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大換血后,今年上半年財務、人力、風管等中高層換防。
文/每日財報 栗佳
近日,關于信泰人壽上演一場中高層人事“大洗牌”的消息在保險圈內引起軒然大波,一方面,信泰人壽內部重大人事調整涉及多位核心高層管理人員,波及面及影響力較廣;另一方面,這輪調整距2024年7月該公司高層 "大換血"才不到9個月的時間,如此頻繁且較大規模的高管人事換防,這在保險行業里算是非常少見的。
當然,每一次高管人事調整的背后其實都與股東博弈密不可分,亦或是整個公司層面戰略轉化下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從該維度來分析,信泰人壽一直以來持續進行的高管人事頻繁換防,也是符合以上邏輯的,要知道作為浙江民營保險領域的先行者,信泰人壽自成立以來的二十多年時間里便一直深陷資本博弈的漩渦,此前其股權架構背后暗藏的"明天系"金融版圖操控痕跡尚未消退,又于原掌門人鄒平笙治理下爆出高達160億元的違規資金騰挪丑聞,一系列股權代持暗流、關聯交易迷局及資金挪用漩渦,使信泰人壽始終徘徊在監管風暴眼的中心地帶。
直至2023年國資入駐及2024 年物產中大系全面進駐董事會后,信泰人壽才在形式上完成了股權重構,開始踏上新征程。而在這一系列股權動蕩之路上,信泰人壽內部無時無刻都伴隨著人事調整,而此次中高層換任,或也預示著信泰人壽新股東對公司管理團隊重塑的決心。
中高層上演人事“大換崗”,
涉及財務、人力、風管等多個重要條線
根據公開信息,信泰人壽近期發生重要人事調整涉及管理人員職務變動共計16人,其中9名人員卸任,7名管理人員履新。此次調整涉及公司多個核心部門及聚焦于部門負責人級別,包括人力資源部、風險管理部、客戶服務部、公司運營部等,人員職務層級上至執行董事下至部門總監均有重大變動。
此次卸任的9人中,王君波,傅璟,李晨,張靜波4位高管尤為值得關注,他們均是信泰人壽的重要高級管理人員。具體來看,原董事會成員執行董事王君波不再擔任財務總監職務,其財務領域管理權限已全面移交。紀委書記、職工監事傅璟不再擔任黨委組織部及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李晨離任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職位。首席風險官、合規負責人張靜波不再擔任風險管理部總經理職務。
不難發現,以上四位核心高管層職務調整呈現三大特點:關鍵崗位權責分離趨勢明顯,專業管理半徑有效收縮,核心職能監督制衡機制得到強化。
《每日財報》深度剖析四位高管職業軌跡,發現其職業發展脈絡呈現鮮明反差:
王君波與傅璟的職業路徑均深度嵌入物產中大生態圈,皆屬于物產中大系高管陣營。王君波作為該集團金融板塊資深管理者,曾歷任物產中大集團財務公司黨總支委員、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工會主席及職工董事等職,后調任集團金融部總經理,其職業生涯始終未脫離物產中大系的金融版圖。隨后自2024年7月起擔任信泰人壽董事職務,同時擬任該公司財務負責人。
傅璟則呈現政商跨界特征,早年任職于浙江省文旅系統,歷任辦公室二級主任科員至副主任、人事處副處長等職,后轉戰物產中大商業保理公司擔任黨支部委員、副總經理,完成從公職人員到金融從業者的身份轉換。同樣在2024年7月來到信泰人壽,開始擔任監事職務,同時分管人事與辦公室。
李晨與張靜波雖無物產中大背景,但堪稱信泰人壽發展史的見證者。李晨自2019年8月空降至信泰人壽任副總經理,次年5月即獲任財務負責人要職,晉升時年僅40歲,其職業躍升速度在保險業內頗為罕見。
張靜波更是公司合規體系的奠基人,早從2012年6月便以合規負責人身份加入后,歷經四年磨礪晉升首席風險官,至今已執掌該公司風險管控體系十余載。值得注意的是,這位保險老將出生于1962年末,現已步入花甲之年。
除了以上四位核心高管外,此次卸任的另外五人均是信泰人壽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可謂是集體換防,顯示該公司正對既有業務架構進行系統性重構。包括原運營總監張旭虹卸任、銀保業務總監鄭志明離任、高軍卸任經代業務總監、王曉明同時卸任個險業務總監及該業務部總經理職務、客戶服務部總經理助理婁秋弟離任。
再來看履新的7名管理人員,原審計稽核部總經理李國輝接替張靜波成為風險部新一任總經理;原黨辦、董辦副主任(總經理級)田波調赴客戶服務部擔任副總經理;客戶服務部下設四大職能板塊同步完成管理層迭代,分別由華強、董雪、季焱、周煒對應擔任保全管理處、綜合管理處、消費者權益保護處、電話中心高級經理。
此外,原客戶服務部總經理常亮職務調整顯示為"另有安排",結合本次客戶服務體系架構重組,暗示信泰人壽可能在醞釀更大維度的服務戰略轉型。
經過一系列調整,目前信泰人壽高級管理層僅剩四人“身兼數職”,總經理長期缺位,暫時形成了"四位一體"的架構:副總經理李晨,副總經理林彥百兼任首席投資官,總精算師余躍年,首席風險官張靜波同時兼任合規負責人。
浙江國資入主,
董事會人員“大換血”
事實上,本次信泰人壽中高層人事集體大換防早在去年之時就已經有所預兆了。
信泰人壽于2024年初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資本戰略升級,經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核準,公司注冊資本實現跨越式擴容,由50億元激增至102.04億元。此次增資同步引入四大戰略股東:物產中大集團、杭州城投資本、蕭山環境集團及錢江世紀城,合計持股比例達51%,為公司構筑起多元股權結構。
資本重構后的信泰人壽股東版圖呈現新格局,物產中大集團以33%持股比例躍居控股股東地位,取代存款保險基金成為新的戰略錨點;存款保險基金與保險保障基金則并列第二大股東,各持17%股份,形成監管系穩定器;北京九盛資管、杭州城投資本、蕭山環境集團持股比例分別為9.7%、9%、5.6%股份,構成地方國資系支撐力量。
業內觀察人士指出,此次資本變革具有三重戰略價值:其一,注冊資本突破百億門檻顯著增強償付能力,為公司業務擴張提供資本彈藥;其二,多元股權結構形成"國資主導+監管托底+市場活化"的治理新生態;其三,物產中大系的深度介入有望導入產業協同資源,助力險企突破傳統發展模式。此次戰略調整既符合監管導向,更為行業提供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踐范本。
然而,在增資股權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沒多久后,2024年6月金融監管總局連發6份通報文件,直接劍指信泰人壽內部管控混亂諸多頑疾,也為此次人事震蕩埋下了伏筆。
根據當時通告文件信息顯示,信泰人壽因股權轉讓許可申請中提供虛假材料被罰款50萬元;7家原股東因入股資金不實被清退;原董事長鄒平笙因股權轉讓許可申請中提供虛假材料,而被撤銷任職資格,并禁止其終身進入保險業。
隨后,股權重構及監管重罰的陣痛迅速傳導至核心高管層,2024年7月,信泰人壽借以董事會換屆契機將董事會成員大“換血”,變更人數已超過董事會成員人數的三分之一。經公司股東大會選舉,并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核準任職資格后,信泰人壽任命吳斌、王君波、楚靜、苑莉、翁國民、郭金龍、劉賢斐為第四屆董事會董事,原第三屆董事會董事譚寧等人不再擔任公司董事。
在新的董事會成員中,吳斌、王君波兩名執行董事均來自信泰人壽第一大股東物產中大集團;楚靜、苑莉兩名非執行董事則分別來自存款保險基金與保險保障基金;還有三名干部翁國民、郭金龍、劉賢斐則為獨立董事。
彼時,業內有消息稱,待吳斌出任董事長后,譚寧或將重新回到總經理的職務,打破信泰人壽總經理自2023年起長期空懸的局面。但直到現在,信泰人壽的總經理一職仍懸而未決,未有合適人選來接棒。
盈虧走向“成謎”,現金流開始承壓
伴隨股權結構深度調整,信泰人壽經營戰略正經歷系統性重塑,而財務披露出現的顯著變化尤為值得關注。
自2023年第三季度起,信泰人壽已連續六個財季未公開凈利潤數據,形成長達18個月的業績披露空窗期。更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2023年度財務報告至今仍未發布,導致成本結構等關鍵經營指標處于信息“黑箱”狀態,這種非常規的披露節奏引發市場高度關切。
新晉股東帶來的資源注入與經營理念碰撞,使得這家擁有近二十年發展歷史的壽險機構正在經歷戰略重構的必經陣痛。從籌備到正式展業的漫長周期中,公司歷經多輪股東更迭與管理層調整,直至近年方才步入業績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
如下圖所示,信泰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從成立之初2009年的8.11億元逐年增長至2024年末的529.93億元,雖然整體呈現大幅擴張態勢,但是近些年其保費增速卻自2020年來有所放緩,期間同比增速分別為116.87%、7.79%、-1.33%、10.87%及-1.12%。
凈利潤則是在2015年首次盈利,隨后在2016年和2017年又陷入了連續兩年虧損的局面,2018年-2022年,信泰人壽連續5年實現了盈利,期間凈利潤分別為0.32億元、0.35億元、0.75億元、1.02億元、2.26億元,但是這樣連續盈利的勢頭并沒有保持住,2023年上半年由盈轉虧,虧損掉了4.63億元。由此計算可知,2009年至2023年上半年,信泰人壽累計虧損了25億元。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信泰人壽自2023年第三季度起至今,其償付能力報告中并未披露過凈利潤數據,因此目前我們無法知曉信泰人壽凈利潤是否扭轉虧損。
償付能力方面,在成立的最初七年時間里,信泰人壽的償付能力就像坐過山車一般,2009年和2013年兩次穿破零點降為負值,直至2014年之后才趨于平穩。如今,其償付能力情況依舊“告急”,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信泰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44%、153%,兩項指標滿足監管紅線最低要求,最近兩次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為BB類。
此外,我們還關注到,目前信泰人壽正面臨保險產品到期給付的重大考驗。歷史數據顯示,該公司在2019年曾創下萬能險銷售的歷史峰值,當年新增保戶投資款達85.2億元,較前一年的24.2億元激增252%,較次年34.7億元的規模亦形成顯著對比,特別是信泰金富貴、穩得利兩款五年期萬能型產品,其保險期限的特殊設計使得2024年成為集中兌付窗口期。
最新償付能力報告揭示的現金流危機已現端倪,截至2024年末,信泰人壽分紅賬戶凈現金流達-45.32億元,萬能賬戶雖保持75.83億元凈流入,但兩者疊加仍形成巨大資金缺口。這種現金流壓力本質上體現的是信泰人壽過去銷售策略的結構性矛盾,過度依賴高現金價值短期產品,導致當前面臨集中兌付的流動性壓力。
業內人士指出,要破解這一困局,信泰人壽必須加速產品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通過加大長期保障型產品的開發力度,逐步降低對高現金價值產品的依賴,構建更加均衡的保費收入結構。這一轉型不僅關乎現金流安全的短期訴求,更是險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誠然,信泰人壽也意識到轉型的急迫性,2025年1月21日,物產中大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陳新曾在信泰人壽戰略發布會上公布了實施渠道改革、客戶經營、產品轉型、康養生態、機構發展、投資提升等六大策略,致力于將信泰人壽打造成為值得信賴的一流保險綜合服務提供商。我們也期待,在國資強勢入主,以及內部管理結構不斷完善調整下,接下來信泰人壽能夠打開新局面。
丨每財網&每日財報聲明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表達的信息或者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侵刪。
內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電話:010-64607577
手機(微信):15650787695
投資者交流群:公號內留言微信號,由群主添加入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