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邵春雷
責編|張晶
正文共3347個字,預計閱讀需10分鐘▼
在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安徽省蚌埠市積極探索實踐,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視為深化平安建設的關鍵工程,走出了一條成效顯著的基層治理之路。自2021年通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國家標準驗收并獲專項獎勵后,蚌埠市持續奮進,推動綜治中心建設不斷升級,在矛盾化解、治安防控、服務群眾等方面成績斐然,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認可。
“這些榮譽不僅是對蚌埠過往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激勵我們在社會治理領域持續前行的強大動力?!卑霾菏形N?、市委秘書長、政法委書記,市法學會會長郭家滿說。
頂層設計夯實基礎,構建規范化實體平臺
綜治中心是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平臺,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載體。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事關黨的執政地位鞏固,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幸福安康。蚌埠市把“標準化”作為綜治中心建設的核心指引,精心編制《蚌埠市綜治中心建設與管理標準化指導手冊》,全面統籌各級綜治中心的標準化建設工作,對場地規劃、功能分區、設備配置等各個細節都作了詳細規定,為綜治中心建設提供了明確的標準和規范。
固鎮縣綜治中心嚴格依照標準進行打造,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納入縣委高質量發展十大提升行動。該縣縣委書記多次前往現場調研指導,縣委常委會定期聽取工作進展匯報,縣委政法委書記擔任綜治中心平臺主任。固鎮縣綜治中心整合綜治中心、群眾來訪接待中心、訴訟服務中心等多個中心的功能,匯聚了公安、法院、信訪等15個重點單位的資源,8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常駐辦公。通過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模式,打造出集矛盾聯調、治安聯防、問題聯治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臺,讓群眾在一處就能享受到多元化、“一站式”的服務。
蚌山區將綜治中心建設列為全區重點工作和關鍵考核事項。在區委的大力推動下,蚌山區綜治中心僅用3個月就正式投入實體運行。該區精心構建了“一中心、一平臺、八個調委會”的“一站式”解紛體系,整合行政、司法、人民調解力量,形成大調解格局。綜治中心門口設置了法學咨詢專家簡介和值班日期展示牌,方便群眾選擇專家進行調解服務。中心內部被科學規劃為接待區、調解室、速裁法庭等多個功能室,布局合理、設施完備,為群眾提供了專業、舒適的辦事環境。
在人員配備上,蚌埠市從全市層面進行統籌規劃,推動鄉鎮(街道)專職政法委員入駐綜治中心辦公,明確每個鄉街至少配備4名專業人員。蚌山區綜治中心整合多部門資源,組建了一支98人的專業團隊,其中27人負責日常運轉,17名調解員專注矛盾化解,54名法律專家提供專業法律支持,團隊成員各司其職、協同合作,為綜治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了堅實的人力保障。
此外,蚌埠市創新建立“書記領辦、部門協同”的高效推進機制,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列為基層治理重點項目。調研過程中,市委書記現場辦公,為建設工作解決難題,發揮了“頭雁效應”。
“一站式”解紛,矛盾化解提質增效
據蚌埠市綜治中心主任孫躍介紹,蚌埠市按照“從點到面、從優到精”的路徑,穩步推進“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建設,實現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全面覆蓋。在實際運行中,創新打造“三個一”服務模式,為矛盾糾紛化解提供了高效方案。
“一扇門”受理,即設立綜合服務窗口,統一登記受理群眾通過多種渠道反映的矛盾糾紛,以及110非警務類警情、法院訴前調解等途徑流轉的案件,這一舉措改變了以往群眾反映問題多頭跑、反復跑的狀況,大大節省了群眾的時間和精力。
“一條龍”服務,即根據矛盾糾紛的復雜程度采取不同處理方式。簡單矛盾當場處理;復雜矛盾由綜治中心組織相關部門和專業人員聯合調解;疑難矛盾實行領導包案制度,由領導牽頭協調各方資源解決;調解不成的矛盾糾紛,則引導當事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確保矛盾化解在法治軌道上進行。這種遞進式的化解方式,保障了各類矛盾糾紛都能得到妥善處理。
“一平臺”統管,即開發矛盾糾紛調解信息系統,實現全流程線上閉環管理。該系統打通公安警情數據,涉矛盾糾紛警情可一鍵流轉至縣鄉綜治中心,提高了信息傳遞效率。同時,短信提醒和小程序功能的開通,讓流轉審批從“以天計時”變為“秒級響應”,平均辦結周期壓縮至10.94天。這一平臺不僅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效率,還實現了對調解過程的全程監督,確保調解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據統計,2024年,蚌埠全市矛盾糾紛排查量同比增長61.78%,化解率高達99.37%,位居全省第二,法院新收民事一審案件量降幅全省第二。大量案例充分展示了“一站式”解紛體系的優勢。
“智慧化”防控,科技賦能織密安全網絡
“蚌埠市深知科技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大力深化‘雪亮工程’綜治分平臺建設。整合16萬余路視頻監控資源,實現對重點區域、關鍵部位的24小時實時監控,無論是繁華商業街、人員密集場所,還是治安復雜的城鄉接合部,都在監控范圍內,確保能實時掌控社會治安狀況。”孫躍介紹。
同時,全力打通綜治視聯網建設末梢,橫向連通12家成員單位,縱向貫通1134個村(社區),構建起“天上有云、地上有格、中間有網”的立體化防控體系。通過綜治視聯網,各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協同作戰,遇到突發事件能迅速響應、高效處置。例如在一次突發治安事件中,公安部門通過綜治視聯網迅速了解現場情況,及時調配警力,司法部門提供法律支持,應急管理部門做好應急準備,各部門緊密配合,使該事件得以妥善解決。
在特色應用場景開發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系統實現“一歷五單”線上流轉,對全市1.9萬余名患者的基礎信息、診斷評估、危險等級等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降低了患者肇事肇禍風險。
家暴聯動處置系統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該系統自動獲取110報警平臺家暴警情,實現警情流轉、處置、調解、回訪無縫對接。接到家暴警情后,系統迅速將信息推送給婦聯、鄉村兩級干部等相關人員,使他們能夠及時介入制止家暴行為,對受害者進行心理疏導和幫扶。自2022年該平臺運行以來,固鎮縣未發生因家暴引發的刑事案件,維護了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
數據驅動,建立精準研判預警機制
“數據+研判”的智能決策體系也是蚌埠市綜治中心工作的一大亮點。蚌埠市、縣兩級綜治中心每月發布“綜治中心實戰化運行情況”報告。報告涵蓋綜治信息化系統運行、平安建設9大項工作,涉及70余項數據,為領導決策和各單位工作提供全面、準確的數據支持。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深入分析,能夠及時發現社會治安和社會治理中的潛在問題和趨勢,為制定針對性措施提供依據。
蚌埠市還通過歸集分析嚴重刑事案件、群體性事件、邪教活動等10類案件數據,定期發布全市“村居平安指數”。該指數直觀反映各個村(社區)的平安狀況,幫助精準掌握基層治理底數,為開展平安建設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閉環管理,完善全流程工作機制
“受理—交辦—辦理—回訪”的閉環工作機制,也是蚌埠市的一大創新。此舉有效確保了矛盾糾紛得到妥善處理。固鎮縣首創“四個當天”制度,即當天受理群眾訴求,當天交辦至承辦單位,當天辦理矛盾糾紛,當天回訪辦理情況并在辦結當天回訪滿意度。這一制度將矛盾糾紛辦理周期平均壓縮至10.94天,落實率達90%以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群眾滿意度,被全市推廣應用。
同時,建立督辦問責機制,逐級開展上行矛盾核查工作,將矛盾糾紛信息系統數據與信訪數據、嚴重刑事案事件、命案數據進行比對,核查矛盾糾紛外溢升級路徑,及時通報應受理未受理、應辦理未辦理、不依法辦理的矛盾糾紛,并發出督辦意見。通過綜治信息系統自動生成平安建設關鍵指標,量化各縣鄉村平安建設狀況,對量化指標較差的縣區開展督導,對工作不力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問責,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郭家滿在接受本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蚌埠市在硬件建設方面計劃引入更多智能化設備,打造“智慧綜治”新樣板。利用人工智能實現矛盾糾紛智能分類和預警,通過大數據分析為調解工作提供決策支持;加強綜治中心與基層社區的智能化連接,實現信息實時共享和快速傳遞,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在機制優化方面,將探索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協同治理機制,加強與周邊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應對跨區域問題,同時進一步強化市內各部門間的協同配合,打破信息壁壘,凝聚社會治理強大合力,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守護蚌埠的平安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