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海網消息,4月23日中國海軍節當天,美軍驅逐艦悍然穿航臺灣海峽,臺海局勢劍拔弩張。與此同時,一系列跡象表明,圍繞臺海問題,各方勢力正發生著微妙且關鍵的變化 。近期,解放軍在臺海周邊動作頻頻。從4月22日清晨到23日,解放軍總計派出29架各式飛機和6艘各式軍艦,攜手兩艘海警船,在臺灣海峽中線和臺島西南部、東南部展開演練,對臺島進行“半包圍式”巡航 。
這一系列行動彰顯出解放軍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也意味著在臺海問題上,大陸掌握著絕對的主動權,隨時能夠根據局勢變化,采取更為強硬的措施。在解放軍的強大壓力下,臺軍內部狀況頻出。4月23日下午,臺海軍蘇澳軍港的紀德級驅逐艦“馬公艦”突發起火事故,現場濃煙滾滾。臺軍稱該艦處于廠級維修中,疑似維修不慎導致冒煙。但從實際情況看,臺軍戰艦多服役多年,老化嚴重,加上解放軍常態化演練給臺軍帶來巨大壓力,其裝備維護和使用問題愈發凸顯。
賴清德(資料圖)
“馬公艦”起火事件,側面反映出在解放軍強大威懾下,臺軍疲于應對,軍事體系脆弱不堪,難以支撐“以武拒統”的妄想 。而美國在此敏感時刻,也有諸多動作。除了海軍驅逐艦穿航臺灣海峽進行挑釁外,其尼米茲號航母也離港前往東亞地區。不過,美國如今在東亞面臨航母真空期,此次派遣尼米茲號,表面上是炫耀武力,實則暴露其在該地區軍事力量的捉襟見肘。
同時,美國內部也存在問題,特朗普政府一些政策引發國內民眾不滿,4月以來約50萬美國人走上街頭組織“反川游行” 。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下,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干涉能力和決心都要打上問號。有意思的是,美國似乎有緊急“剎車”的跡象。此前,美國在臺灣問題上一貫采取激進干涉策略,支持“臺獨”勢力,向臺當局出售武器等。
特朗普(資料圖)
但近來種種跡象顯示,美國態度有所轉變。這或許是因為其意識到,在臺海問題上過度挑釁,可能引發與中國的直接沖突,而這是美國目前難以承受的。畢竟,解放軍在臺海地區擁有絕對的軍事優勢,無論是空軍戰機數量和質量,還是海軍艦艇規模,都遠超臺軍,且對美軍形成強大威懾。美國智庫也多次評估,在可能的臺海沖突中,美軍難以占到便宜。面對解放軍的強大壓力和美國態度的微妙變化,賴清德當局的態度也罕見改變。
賴清德此前一直頑固堅持“臺獨”立場,推行“去中國化”政策,妄圖將臺灣地區從中國分裂出去。但近期,其措辭不再像以往那般強硬,開始有所收斂。這無疑是因為其感受到了局勢的緊迫性,“臺獨”行徑正將臺灣地區推向危險邊緣,一旦大陸采取斷然措施,“臺獨”勢力將無處遁形。從歷史經驗來看,臺灣地區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鄭成功收復臺灣地區,打敗荷蘭殖民者,維護了中國領土主權完整。
賴清德(資料圖)
如今,中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解放軍軍事力量強大,在維護國家統一上擁有堅定決心和絕對實力。任何企圖分裂自己國家的行為都將遭到堅決回擊,“臺獨”沒有出路。此次臺海局勢的一系列變化,讓我們看到,實現祖國統一的進程正穩步推進,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臺灣地區將重回祖國懷抱,完成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