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2023年9月18日,防空警報的悲鳴響徹在中華大地之上,92年前的這一天,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東北地區制造了慘絕人寰的殺戮。
九一八事變
到如今抗日戰爭已經過去70多年,不少人都在遺忘這段歷史,許多日本網友疑惑,中國為何還是不肯原諒日本。
每一年的事變爆發紀念日,遇難同胞紀念日,中國總是會一次又一次地發起對日本政府的譴責。
幸存慰安婦的人數每減少一個,中國也總是會提起一段舊事,這份記憶深耕在我們的血肉當中,讓我們不敢遺忘。
為何70多年前的往事,時至今日依舊讓我們傷痛?如今的日本對于當年的侵略舊事又持著怎樣的態度?
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今年的9月18日,官方媒體向我們公布了一則不幸的消息,在日本侵略戰爭中深受其害的蔣奶奶,于當天上午在湖南平江去世。
她的去世,意味著如今中國還存活在世的慰安婦制度的受害女性,僅僅只有10人。
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闖入我們的國度時,她們都還只是一群青春年少的美麗女孩,仿佛是在一夕之間,我們的國土逐漸淪喪,我們的同胞慘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之下。
而這群活潑青春的姑娘,她們的人生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位幸存者奶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忍痛回憶了那段往事。
那是1938年,她和家里的兄弟一起在外面放牛,突然遇到了一群闖入村莊的侵華日軍。
他們不由分說地跑到跟前,想把她搶回自己的軍營,她的兄弟當然不肯束手就擒,為了保護自己的姐姐,在與日軍的戰斗中不幸身亡。
眼睜睜看著自己至親之人死在眼前,這種痛苦,恐怕很少有人能感同身受。
可她還來不及悲傷,就被日本人強搶到了他們的隊伍當中。
和她關押在一起的,還有十多個中國女性,她們蓬頭垢面,精神渙散,衣衫不整,看起來已經遭受過凌虐。
看到眼前這一幕,她也明白等待著自己的將會是怎樣的命運。
雖然不甘,就這樣認命,但是身在日本侵略者的軍營當中,她好像什么自救的方法也做不了,就連自殺,她們都沒有這份自由。
在遭受了日本人一輪又一輪地迫害之后,她的身體染上了重病,因為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所以日本人通知她的家人帶著錢來贖人。
回家之后,她產生了輕生的想法,覺得自己已經骯臟不堪。
如果不是被八路軍救下,她這條命,早就歸了黃泉。
因為身體損傷太過嚴重,所以這位奶奶一輩子失去了做母親的權利,接受采訪之時,她已經90歲高齡,談到幾十年前的往事,她還是忍不住失聲痛哭。
看到這些奶奶肚子上的傷疤,看到她們身上種種被傷害過的痕跡,見到她們淚眼婆娑的眼睛,我們怎么敢遺忘日本侵略者對中華犯下的罪行。
除了慰安婦制度慘絕人寰之外,731部隊的細菌實驗,同樣令人發指。
為什么如今的日本醫學技術這么發達,就是因為他們曾經把中國活生生的老百姓當成小白鼠,肆意妄為。
他們會把人關在密閉的空間當中,看看在沒有充足氧氣的情況下,一個人可以堅持多久。
他們會在人的身上進行高壓試驗,把身體里的水分全部榨取干凈,看看人類身體里的水含量占比,他們還會給母親和孩子制造生死困境,美其名曰母愛實驗。
家住浙江衢州的張寶善老人,就是日本細菌戰的受害者。
1942年,日本飛機在浙江上空盤旋,向地面投放了大量的食物和布料,不明所以的老百姓見到這樣的情況,再也忍不住饑餓,紛紛沖上前去撿東西吃。
一時的飽腹感結束之后,等待他們的,將是無窮無盡的災難。
作惡多端的日本人在這些東西上隱藏了大量的炭疽病毒,現在他們進食和接觸這類物品,病毒自然而然地傳播到了他們的身體當中。
沒過多久,張寶善的爸爸和哥哥就因為腹痛中毒而死亡,他屬于一個家庭的幸存者,但他的雙腿也染上了炭疽病毒,不斷腐爛,不斷流膿。
這么多年來,他一直忍受著雙腿的痛苦。年輕時,他也曾想過很多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自己去山上尋找草藥,比如去診所里找大夫幫忙治療。
可是無論怎樣努力,他雙腿的問題也只能暫時得到控制,沒有辦法被完全治愈,日本細菌戰的惡劣影響,伴隨了他一生。
年老體衰以后,由于身體抵抗力的下降,他的雙腿情況越來越嚴重,傷口的面積在不斷擴大,流膿的情況更是加劇,最關鍵的是,因為傷口很難清理,他的腿上已經長出了不少蛆蟲。
別人一旦靠近他,就會聞到從他雙腿上散發出來的惡臭,這雖然不是他的本意,但也的確對他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他的親人朋友一個個離開,最后,他成了獨自承受傷痛的孤家寡人。
2021年,已經九十多歲的他,有幸被記者看到,他的事跡,也被報道出來,讓人們再一次感受日本侵略者的惡毒。
他對記者說:“在我死之前,我一定要把這雙腿給鋸掉,我不能把日本人留下來的痕跡,帶到我的墳墓當中去。受了幾十年的苦,我也想痛痛快快地上路,哪怕沒有雙腿。”
我們看得見他的疼痛,看得見與他相似的所有受害者的痛苦,他們的印記不會消失,中國人怎么敢說原諒。
南京大屠殺中的30萬遇難同胞,川軍家庭里家家戶戶掛白布的悲慘場景,楊靖宇將軍肚子里的棉花和樹皮,金陵十三釵的悲壯赴死……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忘。
楊靖宇
恩將仇報,小人行徑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思想可謂是根深蒂固,我們從骨子里厭惡那些恩將仇報的人和國家,厭惡農夫與蛇的故事。
而日本,就是這樣一個國家。
如果沒有古代中國的幫助,日本不可能理直氣壯地說出他們是大和民族這樣的狂妄之語。
“漢倭奴國王金印”的出土,證明日本曾經只是中國的一個藩屬之地,曾經受到過中原王朝的恩惠,也得到了我們的發展紅利。
時間軸來到唐朝后,這個說法更有力度。
鑒真東渡日本,給他們帶去了許多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內涵,日本人引以為豪的民族服裝、建筑風格、書畫藝術、茶道文化,樁樁件件都是來自中國文化的饋贈。
他們學著中國的禮法制度,在本國建立了一套符合他們國情的禮儀規范。
他們學著中國變幻莫測的漢字,發明了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他們學著漢服唐裝,改變日本和服的細節和剪裁,他們學著中國貴族女子的妝容,在本國研究出了更加夸張的藝伎妝。
日本這個東方國度,始終給人一種舶來品的感覺,從頭到尾,他們都是舶來品,日本的文化,也是拙劣模仿的產物。
我們完全可以肯定,沒有中國的幫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日本,我們也完全能夠知曉,日本恩將仇報,把槍口對準了曾經給予過他們無限幫助的中國。
明朝時期屢次爆發的倭患,讓沿海地區的老百姓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清朝晚年的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讓中國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財富,也失去了主權和尊嚴,近代的侵華戰爭,更是成為了我們民族的傷痛基因。
八國聯軍侵華
每一件恩將仇報之事,都會讓中國對他們的憎恨更多一分。
古代和近代的日本是白眼狼,現代的日本同樣如此。
日本因為大地震而發生核電站泄漏危機時,中國考慮到這不僅是日本一個國家的災難,也是整個世界的核危機,所以不遺余力地出手相助。
我們捐贈物資,調撥資金,慷慨解囊。我們不求他們能知恩圖報,但最起碼希望他們不要再像以前那樣恩將仇報。
可事實上,日本仍然本性難移。
2023年6月,日本宣布進行福島核污染水的排海試驗,當時中國就已經對日本政府發出嚴正警告,要求他們撤銷這個決定,自覺維護世界人民的海洋權益。
可8月24日,他們還是照排不誤。
而且,他們排放核污染水的地點,是在遠離日本近海的渤海附近。也就是說,核污染水帶來的輻射及后續傷害,中國將首當其沖。
多么荒唐的做法,一場明晃晃的針對中國的核陰謀,就這樣猝不及防地發生,中國目前能做的,也只有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的進口。
無恥至極的日本政府,甚至還要求我們撤銷禁令,否則,他們就會向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們提起上訴。
賊喊捉賊,日本人總能夠刷新我們對他們的認知下限。
不思反省,不可原諒
做出了那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日本人不僅沒有反省自己的罪過,反而一口咬定,所有的罪名都是中國對他們的栽贓陷害,對于自己的錯誤,他們矢口否認。
如今的日本學生,在和中國文化直接接觸之前,根本不知道日本歷史上存在著一段侵略中國的記錄,因為在他們的教科書上,所有日本侵華戰爭的記載全部都被抹去。
在新一代年輕人心目當中,他們的國家是一個善于學習和善于接納的民族,但是民族骨子里帶著的野蠻性和擴張性,他們卻絲毫未有察覺。
因此當他們看到中國受害者遭受苦難的圖片和視頻資料時,當他們來到中國的軍事戰爭博物館時,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先祖帶著猙獰的大笑砍下中國人的頭顱時,他們的表情是那么難以置信。
一個血腥的民族,從骨子里改不了血腥,不管過去多少年,他們的民族底色永遠不會改變。
現在依然在日本接受供奉的靖國神社,不正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嗎?
靖國神社當中不僅供奉著許多日軍甲級戰犯,還開設一座博物館,博物館中放置了日本侵略中國時留下的證據。
當然,這些證據的存在不是為了告訴日本人,他們的祖先有多么可怕,因為那是日本人對于戰爭的反思,反思他們為什么會在戰爭中失敗。
一場非正義戰爭的發起者,不斷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如果未來有機會,他們一定會再次挑起戰爭。
因此當日本戰略預測家分析中日兩國或許會在2025年爆發一場大戰時,那么多觀眾才愿意相信他的推測。
對于大家來說,日本不考慮擴張,不爭奪權力,反而讓人覺得不正常。
最近10年,日本的首相和政府官員相繼參拜靖國神社,他們在接受媒體的采訪時說,日本和中國一樣都是第2次世界大戰的受害者。
因為日本東京遭到了美國戰斗機的轟炸,日本還被美國投放了兩顆原子彈。
如果按照他們的說法,我沒有親眼看見,這件事情就不存在,那么他們自己也沒有辦法證明東京大轟炸和廣島長崎原子彈的真實性。
用日本人的邏輯來打敗日本人,這才能證明他們有多么可笑。
所以今時今日的日本網友在網絡平臺上發問,中國為何不肯原諒70多年前日本的一場侵略戰爭,答案已經顯而易見。
當一個國家產生反思情緒和懺悔情緒時,受害者才有立場談及原諒,可當施暴者連道歉的基本行為都不具備時,我們的原諒便沒有任何立足之處。
日本政府一日不在正式場合對中國政府公開道歉,我們就一定不會停止對日本侵華戰爭的反復提及。
日本官員如果不能像德國總理那樣在猶太人遇難紀念碑面前下跪,我們就會把南京大屠殺的災難一遍遍放在心中。
只有不忘傷痛,我們才能用這份痛苦來激勵自己不再重蹈覆轍。
結語:
抗日戰爭勝利也僅僅才過去70多年而已,70年的時間不能抹去災難存在的痕跡。
我們的先輩是災難的親歷者,他們的痛苦并不會隨著生命的消散而消失,我們沒有資格替任何人原諒,更不可能說出原諒二字,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