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
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品
讀《認知覺醒》有感
去年讀書計劃里有幸列入了《認知覺醒》,讀后受益匪淺,甚至覺得完全可以作為個人成長的方法論,之后多次推薦給有成長需求的年輕人,仍覺不過癮,在今年的讀書分享會上重新梳理了讀后感,從認知和覺醒兩個方面與大家做了心得交流。
認知。首先要了解人類的“三重大腦”,分別是: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如果把本能腦比作100歲的話,情緒腦相當于55歲,而理智腦還不滿1歲,理智腦很難對抗本能腦和情緒腦,所以我們做出的大部分決策往往源自于本能和情緒而非理智。而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只顧眼前的,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刷短視頻一刷幾個小時很快樂,而寫一篇短短幾百字的稿件也讓人覺得痛苦。而成長就是一個克服天性的過程,它需要我們具備一種反思能力,以未來視角經常審視當前的行為,不斷糾偏,在本能和理智之間選擇最優項,從而提高認知。
覺醒。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覺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覺醒,真正的覺醒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立足長遠,保持耐心,運用認知的力量與時間做朋友。覺醒是成長的開始,而成長的有效途徑是往前一步,邁出舒適區,始終做一些有挑戰稍微困難的事情。成長的普遍法則:無論個體還是群體,其能力都以“舒適區—拉伸區—困難區”的形式分布,要想高效成長,必須讓自己始終處于舒適區的邊緣。
今年我院制定了“琢玉”青年干警人才培養計劃,旨在一體化推進從嚴管理和鼓勵擔當作為,通過開展青年干警大講堂、結對互助組“CP”、主題沙龍、典型案件培育專班等活動,逼著青年干警走出舒適區,會辦案的同時還得會寫作、會表達、會協調,培養復合型人才,營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青年干警成長環境。
成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往前一步,先邁出舒適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