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兩會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優化就業創業服務,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渠道。眼下正值“金三銀四”春招黃金期,全國各地高校搶抓黃金期,充分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舉辦雙選會,搭建校企對接平臺,多措并舉助力2025屆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日前,武漢市武昌區2025年“學子聚漢”校園招聘會在華中師范大學成功舉辦。這是武昌區首次與華中師范大學合作開展招聘活動,標志著武昌區與華中師大在人才協同培養方面開啟全新篇章,也挖掘了更多的就業空間,加強資源整合,提高就業信息、職業指導、招聘會等服務的水平,為企業和該校畢業生搭建更穩定的就業“橋梁”。
據了解,此次招聘會共有53家優質企業參與,且從現場2000余個崗位的行業分布來看,教育類崗位依然占據主體地位,這既體現了華中師大師范院校的專業特色,也反映出基礎教育領域持續旺盛的人才需求。
但同時,金融、科技類崗位占比也有明顯提升,方正證券、長江證券、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與中船重工縱橫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企業同臺攬才,折射出當前華中師大的人才培養不再局限于傳統教育賽道,其非師范專業畢業生扎實的學術素養和綜合素質已經獲得了許多相關行業用人單位的青睞。
當然,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現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可不是簡單開幾場招聘會、做幾次簡歷指導就完事,而是一套貫穿學生成長全周期的“組合拳”。因此,從入學到畢業,從理論到實踐,從群體覆蓋到個性幫扶,華中師大用三個體系構建起就業服務的立體網絡,讓“高質量就業”不再是口號。
先說“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華中師大深諳“早規劃、早受益”的道理,便把生涯教育拆解成四年通關任務:大一新生剛入校就能在專業研討課上接觸生涯啟蒙,大二通過《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這類通識課探索方向,大三參加行業認知課,到了大四還有《職場先修課》教公文寫作、壓力調試等實用技能。這種梯度設計像打游戲通關,每學年解鎖新地圖。
再說“就業能力訓練1314活動體系”,這是從簡歷門診到模擬招聘大賽,從雙選會半日游到暑期社會實踐,全年百余場活動把求職變成闖關游戲,讓學生玩著玩著就搞懂了職業定位。
至于“就業精準幫扶體系”,則是針對畢業生在就業選擇過程中面臨的困境,探索建立了“學校—學院—輔導員—班導師—朋輩”五級幫扶機制,有針對性的開展“一對一”幫扶,在觀念引導、心理疏導、技能輔導、崗位指導等方面提振學生求職應聘的自信心和戰斗力。
綜上,華中師范大學通過政策對接、資源整合、服務創新,構建了一套立體化的就業支持體系。無論是大型招聘活動的承辦能力,還是日常就業指導的細致程度,都體現了該校“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在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當下,這種“硬實力”與“軟服務”的結合,正是華中師大學子實現高質量就業的底氣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