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力打擊農牧區突出違法行為,持續改善農牧區道路交通環境,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烏審旗交管大隊緊密圍繞“兩升三降一好轉”工作目標,依托“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自3月3日起組織開展了農牧區通行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整治以來,大隊統籌聚力,制定機制,嚴查農牧區重點違法行為,有效治理重點貨運源頭單位管理漏洞及貨車穿村過鎮引發的安全隱患等問題,保障群眾出行安全。
一、強化統籌部署,凝聚治理合力。大隊結合農牧區交通出行規律和交通違法及傷亡事故規律特點,制定下發整治工作方案,及時召開部署會、推進會安排部署農牧區整治行動,并由大隊領導班子分片負責,深入基層中隊發揮組織推進、指導協調、督促落實等作用,確保整治行動各項措施落實落細。同時,通過分析近年來農牧區道路交通事故數據,結合貨車出行規律以及穿村過鎮的路線特點,精準確定重點整治區域和時段。針對農村集市日、早晚高峰等時段,以及村莊密集、道路狹窄、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科學調配警力,制定詳細的整治方案,確保執法行動有的放矢。
二、制定警力支援機制,提升農牧區管理水平。為有效緩解基層警力不足問題,大隊建立了機關警力支援基層常態化工作機制。通過成立執法小分隊,支援國省道、農牧區,開展農牧區通行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嚴查農牧區交通違法行為,提升交通安全與秩序,實現警力資源的科學調配和高效利用。行動開展以來,累計出動小分隊12次,累計開展執法檢查16次。
三、嚴查路面違法,提升行動質效。一是由大隊領導帶隊,在重點貨運源頭單位和農牧區長途半掛貨車穿村過鎮擾民突出地區兩個重點地區以及鄉鎮道路交匯處、農牧區主干道,每周不定時開展1到2次嚴查貨運車輛超限超載、強超硬會、超速、疲勞駕駛、駕駛報廢車及拼裝車六類交通違法行為的農牧區通行秩序專項整治行動。二是依托“路長制”工作機制,持續加大農牧區地區道路巡邏頻率和力度,提高路面“見警率”“管事率”,緊盯周末、午后、凌晨重點路段和重點時段,對貨車集中通行擾民問題,開展突擊執法行動。整治行動以來,共查處農牧區6類重點違法行為132起,農牧區現場查處共計510起,整治行動取得良好效果。
四、盯緊源頭監管,消除安全隱患。一是聯合道路交通運輸等部門建立健全“源頭管控、路面嚴查、宣傳引導”協同機制。二是聯合交通運輸部門深入轄區重點源頭貨運單位,定期召開重點源頭貨運單位約談會,就貨運車輛通行問題開展指導檢查,全面排查稱重設備運行、車輛裝載記錄及運輸資質,要求企業相關責任責任人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加強車輛監管教育,嚴禁出現超限超載、強超硬會、疲勞駕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三是建立重點車輛聯合懲戒機制,對多次存在超載、非法改裝等問題的貨車采取停運整改措施,強化源頭規范管理。截至目前,共排查重點源頭單位5家,約談1家風險企業。
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道路隱患排查治理。大隊圍繞農牧區穿村過鎮道路開展隱患排查,并積極聯合交通運輸、蘇木鎮政府,以農村事故易發地段為重點,積極對農村道路危險路段、事故多發路段再次進行全面、細致的排查,逐一建立臺賬,并通過增設減速帶等方式進行安全處置,及時通過相關部門整改并關注進度,對部分安全隱患路段未能得到及時整改的,及時采取一些有針對性、臨時性措施,確保隱患排查整治不留死角。
六、強化輿論引導,做實宣傳教育。一是組織貨運企業及駕駛員開展安全培訓,強化法規意識和責任意識。二是深入農牧區開展普法宣傳,通過農村“大喇叭”、農村微信群等方式,廣泛宣傳農村道路安全行車常識及相關法律法規,及時傳播和推送農村地區路況通行信息、惡劣天氣預警等信息,加強駕駛人預警提示。三是常態化組織警力走進農村牧區、學校、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通過設置交通安全宣傳欄、展出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向農牧民朋友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行車安全常識,提醒廣大農牧民朋友自覺抵制交通陋習,時刻牢記遵法出行。
目前,整治行動已實現各類違法行為現象顯著減少。下一步,大隊將完善深化多部門聯勤聯動,鞏固長效治理成效,持續提升農牧區道路安全水平,推動農牧區交通治理常態化、長效化。(中國警察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