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美國財長貝森特周三在演講和媒體答疑中稱,美印貿易談判接近達成協議。印度承諾擴大能源采購、接收中國拒收的波音客機并減少對美順差,換取美國降低對等關稅。貝森特言論釋放信號:美方推動“再平衡”,拉攏印日盟友圍堵中國,同時建議中國減少出口依賴、提振內需,中美博弈或重塑全球貿易格局。
4月23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國際金融研究所發表主旨演講,并面對國際媒體答疑時表示:“貿易談判將分2個階段推進,以不斷緩和緊張局面”等。當記者問及在與各國的貿易談判中,大概會在什么時候達成第一個協議時。貝森特稱,與印度的談判已非常接近達成協議。
貝森特表示,印度對許多商品征收高關稅,但非關稅壁壘較少,也沒有進行匯率操縱,政府補貼也處于極低水平。與印度的貿易談判將分2個階段推進,以不斷緩和緊張局面。
貝森特解釋說,所謂令人滿意的協議,不一定就是實際貿易文件。會先在原則層面達成協議,然后再落實到實際操作層面。
貝森特為何要重點傳播與印度的談判已非常接近達成協議的信息呢?
4月21日,三郎在《美中貿易戰加劇之際,萬斯周一訪問印度,莫迪的投名狀有啥內容?》一文中提到,訪問新德里的美國副總統萬斯與印度總理莫迪會晤,舉行了廣泛會談。兩國發布聲明說,雙邊貿易協議談判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4月初特朗普宣布的對等關稅中,美國對印度征收26%的關稅。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關稅舉措后又宣布暫緩90天執行,包括印度在內的大多數國家暫時面對10%的最低關稅。印度希望在緩沖期內,與美國敲定一項貿易協議。
莫迪辦公室星期一發布的聲明說,兩國就貿易協議第一階段的談判取得了“重大進展”。萬斯辦公室也報告談判取得的“重大進展”,并說兩國已敲定了可能達成“新的現代貿易協定”談判的范圍,以減少關稅負擔。
萬斯此次對印度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是在莫迪與特朗普在白宮舉行會談兩個月后進行的。會談期間,莫迪承諾購買更多美國石油和天然氣,還表示愿意接收中國拒收的波音客機,增加采購美國軍火,以抵消它對華盛頓的貿易順差。
印度政府公布的照片顯示,星期一晚上,莫迪在官邸熱情擁抱萬斯,隨后設宴款待萬斯及其妻子烏莎和三個孩子。烏莎是印度移民的女兒。
莫迪辦公室說,雙方討論了加強“能源、國防戰略技術和其他領域的合作”,并呼吁通過對話與外交方式推動解決地區和全球安全問題。
而美國的目標包括增加美國商品的市場準入,減少印度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此前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聲明中指出,美印貿易關系“嚴重缺乏互惠”,亟待解決。他說。他期待為兩國的工人、農民和企業家創造新的機會。
貿易會談取得的進展表明,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印度比競爭對手處于更好的位置。鑒于談判的進度,印度很有可能從美國的對等關稅中獲得極大的好處。
本周正在舊金山訪問的印度財長西塔拉曼對印度僑民發表講話時說,印度希望在今年秋季積極完成與美國貿易協議的第一階段。她說與美國接觸的意義不僅是為了解決互征關稅的問題,而是出于更大的利益考量,印度需要與最大的貿易伙伴達成協議。
萬斯此次印度之行也為特朗普今年到印度參加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奠定了基礎。這個組織的成員還有澳大利亞與日本。這也意味著此次萬斯訪問具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印度積極尋求與最大貿易伙伴達成貿易協議,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向美國證明印度在積極縮小印美貿易順差,再加上有四方安全對話和地緣盟友關系的加持,貝森特宣布與印度的談判已非常接近達成協議,自然是有充足依據的。
而印美快速接近達成協議的信息,無疑向那些在對美貿易戰有較大利益或者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對其有較大損害的國家發出了明確的信號:如何與美國談判,印度是范例;欲獲得與美國貿易的優惠條件,需要拿出誠意與積極溝通。
與此同時,貝森特在國際金融研究所發表主旨演講,以及與國際媒體互動時,還釋放了以下信號:
第一、與日本的貿易談判,不附加貨幣目標。
自特朗普發動關稅戰以來,一直有媒體和學者認為,美國將在貿易談判中要求日元升值,以此提高日本商品的出口成本,削弱日本出口的競爭力,以減少美日貿易不平衡。
對此,貝森特表示,美國希望日本在貨幣方面尊重七國集團(G7)的協議。此前也多次提到過,美國希望在貿易談判中關注多個要素,包括關稅、非關稅貿易壁壘、匯率操縱,以及針對勞動和設備投資提供的政府補貼。會把所有要素綜合起來進行談判。
但具體到與日本的貿易談判,美國不會向日本尋求特定的貨幣協定或貨幣目標。
第二、中美通過談判達成貿易協定時,肯定將降低對中國的關稅。但特朗普并未單方提出降級。
貝森特稱,美中之間結束激烈貿易戰的第一步,應該是“降溫”,也就是先把目前這些非常高的關稅降下來,美中兩國之間的高關稅是不可持續的,超過100%的關稅等同于禁運措施,雙邊貿易斷絕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但他也坦言,這個過程時間還不確定,而且現在雙方還沒正式談起來。兩國都明白現在這種情況是不可持續的,雙方都處于等待對話的狀態。但談判開始時間并不明確。
《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稱,白宮愿意討論大幅下調對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稅率,以推進與中方的談判。還稱白宮可能愿意將對中國的關稅降低至約50%至65%之間。
貝森特稱駁斥任何類似的報道都是“純粹的猜測”,特朗普未單方提出降級。并表示有關關稅的消息以來自特朗普本人的表達為準。
第三、建議中國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支持國內消費者和內需市場的發展。
貝森特稱,中國可以從削減出口產能開始,轉而支持國內消費者和內需市場的發展。這將有助于實現全球迫切需要的再平衡。
他認為,中國的經濟結構現在太偏制造業、太靠出口,離消費驅動越來越遠。如果繼續下去,只會和貿易伙伴的失衡越來越嚴重。目前這種靠出口轉嫁產能過剩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不僅對中國自己不利,對全球經濟也是風險。
貿易只是全球經濟失衡的一部分。全球經濟長期對美國需求的依賴,已經讓整個體系變得越來越失衡。有些國家的政策鼓勵過度儲蓄,抑制了私營部門主導的增長。還人為壓低工資,同樣限制了增長。這些做法加劇了全球對美國需求的依賴,也讓整個世界經濟比應有的狀態更加脆弱。
貝森特認為,中國自己也知道必須轉型,美國愿意幫忙,因為美國自己也在推進再平衡。比如中國可以先從減少出口過剩產能入手,多推動內需和消費。美國和中國有機會達成一個大協議:美國這邊通過加強制造業來重塑貿易平衡,中國那邊則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更多走“國內大循環”。如果中方認真往這方向走,美中可以攜手合作。
第四、美國通過改變關稅推動貿易談判,不是為了單干,目的是為了改變貿易不平衡。
貝森特稱,美國這些年一直扛著全球貿易體系中不公平的那一部分,年年大額貿易逆差,吃了不少虧。很多國家通過各種政策手段,比如壓低工資、盯著出口、操控貨幣等,搞得美國制造業被掏空,關鍵供應鏈也變得脆弱。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已經開始“動刀”,現在是時候做出改變了。這種不平衡,美國扛不住了,別的國家也遲早要面對。
但美國優先不等于“美國單干”,也不是退縮,而是希望和貿易伙伴開展更深入、更相互尊重的合作,在IMF、世行等國際機構中承擔更多責任。美國希望通過自己的領導力恢復國際經濟體系的公平性。
貝森特還表示,自從特朗普宣布關稅政策后,已經有一百多個國家主動找上門,希望參與到全球貿易“再平衡”的過程中。這些國家的反應都很積極,美國也在和他們展開建設性的對話,希望后續有更多國家加入。
至于談判的時間,不會持續幾年。無論是非關稅壁壘還是關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編寫的厚重報告中列出了美國對各個國家的要求。因此不認為談判會耗費很長時間。提高對等關稅對各國來說可能都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
【作者:徐三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