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的結婚登記數為89萬對,較去年第一季度的196.9萬對減少了107.9萬對,同比下降居然超過了54.7%,創下自1986年以來、也就是說近40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用一位網友的話說,就是中國當年三年大饑荒時期,慘烈程度估計也就是如此吧。
為提高結婚率,有關部門也是拼了,除了簡化結婚手續,竟有地方政府破天荒地開始發錢了。2023年8月,浙江某縣開始給結婚登記且符合條件的夫婦1,000元獎勵;2025年1月,山西某市開始給具備一定條件的新婚夫婦1,500元獎勵。還有的地方正在發放價值不等的禮包或鼓勵其他地方發放結婚消費券。
看來很清楚,年輕人不想結婚,沒錢就是主因,和丈母娘沒關系。
很長一段時間,年輕人不結婚一直在讓丈母娘和彩禮背鍋。如今有網民指出,“誰讓你們這幾十年凈宣傳丈母娘經濟”。實際上,這個環節還不是決定性因素。有專家表示,“結婚獎勵……是降低結婚、生育、養育、教育等婚育成本的一個體現”??梢姡?、養育、教育孩子才是婚育成本的大頭。
老百姓說“沒錢買米”,你卻反問“為何不食肉糜”?
不結婚不生孩子,那么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干啥?
當“老鼠人”。
過去幾個月以來,一種名為“老鼠人”(rat people)的生活方式在中國社交平臺迅速走紅。許多年輕人在視頻中分享他們幾乎不出門、不工作、整天躺床的生活狀態。微博上“老鼠人”相關話題,點擊率已突破千萬。
在一段流傳廣泛的視頻中,一位年輕女子分享了她的“老鼠人日常”:上午11點20醒來,下午1點20吃外賣,2點繼續小睡,傍晚點奶茶,喂貓后繼續回床上,晚上吃飯、看劇,凌晨2點半再入睡。
她在視頻結尾說:“人怎么能這么快樂呢?”
“老鼠人”每天日夜顛倒,除了維持生命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吃飯、上廁所等活動,其余時間要么在睡覺、要么在玩手機,其他的事情能拖就拖,也沒什么需求和目標。
然而,這種充斥著低能量、拖延癥、輕微擺爛的狀態,卻引發無數網友的共鳴,網友們更是集體認領了“老鼠人”這個稱呼。不少網友留言說,“感覺自己變成了老鼠人,不學習、社交、不鍛煉,吃了睡睡了吃,唯一的愛好就是逛微博抖音,把自己搞得神神叨叨的。”
在過去經濟發展的年代,在中國的大城市里,也曾經出現過被稱為的“鼠族”打工人,但情形與現在“老鼠人”迥然不同。以前說的“鼠族”,一般指北上廣打工一族,他們住地下室、擠公交、條件差,但起碼那時候他們覺得生活是在往上的,哪怕苦,也覺得有希望、能熬出頭。但現在的“老鼠人”不一樣,他們不一定窮,但普遍是精神狀態很低迷,關鍵覺得未來會更差,看不到希望。過去的“鼠族”是更多講社會底層的生活,今天的“老鼠人”實際上是一種悲憤式放棄。“我不要太累,因為我累是沒有用的”?!笆笞濉笔窃泭^斗過的社會底層,階層雖低總歸還可以嘗試奮斗改變命運。但“老鼠人”則是骨子里的消極,已喪失動力。“我不卷、不信、不管”,不參與、不配合、不再相信那一套靠努力就能改變命運的說法了。
這種生活態度被認為是“躺平”文化的延續,是對高強度工作和社會競爭壓力的逃避。在中國經濟放緩、青年失業率高企的背景下,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退出“卷王”戰場,進入“擺爛”模式。
“老鼠人”背后的一個核心背景:失業高、內卷嚴重、前途模糊,年輕人開始低能量地活著了。而“老鼠人”這個標簽,其實也飽含了當代年輕人對于現實生活的無力感與心理焦慮。許多人用“半開玩笑”的方式,表達出“既擺爛又想改變”的矛盾心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