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桃李,攜手教研譜新篇。2025年4月22日至24日,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三名骨干教師畢海明、羅琨、吳雨深入準旗一中,通過課堂觀摩、同課異構、專題講座、備課指導等多種形式,開展了為期三天的交流活動。
課堂問診明方向 評課議課促提升
4月22日上午的歡迎儀式上,校長高秀昆對支教老師的到來表示衷心感謝,指出,中央民大附中作為基礎教育領域的名校,其專家團隊的到來“既是傳經送寶,更是思想賦能”,希望全體教師珍惜機會,在交流中找差距、悟方法、提境界。支教團團長畢海明指出,兩校同屬民族教育大家庭,此次交流是“帶著責任而來,懷著初心而行”,希望以學科為紐帶,搭建常態化教研橋梁。
隨后,支教團成員先后深入三個年級,分別聽取語文、數學、化學學科的評估課與常態課。
在下午的評課議課環節,支教老師肯定了授課教師的亮點,從新課標落地、核心素養培養、分層教學策略等角度提出建設性意見。
同課異構展風采 專題講座賦新能
4月23日,雙方舉行了“同課異構”與專題講座。語文、數學學科教師分別與中央民大附中教師同上一節課,圍繞同一課題展現不同的教學設計與教學風格:雙方教師以《臨安春雨初霽》《圓錐曲線中的范圍問題》為載體,一個注重任務驅動下的深度探究,一個擅長情境創設中的思維碰撞;數學課堂上,針對“圓錐曲線的范圍問題”這一知識點,一方通過生活實例引導建模,一方借助問題鏈激活邏輯思維。兩堂風格迥異的課程,不僅讓學生領略了多元課堂的魅力,更讓聽課教師深刻體會到“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教研價值。在隨后的評課中,雙方共同梳理教學設計的底層邏輯,探討“如何讓課堂既有趣味性又有思維深度”,為學科教學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范式。
中央民大附中羅琨帶來《錯之以他山 構之以晶格——化學學困生認知框架的跨情景搭建實踐》為題的講座,從“學困探因 對策破局”“情境催化 晶格筑學”“析因固本 晶構強基”三個維度,結合大量教學案例,剖析學困生認知障礙的成因,提出“錯題資源化”“認知可視化”等實操策略,為破解學科難點提供了理論支撐與行動路徑。
支教期間,支教團受邀觀摩了準旗一中激情跑操比賽,感受學生們蓬勃的朝氣與整齊的風貌,對學校“五育并舉”的育人實踐深表認同。
講座集備凝眾智 攜手并肩向未來
4月24日上午,支教團羅琨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班主任工作經驗,為準旗一中班主任們帶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背景下的共美班級管理”主題講座。班主任們表示羅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受益匪淺。
當日上午,支教團成員深入高三備課組,參與并指導集體備課活動。從課標解讀到單元規劃,從學情分析到作業設計,支教老師結合民大附中的先進經驗,與本教師們展開“沉浸式”研討:“大單元教學要抓住核心概念,構建知識網絡”“跨學科融合需找準契合點,避免生硬嫁接”……在思維的碰撞中,備課組明確了教學改進方向,形成了更具科學性、系統性的教學方案。
三天的交流,時間緊湊卻內容厚重。既有課堂一線的精準把脈,也有教育理念的高位引領;既有學科教學的深度研磨,也有班級管理的經驗共享。老師們普遍認為,此次支教活動不僅是一次教研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共振。
共繪教育同心圓 深耕細作向未來
此次中央民大附中的支教活動,是雙方合作交流的重要內容。當名校資源與縣域教育雙向奔赴,當專家智慧與一線實踐深度融合,催生的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創新、教師專業的成長,更是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共同追求。準旗一中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深化推進與中央民大附中的合作,把專家的“金點子”轉化為教育教學的“新動能”,在深耕中提質,在互鑒中前行,為準旗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