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網絡電影《探清水河:重生》在多家正版視頻平臺上線。這部電影由劉思維、景如洋主演,梁天、句號、陳嘉男、尚鐵龍等知名演員,均在該片當中出演了重要角色。只從演員陣容來講,這部網絡電影陣仗不小。但是,影片上映之后,清一色差評。顯然,對于三俗小調改編出來的電影,影迷們并不買賬。
電影《探清水河:重生》采用了三俗小調當中的幾個角色名稱,和女主人公自殺的故事梗,改編之后的故事內容,則成為男主角去營救自殺的女主角,為了增加故事的可看程度,這部電影還搞了一個無限循環的場景,只要男女主角當中的任何一個人死掉了,場景就會再次循環。
影迷們并不買賬,原因非常簡單。首先,“探清水河”是一個三俗的老故事了,這部改編出來的電影,也并未講出新花樣來,依舊不過是男主角營救女主角的套路式罷了。其次,該片采用的無限循環場景模式,也已經毫無新意可言了。這個路數,早就是爛大街的了。關于這一點,需要展開再聊幾句。
無限循環的敘事,最早對影迷們產生震撼力,是在2014年的電影《明日邊緣》當中。當然,在這部影片之前,已經有這類敘事手法了,但對國內影迷的影響比較小。因為敘事新穎,所以《明日邊緣》這部電影獲得了豆瓣影迷8.2分的高分成績。而此后10年,已經出現了大量的國產影視劇作品效仿,沒有上百部,也有幾十部了。
而且,效仿的作品當中,又以喜劇作品居多。尤其是一些喜劇演員,喜歡在這個模式當中,增加自己大量的喜劇包袱元素,最終造成的結果,不是推動了故事發展,而是造成了敘事冗長和無趣。劉思維這次的《探清水河:重生》便是這樣的錯誤。我們不妨例證一下。
比如說,在影片當中,增加了兩個碰瓷的角色,并且在男主角狂奔的路上,這倆角色起到了阻攔作用。然而,這倆角色在整體的故事內容當中,屬于可有可無的,沒有要比有好。他們的存在,并不影響主線故事內容,純粹屬于濫竽充數的。這些橋段包袱,看似是逗樂子的,實則是拖累故事發展的。
我們反觀《明日邊緣》,它之所以好看,首先是因為,即便是在無限循環的狀態當中,這部電影也沒有廢戲,每一場戲都是有用的,導演并未注水。其次,這部電影在循環模式當中,依舊是以打斗為主,尤其是高科技特效加持之下的打斗。這些打斗,放在當年的爆米花電影序列當中,也是上乘的。所以,影迷們不會看著乏味。
我們再來看看《探清水河:重生》,它的乏味,主要就在于,用三俗、笑料、鬧劇包袱,取代了打斗特效看點。咱們很多喜劇演員、喜劇明星,熱衷于拍攝這種無限循環模式的喜劇片,主要便是他們對于自己的喜劇包袱迷之自信。然而,實際情況則是,他們的這些喜劇包袱,并未承擔起看點的功效。相反,這些喜劇包袱嚴重拖累了故事發展本身。
另外,在《探清水河:重生》當中,也出現了一些三俗包袱,愣把這些三俗話語當喜劇。《探清水河》這類小調,本身便是舊社會的窯曲兒。到了新社會,依舊有一些三俗喜劇藝人把這東西當瑰寶,實則早就是惡臭不堪了。改編成為電影作品之后,本應該力求規避三俗橋段包袱。然而,該片當中,依舊有不少低俗玩笑,會引發影迷,尤其是女性影迷的不爽。
這部《探清水河:重生》另外引發女性影迷不爽的,則是該片除了給男女主角搞CP之外,也愣給女二號搞了一個CP,一個臭挑大糞的,而且是五大三粗沒智商的。丫鬟配大糞工,可能是符合民國時代背景的。但是,這一點,卻并不符合女性影迷對于這部電影的期待值。顯然,大量女性影迷是共情影片當中的女二號的,然而,女二號最終只能和大糞工過日子,就惡心了這批女影迷。
《探清水河:重生》不好看的根本原因,還是過分套路,讓影迷們一眼就能看到結局。網絡電影發展到當下,已經進入到了上吊繩索的狀態。那個套路,并未套路到影迷,反倒是把影片自己給活活勒死了。電影敘事不創新,就必然面對影迷越來越少的問題。(文/馬慶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