過于滑利則患“狐疝風”;氣血運行澀滯則形成少腹中有積氣。少陰之氣有余可以發生“皮痹”、隱疹,不足則發生“肺痹”;氣血過于滑利則患“肺風疝”;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和尿血。太陰之氣有余可以發生“肉痹”和寒中,不足則發生“脾痹”;氣血過于滑利則患“脾風疝”;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和心腹脹滿。陽明之氣有余可以發生“脈痹”、身體有時發熱,不足則發生“心痹”;氣血過于滑利則患“心風疝”;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和不時驚恐。太陽之氣有余可以發生“骨痹”、身體沉重,不足則發生“腎痹”;氣血過于滑利則患“腎風疝”;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且不時發生頭頂部疾病。少陽之氣有余可以發生“筋痹”、脅肋滿悶,不足則發生“肝痹”;氣血過于滑利則患“肝風疝”;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有時發生筋脈拘急和眼目疼痛等。所以春天人的氣血在經脈,夏天人的氣血在孫絡,長夏人的氣血在肌肉,秋天人的氣血在皮膚,冬天人的氣血在骨髓中。
黃帝說:我想聽聽其中的道理。
岐伯說:春季,天之陽氣開始啟動,地之陰氣也開始發泄,冬天的冰凍逐漸融化消逝,水道通行,所以人的氣血也集中在經脈中流行。夏季,經脈中氣血充滿而流溢于孫絡,孫絡接受了氣血,皮膚也變得充實了。長夏,經脈和絡脈中的氣血都很旺盛,所以能充分地灌溉潤澤于肌肉之中。秋季,天氣開始收斂,腠理隨之而閉塞,皮膚也收縮緊密起來了。冬季,主閉藏,人身的氣血收藏在內,聚集于骨髓,并內通于五臟。所以邪氣也往往隨著四時氣血的變化而侵入人體相應的部位,若待其發生了變化,那就難以預測了;但必須順應四時經氣的變化及早進行調治,驅除侵入的邪氣,那么氣血就不致變化逆亂了。
黃帝道:針刺違反了四時而導致氣血逆亂是怎樣的?
岐伯說:春天刺絡脈,會使血氣向外散溢,使人發生少氣無力;春天刺肌肉,會使血氣循環逆亂,使人發生上氣咳喘;春天刺筋骨,會使血氣留著在內,使人發生腹脹。夏天刺經脈,會使血氣衰竭,使人疲倦懈惰;夏天刺肌肉,會使血氣不足,使人易于恐懼;夏天刺筋骨,會使血氣上逆,使人易于發怒。秋天刺經脈,會使血氣上逆,使人易于忘事;秋天刺絡脈,使人氣血內斂而不能外行,因人的陽氣不足而嗜臥懶動;秋天刺筋骨,會使血氣耗散于內,使人發生寒戰。冬天刺經脈,會使血氣虛脫,使人發生目視不明;冬天刺絡脈,則收斂在內的真氣外泄,體內血行不暢而生成“大痹”;冬天刺肌肉,會使陽氣竭絕于外,使人易于忘事。以上這些四時的刺法,都將嚴重地違背四時變化而導致疾病發生,所以不能不注意順應四時變化而施刺。反之,則會產生逆亂之氣,擾亂人體生理功能而生病的呀!所以針刺不懂得四時經氣的盛衰和疾病之所以產生的道理,不是順應四時而是違背四時變化,從而導致正氣逆亂于內,邪氣便與精氣相搏了。一定要仔細審察九侯的脈象,這樣進行針刺,正氣就不會逆亂了,精氣也就不會耗散了。
黃帝說:講得好!如果針刺誤中了五臟,刺中心臟一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癥狀為噫氣;刺中肝臟五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癥狀為多語;刺中肺臟三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癥狀為咳嗽;刺中腎臟六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癥狀為噴嚏和哈欠;刺中脾臟十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癥狀為吞咽之狀等。刺傷了人的五臟,必致死亡,其變動的癥狀也隨所傷之臟而又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據它來測知死亡的日期。
中醫經典誦讀好 果雪兒少年兒童經典誦讀課程
果雪兒少年兒童經典誦讀系列課程是一個專注于中醫文化傳承的教育項目,主要面向少年兒童家庭。
該系列課程以中醫四大經典(《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和中醫四小經典(《醫學三字經》《瀕湖脈學》《藥性賦》《湯頭歌訣》)為核心內容,通過誦讀、導讀和講解等方式,幫助孩子們學習和理解中醫文化。
一、系列課程目標:
1. 傳承中醫文化:通過經典誦讀,讓孩子們從小接觸中醫理論,了解中醫的哲學思想和養生智慧。
2. 提升中醫素養:培養孩子們對中醫的興趣,掌握基本的中醫知識,為未來的健康生活打下基礎。
3. 促進心理健康:中醫強調“身心合一”,通過學習中醫經典,幫助孩子們調節情緒,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家庭共同成長:通過親子共讀,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系列課程內容:
1. 經典誦讀:孩子們通過反復誦讀中醫經典,熟悉其中的核心思想和理論。
2. 導讀與講解:針對中醫經典的導讀和講解,以幫助孩子們理解經典中的深奧內容。
3. 實踐與應用: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讓孩子們學會運用中醫知識解決日常健康問題。
4. 心理健康輔導:通過中醫的“情志調養”理念,幫助孩子們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健康。
三、系列課程意義:
1. 中醫文化傳承:中醫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經典誦讀,幫助少年兒童從小樹立文化自信。
2. 中醫健康啟蒙:中醫強調“治未病”,通過學習中醫經典,孩子們可以掌握基本的養生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 家庭共育中醫健康家風:通過親子共讀,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中醫知識,增進親子關系,促進家庭和諧。
果雪兒少年兒童經典誦讀系列課程不僅是一次文化的傳承,更是一次健康教育的啟蒙。通過這一項目,參與的家庭成員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中醫知識,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同時為中醫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果雪兒少年兒童中醫啟蒙,依托北京師范大學課題組成果,以及依托中醫藥大學專家資源,面向幼兒園、學堂、企事業單位等機構提供系列中醫課程合作服務;面向家庭提供中醫兒童營、中醫少年營、中醫游戲班、中醫誦讀營、中醫師資班等線上課程,以及提供寒暑假期間的中醫夏令營、中醫冬令營等。
咨詢聯系果雪兒少兒中醫啟蒙黃老師。
咨詢聯系黃老師:微信號“ guoyiqimeng ”(“國醫啟蒙”全拼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