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是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相比于他是中國革命先驅者的稱號,他在文學領域的名聲恐怕要遠遠大于他的官名。
瞿秋白出生于江蘇的一個士大夫家庭,父親瞿世瑋擅長繪畫、寫詩作詞,盡管祖上出身名門望族,但不善經營的瞿世瑋經濟上多依靠家族接濟。在父親的影響下,瞿秋白從小便展現(xiàn)出了在文學領域的天賦。
辛亥革命后,瞿世瑋一家深陷經濟困境,在一段時間里,只能靠著典當、借錢勉強度日。瞿秋白的求學之路也遇到了不少困難。
1917年,原本計劃報考北京的瞿秋白,考慮到經濟原因,最終考入了俄文專修館。此后,他的目光開始聚焦到蘇俄身上。
1920年,瞿秋白作為兩家報社的特約通訊員,來到了莫斯科。期間,他通過大量采訪工作,進一步認識到了蘇俄的情況。與此同時,他的理論觀點、情感立場,都開始發(fā)生了劇烈轉變。
1921年,瞿秋白在莫斯科意外遇到了同鄉(xiāng)好友張?zhí)祝谒挠绊懞徒榻B下,瞿秋白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7月,瞿秋白還獲得了與列寧短暫交談的機會,并有幸聆聽了他的演講。與列寧的短暫接觸,令瞿秋白終生難忘,也成為了他日后堅定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影響因素。
從根本上來講,作為一介書生的瞿秋白,他原本的興趣和志向主要集中在寫文章、做學問方面。但卻在外界種種因素和環(huán)境的影響下,逐漸涉足政治、政黨。以至于在后來擔負起了一個政黨的領導工作,這恐怕并非他所愿,也非他所能。
1923年1月,深受陳獨秀賞識的瞿秋白回到中國,開始投入到了我黨的相關工作中。他先后負責翻譯了不少列寧、共產主義等方面的文章,并負責起了中共的宣傳工作,創(chuàng)辦了不少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報刊。
在國共兩黨合作期間,瞿秋白還負責處理兩黨合作問題的相關工作。
1927年,中共五大會議召開,瞿秋白進入了中央政治局擔任常委,陳獨秀繼續(xù)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然而,“四一二”反革命后,中國共產黨遭受了極具毀滅性的傷害,作為中共領袖的陳獨秀應該要負相當一部分責任的。
為此,共產國際果斷采取了措施,駐中共代表鮑羅廷主持召開了中共臨時政治局會議,陳獨秀被派去前往莫斯科討論中國革命的相關問題。而在這之后,陳獨秀就這樣徹底卸下了總書記一職。與此同時,以瞿秋白為首的新的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正式成立。
然而,在瞿秋白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期間,他卻犯了“左”傾盲動錯誤,在實際工作中給我黨帶來了不少損失,也令黨內同志們對此十分不滿。
1928年6月,在中共六大會議上,瞿秋白坦率地承認了錯誤,并進行了檢討。但李立三卻依然堅持錯誤的思想理念,積極醞釀城市大罷工和總暴動,這一做法給我黨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我黨在上海、天津等地的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許多共產黨人也因此丟了性命。
在我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瞿秋白主持召開了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終止了李立三危險、冒進路線的發(fā)展。
文人出身的瞿秋白,在處理李立三問題上,只要求他作了檢討,并沒有再進行其他追究。這也導致他在不久后因此受到了牽連。
僅僅兩個月后,瞿秋白便被冠上了“調和主義”錯誤,而漸漸被王明等人排擠出了政治局。此后,在王明等人的政治高壓之下,出于大局考慮,瞿秋白選擇了委曲求全。
此后三年時間里,瞿秋白一邊在上海養(yǎng)病,一邊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與茅盾、魯迅等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三年也成為了他一生中最愜意的時光。
1934年2月,根據(jù)組織安排,瞿秋白抵達瑞金。這時,正值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嚴峻的時刻,瞿秋白身兼多職,忙得不可開交,但他自己又身患肺病。盡管如此,他還是堅持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在推動文藝大眾化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瞿秋白為我黨文藝工作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
1939年,毛主席在與友人談起瞿秋白時,還感慨說:
“瞿秋白如果還活著,現(xiàn)在領導邊區(qū)的文化運動該有多好啊。”
紅軍主力長征后,身患重病的瞿秋白奉命留下來繼續(xù)開展游擊作戰(zhàn)。然而,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僅僅3個多月后,瞿秋白就慘遭敵人殺害,慷慨赴死,時年36歲。
早在被捕之前,瞿秋白就早已有了思想準備,他曾多次與妻子討論被捕和犧牲的問題。在被關押期間,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瞿秋白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他既是外人眼中一位儒雅的書生,同樣也是一位壯烈的革命者。如此迥然不同的身份,卻同時出現(xiàn)在了瞿秋白一個人身上。
1950年底,毛主席親自為《瞿秋白文集》題詞,直言:
“他的這種為人民工作的精神,這種臨難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來的思想,將永遠活著,不會死去。”
1955年,瞿秋白遺骨被遷入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供后人祭奠和懷念。
1962年,毛主席卻下達了一條令眾人震驚的指示,他指出:
“以后我們要少紀念瞿秋白,應該多多紀念像方志敏這樣的同志。”
毛主席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指示呢?
自五十年代后期開始,新中國便進入了意識形態(tài)高度緊張的時期。在這一背景下,毛主席希望通過樹立更堅定、更趨于完美的革命典型來適應這一變化。這是出于政治考量所作出的決定。
瞿秋白為何“不夠堅定”呢?這主要與他曾經在獄中寫下的自白書《多余的話》有關。
在這篇長達1萬多字的文章中,瞿秋白不僅回顧了自己過去的真實經歷,而且還進行了自我思想和情感上的解剖。他在文中傳達出的復雜的情感甚至一度被外界誤解,并將其定義為“革命意志不堅定”的表現(xiàn)。
例如,他曾寫道:
“老實說,在四中全會后,我早已成為十足的市儈——對于政治問題我竭力避免發(fā)表意見,中央怎樣說,我就依著怎樣說,認為我說錯了,我立刻承認錯誤,也沒有什么心思去辯白……從那時候起,我沒有自己的政治思想。我以中央的思想為思想。”
類似的言論,一度引起外界對他的誤解,甚至在一段時間里,他成為了中共黨內的“負面角色”。
正因如此,在1962年這一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毛主席才會提出要減少對瞿秋白的紀念。
當然,現(xiàn)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篇文章是瞿秋白用生命寫下的一份心靈獨白,是他所處時代和個人命運縮影,更從中凸顯出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
與此同時,一個真實、豐富、有血有肉的革命者瞿秋白,也展現(xiàn)在了世人的面前。
參考資料: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黨新聞網(wǎng)、《世紀風采》《黨史博采》、學習時報2023-07-21、新華社、共產黨員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