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9年初,王震多次請求毛主席,將他派往祖國最艱苦的邊疆,他愿意傾盡心血建設祖國。
毛主席了解王震,也欣賞他,他能僅憑一雙手,將荒蕪的南泥灣改造成為“陜北小江南”,確實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見王震心意已決,毛主席決定,讓他負責解放和發展新疆。
彼時的新疆,政治環境錯綜復雜,各方面條件差,正是急需人手之時,而王震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臨行之前,毛主席親切地對王震說:
“你這次去新疆,要做好一位‘紅娘’,團結好漢族和當地少數民族的感情,為那里的各族人民做好事。”
王震重重地點了點頭,不久之后,便率領著大軍,義無反顧地踏上路途。
然而,還未到新疆,他便迎來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初到新疆
王震率領大軍,一路行至嘉峪關外,眼前沙海茫茫人跡稀少。
面對漫漫荒涼景象,軍中有一些戰士,心中不免生出一些迷茫情緒。
或許比起首長王震的目標明確,整裝待發,他們并不清楚,將會在什么樣的戈壁灘上,灑下青春熱血。
一些動機不純的當地人,趁大軍調整時多次散播謠言,使得軍中逐漸出現人心渙散。
這并非戰士們貪生怕死,而是當中許許多多的人,正值大好年華,此去只知解放卻不知何時成功,何時回。
聽那些當地人說,再往西北去,那里的黃沙能吹翻駱駝,那邊的太陽能將人曬成“鬼剃頭”,甚至到了冬天,人的耳朵、鼻子都會被凍掉。
軍中的戰士們從未到過甘青以外更遠的西北,聽到這類話,一時間人心惶惶,甚至背地里也逐漸生出一些反對意見。
一開始,“跟著王胡子,過不了好日子”之類謠言滿滿傳開,到了后來,甚至還有“勝利以后去新疆,成了光棍,丟了爹娘”這種風涼話。
這些話如同病毒一般,在軍中蔓延開來,最終,傳到了王震耳朵里。
王震得知以后,當即拍板決定召開干部大會。
在他看來,眾位戰士對此行目的仍不清晰、不堅定,這是上級的失責,必須嚴肅對待。
同時,這類思想問題若不及時解決,那么他們根本不能進疆,即便進了新疆也守不住新疆。
次日在大會上,王震把舊時的中國地圖掛在毛主席像下,隨后引經據典,擲地有聲地說:
“歷史上,曾有班超、張騫不辭萬里出使西域,難不成,我們這么多人,都比不過他們嗎?”
為消解戰士們心中的恐懼,他簡明扼要地闡述了關于新疆的歷史,同時也向所有人表明,解放新疆的決心與意義,包括所有戰士的未來。
針對那些“調侃”的話,王震保證絕不會讓一位戰士無依無靠、無家可歸。
大會持續近一天,最終在王震的努力下,所有干部、戰士熱血沸騰,他們不再像之前那般畏懼新疆,反而是沖勁十足。
大軍入疆之前,王震下令,全軍嚴格遵守“七不準”。
不準士兵擅自入住少數民族同胞房子,不準隨意征用他人財產等等,這不僅是為了維護黨的形象,更是基于人民利益的考慮。
一路歷經風雨狂沙來到新疆,在那里,王震建立了新疆分局,從此,新疆進入了歷史新紀年,開啟了民主自由的時代。
為促進新疆的穩定,王震首要考慮的是如何良好處理民族關系。
要知道,那時的新疆以少數民族為主,民族宗教信仰濃厚,再加上國軍殘余、慣匪等存在,想要站穩腳跟極其不易。
王震認為,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沒有少數民族出身的黨員干部是不行的,所以他決定,吸收少數民族干部黨員,任用他們擔任新疆分局委員。
這一意見,很快得到上層一致同意。
在王震的推動下,自1949年末到1951年,共發展了1057名黨員,維吾爾族就占據了一半。
與此同時,王震在新疆各地實行減租減息、土地改革,并允許牧民合法擁有獵槍,最終以和平的方式,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友好的環境,自此與各民族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對于存在的部分氣焰囂張的反動勢力,王震果斷采取武力平叛,經過幾個月的圍剿行動,新疆終于逐步進入穩定階段。
艱難的探索之路
比起曾經荒蕪的南泥灣,新疆算是資源豐富,不過,生產條件依然相當落后,為促進新疆的發展,王震決定親自到各地考察一番。
那段時期,王震留著大胡子,常常奔走于各地的戈壁灘中,往返于政府部門、農戶之間,幾乎每天是早出晚歸,可他卻從不怕難,從不怕苦。
從北疆走到南疆,走到若羌等地,沒有地方住,他們就在戈壁灘上,鋪一層布躺下,碰到有部隊的地方,就同部隊吃飯,沒有的話,隨便吃點自身攜帶的干糧。
有一次,他要去伊犁的特克斯縣調查,途經一座橋,由于年代久遠,橋的質量難以保障,王震一行的警衛們打算以身試險先過橋,王震卻堅決不同意。
他說:“我坐的車輕,由我先過。”然而,沒想到王震剛過完橋,橋就開始塌陷。
事后,警衛為他擔心地捏了把汗,但王震卻擺擺手說:
“如果當時聽你們的話,讓你們先過河,恐怕你們都得喂魚了。”
從北疆,到南疆,再到若羌等地,無處不曾有王震的身影。
雖然一直在忙碌,但王震的臉上卻始終充滿笑容,在他看來,這片荒蕪之地,遲早會變成一片欣欣向榮的希望之地。
1950年春,王震帶領著一行人,迎著西北的熱浪,開墾土地耕地播種,一步步地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當看見一個個農場、工廠、城鎮拔地而起時,王震已是熱淚盈眶,只有他和眾多戰士最清楚,那些年究竟如何走過來的。
建設農業之初工具不夠,部隊里大多都拿著一把把小圓鍬翻土松土,物資緊張、糧食不夠,他們就會烹飪樹葉和野草,沒有房子住,便一起住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內。
王震心里很清楚,戰士們很辛苦,他也經常和他們并肩作戰,同甘共苦。
新疆深居內陸,日照雖充足但降水量少、氣候很干燥,想要徹底改造戈壁灘,水資源是必不可少的。
為此,王震從內地請來一些水利專家,到各地考察,之后又跑到天山南北各地,開始興修水渠。
其中烏魯木齊的“和平渠”,便是在那時所建。
該水渠長達70公里,能夠澆灌十幾萬畝的田地,建造時,新疆早已轉涼,但即便天氣嚴寒,王震也會同諸位戰士一同搬運物資,忙碌了三個月之后,徹底完成了水渠的建設。
有了水源,開荒就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在王震的領導下,最終駐疆各部隊,達到100萬畝的開荒,特別讓王震十分欣慰的是,在北疆首次成功種植棉花和甜菜,連年獲得高產。
除了農業之外,新疆的工業建設之路,其實也是格外艱難。
建設需要資金和技術,王震便提倡全體節儉,那時的戰士們一年只有一件棉衣,王震心疼地說,
“我們缺錢,總不能從老百姓手里拿錢,只能委屈你們了。”
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王震和諸位戰士在短短一年之內,相繼完成了發電、農機、煤礦、鋼鐵等工廠的建設。
特別地,在建立鋼鐵廠的時候,還發生了這樣一件趣事。
王震趕赴上海
鋼鐵是工業的“糧食”,新疆的所有工農業活動都離不開鋼鐵,可是想要在新疆生產鋼鐵難如登天。
新疆沒有工業底子,這讓王震犯了難,即便再給他一雙手,也創造不出來這種奇跡,為此王震打算回北京,向北京鋼鐵工業管理局求助。
一路上,王震是急不可待,最終好不容易趕到管理局,對方只是向他推薦了一位曾在外國留學的鋼鐵專家——余銘鈺。
不過,想要把他請到新疆,還需要上海那邊陳毅的同意。
王震一聽,便覺得此事問題不大,畢竟陳毅是自己多年的老戰友,為人和氣無私,又沒有架子,二人一直以來關系很好。
于是,王震不再在北京作停留,立即又跑到上海。
那時的陳毅,正擔任上海市長,得知王震有事前來,便停下手頭工作,找了個時間,二人終于見面。
見到陳毅之后,王震簡單敘個舊,便直言不諱地說道:
“此次趕到上海,只為一件事,我想找你借一位專家,可能還要連同他的企業一起搬至新疆。”
王震本來心里是沒多少底的,畢竟借人就算了,還要連帶著企業,而且上海這些年也在發展鋼鐵,陳毅同意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在見面之前,王震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不過,他并不打算放棄,甚至決定想方設法地讓陳毅同意。
事實也的確如王震所料,陳毅聽完他的話,頓時變了臉色,他堅決地告訴王震,其他人可以,但是這個人與其企業絕對不可以。
陳毅說:
“現在的上海,也正是需要發展工業,若是余銘鈺和他的企業走了,極易影響到上海的穩定。”
王震也能理解陳毅的想法,不過他能來到上海,就說明他也是定下了決心。
王震認為,上海工業基礎好,并不缺少人才和企業。
而新疆,正處于建設初期,鋼鐵廠是必須要建成的。然而,無論他怎樣說,陳毅始終都不肯同意。
見談話難以進行下去,王震直接起身沖著陳毅說道:
“陳老總,你有點小氣了,既然如此,那我也沒必要在這里多做停留,真是想不到,上海那么發達的地方,少了一位鋼鐵專家和鋼鐵廠就完蛋了!”
王震說完之后便直接往外走,然而沒走幾步,就聽到后方的陳毅無奈地嘆了口氣:
“你這王胡子,有急事從新疆跑到上海,事沒辦成,自己倒是先急了,這件事咱們還是可以商量的嘛。”
王震陰沉著臉,有些不情愿地坐了回去,看起來氣得不輕。
陳毅見他這般模樣,又氣又覺得好笑,他說:
“前不久,我剛和余銘鈺有個計劃,沒想到你這一摻和,倒是把我的計劃打斷了,所以我才不打算同意。”
聽完陳毅的話,王震依舊是面不改色,但心里早已樂開了花,這話就代表著陳毅愿意松手了。
似乎見王震不說話,陳毅無奈地開口:
“王胡子,你再這樣,我就不答應你了,到時候你想反悔都來不及。”
聽完陳毅的話,王震頓時哈哈大笑,連忙握起陳毅的手,笑道:
“陳老總果然大氣,您說話可得算話啊。”
最終,在陳毅的幫助下,余銘鈺和他的鋼鐵廠,順利搬到新疆,看著新疆鋼鐵廠一步步發展,王震原本緊皺的眉頭,也終于舒展開了。
在新疆待了近四年后,王震因一些事,被迫離開了新疆。但他始終對新疆念念不忘,十幾次回疆探望,他說,那里雖不是他生長之地,卻是他的第二家鄉。
王震去世之前,捐獻了眼角膜,而他的遺愿,便是將骨灰撒到新疆天山,那是他傾注過心血的地方,也是他一生熱愛的土地。
結語
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
王震的一生,四處奔波,為祖國建設傾盡心血,無論是曾經難墾的南泥灣,還是荒涼的戈壁灘,他皆是義無反顧,交付給世人完美的答卷。
最后一次奔赴新疆時,王震熱淚盈眶,在臨別之際,他久久揮動著手道別,那片曾經的土地,或許再也回不去了,可那里關于熱血和青春的記憶,卻是永恒不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