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內蒙,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草原上蒙古包與成群的牛羊,而且他們非常的好客、熱情。不過當我們打開地圖時,肯定會發現在內蒙的北部還有著一片更廣闊的草原,它就是外蒙。
那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會分為內外的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下外蒙,外蒙全稱蒙古國,位于我國和俄羅斯之間,是一個僅有兩個鄰國的內陸國家。其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主體民族為喀爾喀蒙古族,約占全國人口的80%,官方語言為蒙古語,信奉藏傳佛教。
要說起內外蒙古的劃分因何而起,就不得不提元朝。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起了大蒙古國,六十多年后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幾乎征戰下了整個歐亞大陸。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能夠維持住其版圖。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率軍攻克元大都,元朝滅亡,其殘部退回蒙古草原。
元朝滅亡之后,殘元政權在內部混戰和明朝的打擊下,只維持了很短的時間便瓦解了,蒙古自此開始出現了分裂。按照所居地域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三省的蒙古人稱為漠南蒙古(科爾沁部);分布在今蒙古國境內的蒙古稱為漠北蒙古(喀爾喀部,喀爾喀蒙古);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肅一帶的蒙古稱為漠西蒙古(衛拉特部,也稱為厄魯特(額魯特)蒙古,明朝稱瓦剌)。
而漠南蒙古的主要居民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元滅亡后他們組成了韃靼汗國,這個汗國在達延汗(在位九十年)死后不久分裂為三個較大的勢力,自西向東分別為:鄂爾多斯,土默特,察哈爾。漠北蒙古則處在韃靼汗國和瓦拉汗國之間,瓦拉汗國則是漠西蒙古建立的,他倆誰強大,漠北便依附于誰。
清朝入關前,將漠南蒙古建立的韃靼汗國吞并,并編為蒙古八旗。到康熙年間,強大起來的準噶爾汗國(漠西蒙古)攻打漠北喀爾喀,喀爾喀諸部首領向康熙皇帝求救,康熙出兵,擊退了準噶爾軍隊,但也乘勢結束了喀爾喀蒙古的獨立,納入清朝版圖。乾隆中期,準噶爾汗國被清朝打敗,從此蒙古全境被納入了清朝統治范圍。
1911年清朝滅亡后,漠北蒙古宣布獨立,但未能得到國際承認。之后北洋政府繼續與沙俄談判,于1915年簽訂《中俄蒙協約》,勉強算是保住了在法律意義上對外蒙古的主權。不過僅僅在6年之后,在蘇俄的控制下,還是獨立了。1949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并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主權地位。
時至今日,外蒙與內蒙的發展已有了巨大差異,那內蒙人又是如何看待外蒙的呢?
內蒙人是如何看待外蒙古,這個話題問得有點直接,因為本身就是同一個民族,他們血緣關系是比較近的,但是地理隔閡與歷史原因將他們分成了兩部分。 所以今天要說內蒙怎樣看待外蒙,肯定會以一個普通中國人的角度去看待這個鄰國。
外蒙古在內蒙人眼里他是蒙古國,和其交往必須要通過海關。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外蒙古人來中國做起了貿易,當然,主要還是想得到生活必需品,進些貨去本國做生意。而這些來做貿易的外蒙人也就只是客人,雖然血緣關系比較近,語言并不是障礙,但文字上卻不一樣,因為蒙古國一直用的是斯拉夫文字拼寫的蒙古語。
時至今日,內外蒙古的發展已經有了不小差距,生活水平自然是也不在同一水平之上了。在內蒙人眼里,蒙古國就是一個比較友好的鄰居,不過蒙古國的意識形態更接近于西方,自然也有著不少距離感與陌生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