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浙江省常山縣檢察院干警在某污染環境案現場調查取證。
在浙江西部山區,一支平均年齡為33歲的基層檢察隊伍正用科技畫筆改寫“小院難為”的傳統認知。浙江省常山縣檢察院以不足50人的團隊,近年來辦理17個全國、全省典型案例,獲得20個省級以上榮譽,2024年更是榮膺“全省成績突出的基層檢察院”。這支隊伍以“6+3+N”(即六項政治歷練機制,三項比武競賽,青年干警一人一策)育苗工程為綱,借數字之力破解人才培育與辦案質效的雙重命題,為高質效檢察履職寫下生動注腳。
政治歷練機制更入心
在常山縣革命烈士紀念園的VR體驗區,青年干警“穿越”至革命年代,通過硝煙彌漫的戰場感受激情燃燒的歲月。這種沉浸式教學正是該院“六個一”政治歷練機制的創新實踐——每周一次集體夜學、每月一次青年理論學習、每季一次思想匯報、每半年一次黨性體檢、每年一次循跡溯源、每案一次民生考量,依托“云課堂”平臺等數字化學習工具觀看黨史微課、參與線上研討,其學習數據實時同步至個人成長檔案。
“90后”干警小張在辦結一起贍養費糾紛支持起訴案件后寫下“每案一次民生考量”的感悟。在辦理該案時,小張借助“浙檢智庫”快速梳理類似案例的裁判要點和社會效果。小張與相關部門積極協作,上門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立案及支持起訴“一站式”服務,最終化解了家庭矛盾,也維護了老人的合法權益。
技術賦能監督更高效
從智能模型到云端協作再到AI文書,青年干警在常山縣檢察院搭建的“三賽三競”(賽專業能力、賽融合履職、賽創新創優,競技能、競創新、競實績)平臺上大展身手。
“技術賦能讓監督更高效。”青年干警小饒說。在專業能力賽道上,小饒帶領團隊通過數字建模破解監督線索發現難問題,他通過構建智能監督模型,精準鎖定40余條問題線索,推動審判機關開展失信問題專項清理集中攻堅行動,規范信用懲戒措施適用流程。該案的辦案經驗在全市推廣。
胡某因不滿征地拆遷賠償,多年來持續信訪。借助“‘民呼我為’平臺”掌握到案件線索后,“90后”干警小李聯合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完成AI情緒分析,動態評估胡某訴求,最終結合公開聽證、司法救助等綜合措施,幫助胡某打開心結,成功化解了歷時十年的信訪積案。小李的工作經驗入選浙江省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
該院的數字檢察攻堅隊在創新創優賽場上也不甘示弱,他們與結對單位共建技術協作機制,共享算法資源和辦案模型。攻堅隊隊長小洪參與設計的虛假司法確認監督應用獲浙江省檢察機關創新成果、環境保護稅收征管專項監督模型在全省推廣。
多維畫像評估更精準
常山縣檢察院創新構建“多維畫像”人才評估機制,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從辦案質效、創新貢獻等維度生成個人能力雷達圖,精準定位短板。該院制定“云端練兵”、導師幫帶等培育計劃,重點將技術應用成果納入“數字積分”,積分高者優先獲得獎勵和晉升機會。
“95后”干警小江在導師指導下,依托“檢察偵查大數據分析研判平臺”,對涉案電子數據進行深度篩查與多維度碰撞分析,在海量數據中精準鎖定關鍵證據鏈。
如今,走進常山縣檢察院,科技與青春交織成獨特風景:“檢務數字駕駛艙”正實時監控案件辦理進度,預警超期風險;公益訴訟組用無人機航拍、三維建模固定證據;“檢愛·護U”工作室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演繹普法情景劇……“技術革命不是大院的專利,小院同樣能借勢騰飛。”常山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徐云濤表示,該院以育苗工程為根,以數字賦能為翼,正書寫著“小院也有大作為”的新篇章。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