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常州機電職院學生實訓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近年來,江蘇省常州市致力建設國際化智造名城,打造新能源之都。在此背景下,作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常州機電職院”)如何積極響應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破解數字化技術人才培養難題?
“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打造了集教學實訓、資源開發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育人平臺,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日前,常州機電職院副校長劉賢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記者了解到,該校創新構建了“三位一體、雙向循環”的資源體系,建設了專業資源庫、數字工坊云平臺和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案例庫,實現了企業案例與教學資源的雙向轉化,企業案例融入課堂,學生成果反哺企業,形成了良性循環。
劉賢鋒介紹,通過培養掌握全流程技術鏈的高素質人才,該校為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校企合作的深入推進,使企業能夠直接參與人才培養,縮短了人才與崗位的磨合期,降低了企業培訓成本,實現了教育與產業的雙贏。
為頭部企業輸送500余名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學生在各級別技能大賽中屢獲佳績;開發65個三維數字化技術教學培訓項目,建成國家級和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完成多項省級科技項目,獲得授權發明專利74項,技術服務收入達1103.5萬元……如今,常州機電職院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新成果。
“下一步,學校將拓展人才培養資源建設的深度與廣度,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體系。同時,學校將助推國家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汽車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虛擬工廠’建設,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三維數字化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為區域產業與經濟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劉賢鋒說。(湯志鵬 實習記者 夏天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