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購房黃金節點將至,廣州樓市熱度攀升,各房企摩拳擦掌,多個項目首開。在眾多房源中,首付30萬元以內、總價低于200萬元的廣州近郊新品,憑借“低總價+地鐵上蓋+新規設計”的組合優勢,成為首次置業者與預算有限家庭關注的焦點。其中,個別地鐵盤推出總價145萬元起的三房兩衛產品,約22萬元的首付便可“上車”,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然而,這類新房會否暗藏短板?低門檻新房未來能否成為市場供應主力?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兌現”和“性價比”將成為“五一”樓市的關鍵詞。
番禺地鐵盤首付低至22萬元,但三房均需“睡飄窗”
臨近“五一”小長假黃金節點,廣州樓市迎來供應高峰,有項目以低于板塊均價的“驚喜價”為賣點,搶占市場。
上周末,廣州番禺石碁板塊的廣州地鐵·瓏曜上城入市,項目起步產品為73㎡的三房兩衛戶型,起步總價約145萬元,單價低至2萬元。以最低15%的首付比例計算,首付約22萬元即可“上車”。不過,在項目現場,銷售人員表示,低價單位只限部分特價樓層,“現在已經沒有145萬元(以下)的房源了,那些二三樓的低價房源已被搶光,例如這套10樓的73㎡單元,總價大約160萬元。”銷售人員介紹,現場73㎡和89㎡兩套中低層單位精裝售價為2.2萬元至2.3萬元/㎡,首付約24萬元起。
73平方米戶型的次臥,需要“睡于飄窗上”。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番禺石碁為番禺眾多板塊中價格較低者。克而瑞廣佛數據顯示,2025年3月至4月15日,石碁一手成交均價為25516元/㎡,均價在番禺區內倒數第二,僅次于化龍板塊。而距離地鐵3號線石碁南站約600米的瓏曜上城,更成為地鐵3號線沿線價格洼地。不過,項目周邊目前較荒涼,多為汽配店、草莓園等,配套除旁邊金龍城商業外,主要依靠5公里外的番禺廣場商圈或更遠的萬博商圈。
在房地產市場研究專家鄧浩志看來,此類低總價項目對整個片區的價格影響較大,番禺的多個板塊面臨價值重估。“整個片區的均價有機會隨之波動,雖然只是個別項目推出驚喜價,但由于項目體量較大,所以對整個片區板塊將產生比較持續的沖擊。”他說。
盡管價格誘人,但該項目銷售人員坦言:“項目的裝修主打‘清水’,比較簡潔。但市面上能做到73㎡三房兩衛的產品并不多。”新快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與目前新房廚房主流配置不同,該項目的廚房三件套并不包含洗碗機,而是以消毒碗柜交付。而在73㎡的樣板房內,3個臥室均需“睡于飄窗”,并且只能單邊下床,其中一個次臥開間不足兩米。此外,價格較低的1號樓面向馬路,會受到一定的噪音影響。
低總價新規盤乃個案,近郊200萬元地鐵房源“非主流”
番禺的低門檻新盤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廣州市內首付30萬元以內的項目不多,主要為白云區的白云湖、江高鎮、人和鎮板塊,以及黃埔區的知識城板塊。如白云湖板塊的招商雍云邸和中建星光城,起步價均在200萬元以下,使用率約105%,靠近地鐵8號線滘心站,但到達珠江新城需要換乘1次,經17個站方可到達。而從石碁站到達珠江新城同樣需要換乘1次,但只需經11個站,且區域內樓盤的使用率號稱近130%。
克而瑞廣佛首席分析師肖文曉告訴新快報記者,去年以來,廣州新規住宅產品大量入市,憑借更高的產品力和優惠的入市價格,屢屢獲得購房者的青睞。“截至3月末,廣州已有59個新規住宅項目入市,對比周邊的舊規產品,有46%的新規項目平價入市,另有24%的新規項目低價入市,平價或低價入市成為主流,再加上更高的空間使用率,憑著高性價比打動購房者。”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近郊總價200萬元內的產品未必會形成供應主力。肖文曉稱:“從土拍市場來看,近年廣州宅地出讓主要集中在中心區和近郊,外圍區域土地出讓較少,因此新規項目更集中在市中心和近郊核心區。從今年的土地供應計劃來看,包括增城、花都等外圍區域都有優質土地計劃供應,如果能順利出讓,有望為外圍區域帶來更多總價200萬元以內的優質產品。而近郊區域受到地價的限制,除了一些接合部的非核心板塊,其總價段還是以300萬元至500萬元之間居多。”
鄧浩志認為,這類70多㎡三房戶型的低總價產品,在市場上正處于嘗試階段。“如果這段時間緊湊戶型產品銷量突出,之后或會有其他開發商跟進,主要看市場反應。但這類低總價項目未必會成為供應主力,在地鐵上蓋且能做到130%使用率的地塊,并以親民價格推貨,通常為競爭力較強的房企,這是偶爾的個案。”他說。
住宅新規催高開發成本,剛需房定價未必“水漲船高”
今年“五一”,在迎接樓市新品的同時,全新修訂的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也將同步實施。除了“住宅層高調至3米”,住宅降噪隔音、門寬、欄桿、熱環境和日照等條款都正式寫入標準文件且具有強制性。居住舒適度進一步提高的背后,開發商的成本將有所增加,未來低總價產品會否難以實現?
“如果成本升幅大,定價確實會隨之上行,但這類層高、隔音等細節的調整,部分成本可以通過設計等方式內部消化。”鄧浩志認為,項目整體成交升幅比較輕微,未必反映于定價上,普通消費者不會有強烈感受。
肖文曉表示:“實際上,相對于房價,開發商的建筑成本占比并不高,普通商品房的造價在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而裝修成本根據項目檔次每平方米為800元至3000元不等。新版《住宅項目規范》落實之后,對于層高、采光、隔音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開發商的建筑成本會有所提高,這是大勢所趨。但正如此前住建部所提到的,目前住房市場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成熟的購房者對于開發商真金白銀的投入是看得見的,只要開發商真心實意把產品和交付做好,購房者自然愿意為這些溢出的一點成本買單。”
采寫:新快報記者 何璐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