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龍章榆、實習生張怡茜
貴陽市內的一家代駕服務撮合平臺公司研發人員占比75%,高級工程師約占30%,有較強發展潛力。但由于缺乏實物抵押,面臨融資瓶頸,該公司資金需求未獲有效滿足,制約了擴大生產的能力和技術創新的速度。
2024年度貴陽貴安知識產權發展報告發布現場。張怡茜攝
2024年,貴陽市市場監管局在省級知識產權局指導下,主動對接企業和金融機構,在省內首次通過數據知識產權評估、登記和質押融資備案等,幫助企業獲得一筆50萬元銀行貸款,解了企業在生產與技術研發投入上的“燃眉之急”。這是貴陽市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一個典型案例。
知識產權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催化劑、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如何確保知識產權功能發揮實效?4月24日,貴陽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黨委書記、局長饒祖躍在發布2024年度貴陽貴安知識產權發展報告時表示,貴陽市在預審服務、專利運營、金融賦能等方面創新發力,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邁上新臺階。
為推動“知產”變“資產”,貴陽市聚焦全市重點產業,聯合銀行機構等主動靠前服務開展金融賦能。“2024年,助力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質押獲得貸款20億元,發放貼息補助149.5萬元。”饒祖躍說。
高校、科研機構等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如何推動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貴陽市以開展專利開放許可和專利轉化服務活動為重點抓手,走進轄區高校、科研機構,開展有效存量專利盤點。據統計,2024年貴陽開展專利開放許可和專利轉化服務活動14場,完成8918件高校、科研機構的有效存量專利盤點。全市134家創新主體備案專利密集型產品數量,較2023年同比增長了279.49%。
縮短專利審查周期,能有效幫助創新主體更快地獲得專利保護,搶占市場先機,更是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前提。饒祖躍介紹,2024年,貴陽市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實現預審平均周期縮短至3.17個工作日,專利授權率超過90%,跑出了知識產權服務“貴陽速度”。
饒祖躍表示,將以新突破為新契機,在促進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優化知識產權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更好賦能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