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舟 李德龍 本報記者 馬一梅 李健
“今天我們的任務是配合資源管理部開展無人機測繪工作……”
“紅星23號塊區,飛行航線加載完畢……”
在龍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紅星經營所202、222、198林班,來自雙峰、二浪河、青云山、柳河林場和長汀經營所的無人機操作員分成三組正在進行著森林測繪工作。伴隨著螺旋槳的嗡鳴聲,一架架搭載紅外熱感相機的無人機掠過萬畝林海。
“這次測繪任務是通過技術手段對森林資源進行空間數據采集,利用無人機航拍,劃分林地類型,統計面積變化。大范圍正射影像快速測繪,生成三維模型輔助決策,為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規劃、生態補償等提供數據基礎。”大海林局公司資源管理部工作人員王允軒向記者介紹。
“以前測繪一片林子需要兩三天,現在無人機飛一圈就一目了然,我們可以根據測繪情況直奔現場,省時又省力。”大海林局公司長汀經營所無人機操作員劉浩一邊熟練地操作無人機一邊說。
為破解林區地形復雜、人工巡護效率低的難題,大海林局公司將無人機操作培訓列為重點任務,針對零基礎員工開設“理論+模擬飛行”入門班,對骨干人員強化“航拍測繪、數據分析”進階班,累計培養持證飛手60人,覆蓋全部基層林場(所)。舉辦“無人機技能大比武”等實戰項目、成立“飛手互助小組”,由技術能手“一對一”指導新手,確保突發任務時“人人能飛、飛則精準”。
“無人機技術的熟練應用,讓林區管理實現了‘三個轉變’。在防火方面,通過搭載紅外熱感相機,防火季每日開展‘空中巡護+地面聯動’,防火巡查效率提升了3倍。在資源管理方面,設立了機場式無人機基站,固定航線計劃飛行,通過數據對比,精準標記枯死木、盜伐點,為病蟲害防治提供數據支撐,并建立三維立體模型庫,實現了資源監測‘一張圖’。在應急搶險方面,無人機在2小時內可完成受災區域全景測繪,助力道路搶通、人員搜救和物資運輸。”大海林局公司資源管理部副部長王永東介紹說。
近年來,大海林局公司緊跟“智慧林業”發展步伐,將無人機測繪技術深度融入森林資源管護、生態監測、災害預警等核心工作,打造出一支技術過硬、實戰能力突出的無人機測繪隊伍,為林區高質量發展插上“科技之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