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講求科學的時代,
許多人卻對科學的艱深愛不起來。
其實,科學未必要高高在上,
未必就是實驗室、公式、術語,
好的科普書就是通往新世界大門的鑰匙,
它們用故事、圖像、比喻,
帶你看見宇宙如何膨脹、
大腦如何思考、生命如何演化,
乃至人類如何走到今天。
今天的這份書單,
小北從一個領域挑出一本好書,
重塑你理解世界的方式。
科學史
01
科學的旅程
(珍藏版)
[美] 雷·斯潘根貝格,戴安娜·莫澤 著
郭奕玲,陳蓉霞, 沈慧君 譯
時而旁征博引,時而條分縷析,
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充滿懸念,
把一部在許多人看來枯燥乏味的科學史
講得引人入勝、多姿多彩。
我們看到科學家提出的理論,
有時正確,有時錯誤,
也看到這些理論如何
被后人不斷完善。
科學的思維方法正是這樣一種方法:
他倡導懷疑古訓,懷疑權威,
也倡導超越自我。
這種勇于創新的批判性思維,
正是科學最寶貴的"精神"所在。
科學革命
02
科學革命的結構
(新譯精裝版)
托馬斯·庫恩(Thomas S. Kuhn) 著
張卜天 譯
這是20世紀學術史上
極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是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者們
不可不讀的基本文獻。
它引發了一場認識論的大變革,
成為科學哲學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嶺。
其影響不僅在于科學史、
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
而且延伸到社會學、文化人類學、
文學史、藝術史、政治史、宗教史等
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
甚至在社會公眾領域
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書中的關鍵概念如“范式轉換”等
如今已成為世界性的重要詞匯。
本版是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為慶祝該書問世五十周年而作,
青年翻譯家張卜天教授
精心翻譯了新的中譯本。
科學家
03
科學大師的失誤
楊建鄴 著
愛因斯坦一生中
干過最大的“蠢事”是什么?
霍金到底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
伽利略錯在何處?
歐拉為什么感到遺憾?
戴維為什么與法拉第反目?
哈伯獲得諾貝爾獎后為什么還遭人鄙視?
本書講述數十位科學大師的故事,
生動展現了他們鮮為人知的一面,
還原了科學家
并非完美無缺的真實形象。
這些令人唏噓的失誤和深刻教訓,
值得今人引以為戒。
作者還從多個維度對科學大師
產生失誤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和反思,
揭示了科學認識
和科學發展過程的高度復雜性。
地球科學
04
人文地球:
人類認識地球的歷史
張九辰 著
除了藍色星球的自然容貌,
地球還有另外一副“容顏”,
這便是人類根據自身的觀察與思考,
用文字描述、圖像繪制、科學歸納、
數據統計出來的“地球容顏”。
與“自然地球”相對,
本書創造性地稱其為 “人文地球”。
本書帶領我們踏上
人類認識地球的漫漫旅程。
在三千年的漫長歲月中,
在人文地球的巨大舞臺上,
群星閃耀,高潮迭起。
天文學
05
大眾天文學(修訂版)
(上下冊)
[法] 弗拉馬里翁 著
李珩 譯
迄今為止內容最全、篇幅最大、
插圖最多的天文學科普名著,
自問世以來,
一直受到廣泛歡迎,
被譯成十幾種文字,
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許多人因讀了這本書而愛上天文學,
甚至因此從事天文學研究工作。
圖文并茂,引人入勝,
配有大量的圖片資料,
使其更具學術價值和科普價值。
博物學
06
植物的“智慧”
馬煒梁,壽海洋 著
被子植物來到地球一億多年,
它們在適應多變環境的過程中
逐漸生成了多種多樣的“智慧”,
以至于演化出具有二十多萬種、
一萬多個屬、四百多個科的
豐富多彩的大群。
著名植物學家馬煒梁教授近四十年來
一直在尋求植物的生存“智慧”。
本書通俗曉暢的語言
以及精美絕倫的圖片,
有助于博物愛好者乃至植物學專業人士
深度認知生命的奧秘,
并真切感受植物學家的
眼光與情懷、問題意識與思維方法。
生命科學
07
生命是什么
(附《我的世界觀》)
[奧地利] 薛定諤 著
薛定諤,
近代偉大的物理學家,
諾貝爾獎獲得者。
他不僅是一位科學家,
也是一位詩人,
他的詩歌在當時膾炙人口。
同時他也是一位哲學家、思想家。
著名的“薛定諤的貓”
已經成為量子物理學的著名問題,
可以說家喻戶曉。
他所著的《生命是什么》
是20世紀的偉大科學經典之一,
它引導許多科學家
從微觀物理學的視角研究生命問題,
直接導致分子生物學的誕生。
內容深刻而有趣,極具可讀性。
生物學
08
物種起源
[英] 達爾文 著
舒德干 譯
早在達爾文之前,
就已經有人提出過進化的觀點。
但是真正使進化論為世人所關注的
是達爾文于1859年出版的
《物種起源 》,
因為這本書的結論
建立在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基礎上。
遺傳變異、生存斗爭、自然選擇學說
是《物種起源》一書的主要內容。
物理學
09
物理學之美
(插圖珍藏版)
楊建鄴 著
《物理學之美》精選了9個專題:
開普勒和諧宇宙、牛頓引力理論、
熱力學兩定律、麥克斯韋方程組、
愛因斯坦的“連鎖倒轉法”、
海森伯的矩陣力學、狄拉克方程、
宇稱守恒、規范場的故事。
這9個專題看似跳躍,
實際上具有一脈相承的關系,
通過物理學思想史上這幾個重要的節點,將學科的大框架搭建起來。
這本書還再現了物理學大師
如何在研究中感受到模糊的美感,
以及如何建立審美判斷。
化學
10
化學基礎論
[法] 安托萬-洛朗·拉瓦錫 著
任定成 譯
第一本以現代科學方法寫成的化學書
標志著化學從煉金術走向真正的科學
不僅是一部科學巨著,
也是一份理性時代的宣言,
展現了啟蒙精神的化學表達。
交叉科學
11
計算機與人腦
[美] 馮·諾伊曼 著
甘子玉 譯
馮·諾伊曼晚年未竟的思考結晶,
計算機科學與神經科學對話的先聲,
本書是人工智能尚未命名時,
對其最深邃的哲學追問與科學預言。
數學
12
數學史(第三版)
卡爾·B.博耶,尤塔·C.默茨巴赫 著
李文林,潘麗云 等 譯
按照時間、空間和學科演化三個維度,
把數學幾千年的發展
濃縮為這本引人入勝的編年史。
本書涵蓋了數學發展的整個歷程,
可以對數學獲得一個完整的認知。
本書獲得了學界高度的認可,
具有很高的學術性;
同時,本書的語言簡練,通俗易懂,
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醫學
13
什么是醫學史
[美] 約翰 · 伯納姆 著
顏宜葳 譯
醫學史的魅力在于其固有的戲劇性,
展現了醫學化與去醫學化之間的較量
強調疾病不是一個純粹生物現象,
而是文化、社會和觀念的產物
從治療者、病人、疾病、知識、社會
五個方面構建了醫學史的整體框架
在不到200頁的篇幅中,
刷新你對疾病和醫學的固有認知。
你看過小北的哪些科普書
書單中分享的書有你感興趣的嗎
在留言區展開來說說
或以圖片形式曬出你的筆記
2位優秀留言讀者將獲贈書單中的圖書一本
掃碼進群,更多福利
-End-
觀點資料來源:市場運營中心
轉載及合作請發郵件:scb01@pup.cn
▼點擊名片 ?標關注我們▼
學術的尊嚴,精神的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