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一支軍隊如果在戰(zhàn)爭中被打敗了,士兵極可能四散而逃,各回各家,絕不會想著回頭再戰(zhàn)。?
孫權率十萬大軍攻打合肥,在逍遙津遭遇埋伏失敗后,軍隊瞬間崩潰,士兵作鳥獸散,孫權本人僅以身免。
前秦苻堅在淝水之戰(zhàn)強令軍隊后撤讓出渡河空間,士兵誤以為戰(zhàn)敗引發(fā)全軍崩潰,所有士兵都忙著逃命,自相踩踏,風聲鶴唳下逃亡者蔽野塞川。
可以說,打了敗仗,你還想要凝聚士兵的心,是很難的,大概率就是大家都跑了,不可能再拉起隊伍。即使拉起隊伍,也不可能是原來這批人了。
但這種正常情況只是對于一般軍隊而言,對于我軍來說,不存在四散而逃的情況。我軍的組織能力非常強,軍隊的凝聚力堪稱一絕,應該是歷史上凝聚力最強的軍隊,無論打剩多少人,人心都不會散,還是會堅持作戰(zhàn)。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面對蔣介石百萬之眾的圍堵,中央紅軍已然決定主力要戰(zhàn)略轉移,但還是要留下一些人在蘇區(qū)繼續(xù)抵抗。從某種程度來說,在當時來看,留下來的人生存的幾率很低,很大可能其作用就是為了掩護主力轉移。
人員方面,我軍的精銳力量都給中央帶走了,留下的大部分是傷員,沒什么戰(zhàn)斗力。
資源方面,我黨決定長征后,把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都搬走了,160多副扁擔挑子,裝滿了黃金白銀,幾乎所有的資源都隨軍帶走。
人和錢是非常重要的兩方面,現在蘇區(qū)留下來的部隊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
但無論剩下多少人,在陳毅的領導下,大家都絕不屈服,仍舊積極有為,面對百萬敵人,跑進山林里打游擊戰(zhàn),最終一直到國共第二次合作,南方八省都打出了游擊隊,成為了新四軍。
如果說陳毅領導的留守部隊,還有一定的規(guī)模,所以人心不散。那么,我軍還有不少打到只剩下數十人,仍舊人心不散的例子。
長征期間,紅軍第三十四師隸屬于紅五軍團,紅五軍團當時做全軍的后衛(wèi),打得很艱苦,而紅軍第三十四師又是紅五軍團的后衛(wèi),屬于“后衛(wèi)的后衛(wèi)”,一路抵擋著國民黨的追兵。
1934年11月28日,空前慘烈的湘江之戰(zhàn)開始了!
當紅軍大部隊渡湘江時,紅軍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率領戰(zhàn)士,在后面跟十幾倍于己的國民黨軍隊作戰(zhàn),保障主力渡江。
在作戰(zhàn)中,部隊遭到敵軍重創(chuàng),師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陣亡。陳樹湘師長只得率余部700多人退回江東,沿途不斷遭到國民黨部隊襲擊,每日都有一些戰(zhàn)士倒下。12月10日,陳樹湘在戰(zhàn)斗中因腹部中彈而被俘,他把自己的手伸進腹部的傷口中,忍痛絞斷腸子,死于押往敵軍指揮部途中!
到后來,紅軍第三十四師全師只剩94人,面對幾萬大軍的圍剿,但人心仍舊不散,仍舊保持凝聚力,還是要堅持作戰(zhàn),在一名姓楊的團長帶領下,躲入深山打游擊,大部分死于深山之中。
為什么之前的軍隊要叫舊軍隊,而我軍就是全新的人民軍隊?這和我軍強大的凝聚力有很大關系。人民軍隊有自己的理想信念,他們來自人民群眾,知道為誰而戰(zhàn),在強大的組織號召下,任何情況,都不會想著逃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