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夾帶私貨”和日方談判,后者不僅沒有搭茬,而且日本首相石破茂還要將親筆信送往中國,這是要和中方站在同一陣營嗎?
(特朗普親自和日本代表談判)
日前,美國與日本在華盛頓舉行關稅談判,原計劃由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貿易代表格里爾進行部長級會談,但特朗普突然宣布親自參與,并將談判地點改至白宮,使談判規格升級到罕見高度。很明顯,特朗普就是想讓日本對美國做出妥協。
談判主要圍繞以下議題展開:
美國對日本汽車征收25%關稅,嚴重影響豐田、本田等車企的出口利潤。
特朗普要求日本承擔更多駐軍費用,甚至可能完全支付美軍在日本的駐扎成本。
美國希望日本進一步開放市場,尤其是農產品和半導體材料,以減少美日貿易逆差。
美國要求日本放寬對韓國的光刻膠出口限制,以削弱日本在半導體材料領域的壟斷地位。
特朗普的目標很明確,迫使日本妥協,首先,減少美國對日貿易逆差,通過提高關稅、要求日本開放市場來平衡貿易。
(駐日美軍)
其次,讓日本承擔更多軍費,特朗普在談判中突然提出駐日美軍費用問題,試圖將貿易談判與安全議題捆綁。
再有就是,削弱日本在半導體供應鏈的主導權,美國希望打破日本在氟化氫、光刻膠等關鍵材料的壟斷,以降低對日依賴。
可是日本讓步了嗎?并沒有。盡管日本代表團在談判中表現出一定的外交謙遜,赤澤亮正稱“我地位低,卻得到特朗普接見,對此很感激”,但日本政府并未在核心議題上讓步。
(日本并未讓步)
具體表現為,不承諾增加軍費,日本政府認為美國的要求“不合理”,并強調《美日安保條約》已規定雙方義務。
并且石破茂在談判前后展現出罕見的強硬姿態,他表示美國關稅政策是“國難”,并警告日本不會輕易讓步。
而且日本拒絕報復性關稅,但準備利用WTO規則反擊,甚至可能凍結對美國知識產權的保護。
最后,日方強調不會重蹈“廣場協議”覆轍,避免日元被迫升值導致經濟衰退。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首輪談判后,石破茂還表態稱,將安全和貿易問題放在一起討論并不合適,雖說需要解決安全問題,但是不應該和關稅掛鉤。
(石破茂對美強硬表態)
這一番話,直接點明特朗普是帶有私心和日本進行談判的,從最近特朗普的支持率來看,他已經受到了多數美國人的反對。據一項對美國1000人調查的報告顯示,只有44%的受訪者,認可特朗普的工作表現,而有51%的人,并不認可。此外,在經濟問題方面,特朗普的支持率也低于反對率。
如果結合這一情況,猜測特朗普真實的心理活動,他可能會認為,光打關稅牌已經不行了,所以才會在和日方的談判中,提及到安全問題。這也是他的私心所在。
可是前面已經提到,石破茂并不答應,所以也能看出,美日這次的首輪談判,變成了僵局。
而現在日本好像有意同中國站在同一陣營。就在美日談判6天后,日本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要來中國了。他此行要和中方討論經濟和安全問題,并且他還會帶上一份石破茂的親筆信訪華,這說明什么?日本不愿和美國將經濟和安全問題混為一談,但和中方卻不這樣想。日方是不是要極力轉向中國?用實際行動表明不向美國妥協或許將成為事實。
(齊藤鐵夫)
而從另一方面看,石破茂還表態要加強和歐盟與東盟的合作,之前就有分析提到,中方能夠加強和這兩個組織的合作,應對美國的關稅威脅,而現在日本也要這樣做,是不是也能說明,試圖和中方“站在一邊”呢?
總的來看,在這次的美日談判中,日本被看成了“小白鼠”,此次談判被視為美國對全球貿易政策的“試金石”,日本成為首個接受特朗普高壓談判的國家。盡管日本展現出一定的戰略韌性,但未來仍面臨巨大壓力,尤其是如果美國進一步施壓半導體或匯率問題。這場博弈的走向,也將影響美國與其他國家,如歐盟、韓國的貿易談判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