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圈
一個賽季五次德比,彼此都不會有多少秘密可言了,而對于身處低谷的米蘭尚算優勢的只有兩點:本季四次交手2勝2平未嘗敗績,以及對手三線作戰下的傷病困局。替補門將,替補前鋒和替補拖后后腰首發,加上因為鄧弗里斯長時間傷缺,右翼衛只能硬著頭皮使用35歲的老將達米安(7天3賽全部首發,本場83分鐘已經是最少使用時間),哪怕小因扎吉不愿放棄意大利杯,體能和替補質量問題都是客觀現實。
第36分鐘,和三天前聯賽米蘭起勢的時間點基本吻合,但這次成功拿到進球。
特奧邊路持球,右翼衛達米安不敢向前,阿斯拉尼和巴雷拉選擇同步移動施壓卻把中路完全空了出來,而同樣是老將的姆希塔良已經無法及時后退補位,賴恩德斯接球后險險避開上搶的巴斯托尼后成功分球到右路。需要注意普利西奇在球權往中路轉移時先一步進入禁區打亂了國米后防的盯人。
吉梅內斯這次沒有執著于突破,傳中瞬間,普利西奇吸引住右中衛比塞克,而約維奇已經站在達米安身前,占據了爭頂有利位置。
1:0,這是比賽前1/3時間段內米蘭的第二次射門。而在此之前球隊的表現說句不好聽的,甚至很難用一般來定義。
和聯賽相比米蘭選擇了更保守的打法,對陣亞特蘭大時配合鋒線不斷施壓的賴恩德斯大幅減少向前的戲份,于是國際米蘭拖后接應的阿斯拉尼很少會受到壓迫,但米蘭單純只有約維奇和普利西奇執行壓迫后衛任務情況下,阿爾巴尼亞后腰卻無法承擔起足夠有效的組織任務。
13:02,在巴雷拉和達米安都處于空位狀況下,傳球直接送給特奧。
除了完成兩次極限鏟斷外,他的轉移質量并沒有給國米建立起強力攻勢。
缺少后場組織點,人員缺乏的國際米蘭依舊在前30分鐘拿到不少破門良機,其中有兩次都和另一個替補密切相關——塔雷米。
08:52,爭頂擺渡,在巴雷拉前插糾纏了特奧的情況下,達米安拿到長驅直入的機會。
32:26,后點頭球回做,勞塔羅空位抽射打高。
實話說,伊朗前鋒本場表現其實并不算好,但也展現了國際米蘭戰術中他這個角色需要起到的作用,加上游走支點勞塔羅,國米保證了進攻的推進效率。
作為對照組,約維奇同樣執行著支點的作用。
29:39,本場第一次爭頂成功擺渡給插上的萊奧,但狀態低迷的葡萄牙人停球差勁錯失突破機會。
約維奇足夠敦實,但身高彈跳和對抗都不是他的優點,有時候德弗萊甚至會選擇退回防線,讓約維奇拿到充足停球調整的空間,就如第一個進球前的無干擾狀態。
本場孔塞桑的戰術訴求其實非常單調——交球給萊奧。但米蘭十號除了最后時刻完成了一次助攻,防守跑動尚算積極外,15次地面對抗只贏得4次,16次丟失球權,開場41秒內兩次被比塞克斷球才是真實寫照。
無法交球給萊奧的情況下是什么狀況呢?
17:12米蘭禁區開球,隨后普利西奇,約維奇,萊奧輪流回撤接球后回傳,邊路中路不斷“拉扯”依舊無法向前,最后18:49由弗法納一腳找不到隊友的長傳送還給對方門將。
先開記錄,半場回來5分鐘內就利用角球混亂擴大比分,比賽就基本進入米蘭的節奏。靠密集陣型創造對手失誤,迅速打轉換向前場,即使無法形成攻勢也能釋放防守壓力。
而應對密集陣型的方法不外乎傳中砸和遠射轟,在兩球落后下,國際米蘭迅速把主力組織核心,射手中場和邊路突破手都換上來了。
上一篇(33輪復盤)筆者提到過,米蘭的中路防守經常會放開充足遠射空間,本場國米完成了7次,但除了44:45比塞克一次內切后角度太正的遠射外,悉數脫靶。還有幾次隊友有遠射機會卻選擇傳進禁區。
56:05,中路兩個點,恰爾汗奧盧選擇直塞失誤了。
13:14-13:17,比塞克前壓參與進攻,撞墻后直面米蘭防線,徹底把3秒前面對面的弗法納甩在身后。(上帝視角)因為帕夫內收,勞塔羅處于完全無人防守的姿態,他和比塞克只要跑傳配合又會是一記單刀。哪怕已經是德比級別高強度的投入,依舊存在類似可能出現巨大威脅的漏洞。
3:0的比分是名副其實的大勝,關乎效率,系于戰意,至于戰術層面,反正也沒有什么別的打法能用,有也沒時間訓練了。德比成績是這個失敗賽季的唯一亮點,看似遮羞實則透光,本賽季最后的期待基本都集中在意大利杯決賽了。
最后提兩句約老師,上賽季各種替補進球得到的是一份一年續約合同,9號球衣和降級為第三中鋒并踢出歐冠名單隨時套現的待遇,不知道這次會是什么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