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南岳陽洞庭湖水域出現了魚群頂水的奇觀,大量鯉魚集體逆水游動,把一處不寬的小河溝都給擠爆了。
當地網友驚嘆:真是夢里才有的場景,魚情太暴躁了……
這一幕讓人回想起了幾十年前的場面。
生活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應該還記得,每到漲水季節,村子里的小河溝都會出現大量魚群頂水的現象,那個時候鄉下的魚多,這種現象其實見怪不怪。
但慢慢地,就很少再見到此類現象了,原因相信大家都了解,經過幾十年的變遷,魚類確實比之前少了。
但上面這一幕,又把網友拉回幾十年前。
一、洞庭湖魚群“堵車”成奇觀
回到洞庭湖這處小水溝。
這兩天湖南岳陽不少網友,都在網絡上分享這一幕:大量鯉魚逆著河道頂水遷徙,密密麻麻的魚群擠爆河道,魚頭挨著魚尾,魚鰭蹭著魚鱗,甚至出現魚群“堵車”現象。
這場面,簡直比春運還要擠!看得不少網友目瞪口呆。
在印象中,這樣的魚情至少有幾十年沒見到了吧。
有網友直呼:釣魚佬看了魚竿都得扔了,不用抄網徒手都能抓幾條大鯉魚。
這畫面,垂釣愛好者們估計看了既興奮又無奈:魚倒是挺多,但沒法下竿啊,這種情況下,它們根本不會咬鉤,這一點釣過魚的人應該都比較清楚。
另有網友興奮地表示:“剛要考試就刷到這個,吉兆,鯉魚往上游去跳龍門。”
這突如其來的魚群頂水奇觀,讓不少網友開了眼界。尤其是00后的網友們,估計沒見過此種現象。
二、為啥會出現這么多鯉魚?
看看上面湖南網友拍下的奇觀,不少人肯定感到疑惑。為啥會有這么多魚,像大西洋的鮭魚洄游一樣,堵在這個小河溝里面?
這里面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鯉魚有頂水產卵的習慣,3-4月份正是它們繁殖的季節,加上近期當地下了一場大雨,雨水順著小河溝往下面流,刺激了這些即將產卵的魚類。
它們會本能地逆流而上尋找淺灘水草區產卵,水流越急越能刺激魚群聚集。
同時,長江流域經過幾年的全面禁漁,除了休閑垂釣外,絕戶網、電捕魚等行為已基本銷聲匿跡,魚類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種群密度相比之前大幅增高,所以才會“擠爆河道”的畫面。
這情況如果放在幾年前,估計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三、這么多魚竟然沒人撿?
這么多鯉魚擠在河溝里,隨手抓一把,估計都能抓好幾條。但讓不少網友感到驚奇的是,為啥沒見到有人去撿這些魚。
要知道,如果在北方地區,水溝里出現這么多魚,估計大家都已經卷起褲腿,直接下去撈魚了。
這一幕讓不少北方網友表示:不理解。
對此,一位湖南網友出面解釋稱:“洞庭湖里面,這個鯉魚泛濫成災沒人吃。”
還有另一位湖南網友也表示:“鯉魚是發物,不怎么吃。”
這兩位網友的說法,可能解釋了其中一部分原因。鯉魚在北方地區是個寶,但在南方好像并不受待見,一是飲食習慣的問題,二是南方的魚種多,鯉魚刺多肉腥,不如鱖魚、鱸魚更受歡迎。
比如,上面有網友稱“鯉魚是發物”,在老一輩人的觀念中,發物吃多了可能會犯老病,這種看法可能影響了很多人。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洞庭湖水域是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雖說部分水域可以進行垂釣活動,但生產性捕撈還是不允許的。這些魚撿上一兩條回去應該沒啥事,但你要是拿著工具去撈,或者批量往家里撿,恐怕是不行的。
比如,前段時間鄱陽湖水域退水,大量魚類擱淺,當地相關部門表示:不建議去撿。
除了飲食習慣差異之外,“禁漁”這一因素也在約束著人們的行為規范。
當然,在魚類繁殖的季節,這些鯉魚頂水是為了完成延續后代的使命,如果大家都去撿拾,恐怕會打破這一平衡。
所以,大家還是不撿為好!
在微漁君看來,洞庭湖出現魚群“堵車”奇觀,是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成效的體現,也是生態向好的一個積極信號。只要大家保持這種對生態的敬畏,以后魚類會越來越多,魚群頂水現象將會像30年前一樣,成為家常便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