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進入存量時代。這個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即使在還保持上升勢頭的運動用品行業,尋找業務增量的難度也開始增加。
但一些案例告訴我們,機會永遠存在。
4月,始祖鳥風殼?系列推出了全新配色。雖然風殼?這一詞匯在行業中頻頻被提起,但實際上風殼?這個概念是由始祖鳥品牌提出的,始祖鳥也已經早在幾年前就將其注冊成為專屬商標。
十幾年間,始祖鳥如何讓這個概念從無到有,并通過其創造巨大業務增量的經驗,對正在穿越存量時代的品牌們無疑具有參考價值。而始祖鳥在今年的風殼?發布中,又展示了一套在新的商業環境中以傳播不斷鞏固、擦亮IP的方法論。
▲始祖鳥「風起風殼?」宣傳片場景。
一次從無到有的創新
一切都是從需求開始的。
1970-80年代,隨著面料科技的進步,戶外服裝的功能性大大增強。在1998年更是出現了包括始祖鳥Alpha SV在內的諸多標志性產品。
雖然如此,人們仍然缺少一款結合了輕量化、防風、易打包等特點的功能性戶外服裝。
始祖鳥是最早洞察這一需求的品牌之一,基于此,始祖鳥在2007年拿出了一款區別于硬殼和軟殼的全新產品SQUAMISH HOODY。功能的突破讓SQUAMISH HOODY成為了一款劃時代的產品,在當時把戶外服裝輕量化和防護性的結合推向了極致。
但SQUAMISH HOODY的另一重要意義在于,標志著一個全新的概念“始祖鳥風殼?”誕生了。事實上,在始祖鳥推出SQUAMISH HOODY的時期,也有品牌推出了有防護功能的輕量化戶外服裝,但始祖鳥的特別之處在于做了概念創新,把防風、透氣、輕量、耐磨這些特點用風殼?這個概念“打包”起來。
風殼?這一基于需求洞察的概念創新成為了此后增量的源頭。
以此為前提,始祖鳥把概念拓展成為品牌專屬IP——一類專為夏季山地運動場景打造,極致輕量化均可以收納到自身口袋,兼具高性能防護與透氣性的防風外層。在共性之上,始祖鳥風殼?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產品矩陣,區分矩陣內不同產品的是真實的戶外運動場景:
? SQUAMISH HOODY針對夏季攀登場景,針對這項運動的特點做了特殊處理,比如剪裁上,修身剪裁與輕微落尾下擺提供了足夠的靈活性。防風防撕裂的面料能防護巖壁剮蹭。其還使用了始祖鳥教科書級的設計StormHood?風帽,束緊系統和類似排煙管道的造型設計,提供了極佳的包裹性和防護性,這也讓StormHood?風帽區別于普通風帽。
? INCENDO AIRSHELL HOODY專為中等強度的夏季山地跑打造。山地跑裝備最重要的訴求就是輕。這款產品在這一點上做到了同類產品的極致——Airshell雙層組織尼龍面料,讓這款產品的男裝M碼僅重105克。幫助快速排汗,避免了“悶”感。
? NODIN JACKET適用夏季徒步,主打輕量透氣與多功能收納。但實際上這款產品用途極廣,不管是戶外場景還是城市中都適用。NODIN JACKET的一個亮點是收納性,其有兩個拉鏈口袋,其中一個是能反向自體收納的內置隱形口袋,這兩個口袋能容納與其極輕自重不匹配的物品。其另一個亮點是版型,它的版型不像某些運動版型那樣拘束和沉悶,既能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又不會過于寬松。
可以說始祖鳥風殼?給消費者提供的不是一款產品,而是提供了細分山地運動場景的產品專業化解決方案。
這其中的啟發是,現在的運動產品專業程度越來越高,一個產品很難集齊所有長板,專業品牌應該根據用戶的真實需求,把功能和場景持續做細分,減小產品顆粒度。在矩陣細分豐富的過程中,實現業務增量。
始祖鳥創造風殼?最終展現的是品牌脫離存量競爭的關鍵能力——從底層做產品創新的能力,以及概念創新能力。具備這些能力的品牌更能在行業中發揮獨特的價值——以新觀念創造可能性,成為行業的想象力引擎。
感性表達詮釋復雜性
存量時代,消費者已經接受了大量品牌的過飽和“教育”,描述產品功能性如何,面料如何,防風防水性能如何,可能入腦,但已經很難入心。
與此相對的是,始祖鳥風殼?這一概念誕生后仿佛有生命一樣,在人們心智中不斷生長,以至于這一概念雖然由始祖鳥首創,并擁有注冊商標,但卻頻頻被其他品牌借用來推廣類似的產品。
而這種在心智中的擴散,是通過傳播與產品的緊密配合,洞察消費者真實需求而實現的。
回到這次始祖鳥風殼?全新配色上新,品牌專門發布了一支名為「風起風殼?」的宣傳片。或許從中我們能一窺,始祖鳥是如何把風殼?這個概念“種”進心智的。
“入心”的內容通常以理性洞察開始。「風起風殼?」的三位主角提供了來自一線的洞察:大自然錄音師聲谷認為在徒步中“風會對整個身體產生全方位的包裹感,升級徒步的沉浸感。”;對于始祖鳥社區大使古裊裊來說,在巖壁和高山間襲來的驟風“亦敵亦友”,“風是具有兩極性的,是阻力,也能帶來舒適,更是攀登者需要與自然環境協作的提醒。”;山地跑時,風讓始祖鳥高山向導心洛感受到自己與自然的緊密聯結,“除了自然里的風,跑步也會產生勁風,其風聲如同節奏感強烈的鼓點般給予跑者提示。當風聲、步伐與身體節奏重疊時,就能進入真正的心流狀態”。
▲山地跑時,風讓始祖鳥高山向導心洛感受到自己與自然的緊密聯結。
這些洞察并不容易轉譯成傳播語言,那么,始祖鳥是如何敏銳地抓住風這個關鍵因素,通過風將"風殼?"的概念直入人心的?
“對于不可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沉默。”這句語言哲學中的名言,揭示了語言的某種局限性,也概括了這部影片的表達哲學。
從徒步到攀登,再到山地跑,心洛、古裊裊和聲谷把觀看者帶入了三款始祖鳥風殼?系列產品對應的運動場景,影片最特別的是沒有一句旁白,只是由聲谷捕捉了在三種場景下,衣物和風之間的“對話”。或者說,這是一支完全以風聲為敘述者的影片。
▲始祖鳥社區大使古裊裊認為,在巖壁和高山間襲來的驟風“亦敵亦友”。
這也是始祖鳥一直以來在傳播中所擅長的——感性表達。
回顧品牌之前的傳播,始祖鳥并不認為邏輯和語言是信息唯一的傳播方式,而是追求表達形式的自由,一幅美術作品,音樂都可以用來表意。這次傳播,影片通過感性的力量把風殼?產品和它的使用場景進行關聯,讓風殼?和風產生了自然的聯系,最終把風殼?這個概念播種到心智中。
當然相比于用語言直接表達,感性表達顯然更難,但當消費者開始不喜歡被教育,品牌能否穿越感性表達的窄門,將成為衡量品牌傳播能力的一個標準——在邏輯表達之外,懂傳播的品牌還要擅長做感性表達。
▲大自然錄音師聲谷在自然中采集風的聲音。
在這次傳播中,我們還看到了始祖鳥對內容表達方式的探索。
無人聲的表達方式是實驗性的,語言的缺失帶來了表達的留白。通過留白始祖鳥給予觀看者以信任,給他們留下了一個自由的意義空間,和觀看者完成了內容的共創。
值得深思的是,在品牌們拼命表達,唯恐遺漏一點信息的時候,克制反而很好地表達出了復雜性,讓內容呈現出了高級感。
在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的傳播環境下,這種為傳播設置“門檻”的創新是大膽的,倘若不是足夠自信,品牌或許也無法敢于做出這樣的探索。
為什么始祖鳥敢于做創新的表達?
這固然是因為品牌特殊的行業地位,但根本上,是始祖鳥對“傳播內容以什么為立足點”這個問題的回答。在當下的環境,流量也許是心照不宣的答案,但始祖鳥的傳播一直以來采用了相反的思路——忠實于自我,內容為先。
忠實自我意味著內容的起點是品牌對自我的表達。始祖鳥不但要做自洽的表達,還要做受尊敬的表達,以內容邏輯做傳播和品牌,讓內容成為“作品”。內容優先背后是品牌對內容價值的認知——好的內容有長期價值。以“我”出發的優質內容會帶來復利,最終沉淀為一以貫之的品牌語言。品牌語言擁有巨大的長期價值,它會為品牌吸引真正的朋友。
▲沒有旁白的「風起風殼?」宣傳片,反而傳達出了更豐富的信息。
品牌的三重底層能力
回到始祖鳥風殼?,為什么只有始祖鳥可以叫“風殼?”?
從深層次看始祖鳥具備了優秀品牌的三個底層能力:首先是基于洞察的產品創新能力,在用戶清楚地意識到某個需求之前,品牌就已經清晰定義了這一需求,將其轉化為突破性的創新產品;其次是基于需求創造概念的能力,讓品牌能自造一片藍海,拓寬了品牌自己和行業的增長邊界;在傳播上,品牌要能把概念轉譯成“入心”的內容,在人們心智中把概念和自己牢牢綁定。這要求品牌有足夠的有同理心,足夠的審美,直至擁有“感性”的能力——會傳播的品牌越來越像一個“人”。
正是因為始祖鳥擁有了三重能力,才使得始祖鳥真正“擁有”了風殼?,換句話說,只有始祖鳥的產品可以叫做風殼?。始祖鳥創造了風殼?這一概念,把產品升格為IP,通過一次次作品級的傳播,不斷演繹“風”,把始祖鳥風殼?的概念“釘入”心智。這其中的產品方法論、傳播手法以至于包含的對內容價值的深刻理解,亦可視為始祖鳥提供予行業內外借力的一陣好風。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