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沁陽市人民醫院,有這樣一位醫生——他27年如一日堅守醫療一線,用行動詮釋“醫者仁心”;他時刻將患者放在心上,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贏得患者信賴;他帶領科室創新突破,用扎實的專業技術當好年輕醫生的“領頭羊”。他就是沁陽市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張保柱,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這位勞動模范,聆聽他的故事。
“5床是一個高齡多發病的病人,他既往有心衰病史,還有心包積液和胸腔積液病史,管床醫生和護士一定要注意病人感染的控制,避免并發癥的出現。”清晨6點半,張保柱早早來到醫院交接班召開晨會,給醫生和護士交代今天工作的重點,然后便開始查房、問診、會診……他的身影穿梭于病房與門診之間,直到深夜才離開。這種“最早到崗、最晚下班”的工作節奏,他已堅持了27年。
在日常工作中,他從未因私事請假休息一天。每年收治1000多名住院患者,門診量超過6000余人次。這些數字背后,是他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
“我們全科醫學科是一個全新的科室,作為科室的負責人,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很重,不能辜負患者和家屬對我們的期望,每天奔波在門診和病房之間,累是肯定的,但是每次看到患者康復出院的時候,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張保柱說。
2024年11月,張保柱收治了一位患者。這位女患者有很多的基礎病,包括糖尿病和心衰。剛剛住院的時候全身乏力,不能飲食,還伴有呼吸困難,輾轉了多個科室,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最終來到了張保柱所在的全科醫學科。
張保柱利用全科醫學科的整體思維,安排她做了胸部CT,發現患者的胸腔和肺部有大量積液,并且已經壓迫到了心臟。張保柱帶領醫生進行緊急會診,快速決定為患者進行胸腔引流,成功避免了因心臟受到擠壓而導致心臟驟停。
現在這位病人雖然還在住院治療,但是狀態一天比一天好,張保柱每天查房時都會親切地詢問患者的身體狀況,“張姨,今天感覺咋樣?”
“張主任一直是我們的主治醫師,非常認真負責,不管什么時間我們有什么問題張醫生總是耐心解答,對病人很用心,我們都非常相信他感謝他。”患者孫子馬中崟十分感激張保柱醫生的幫助。
作為全科醫學科主任,張保柱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他帶頭學習新技術,率先在焦作地區推行“全-專結合”診療模式,將慢性病管理、康復治療、心理干預納入一體化服務。針對基層醫院常見的誤診問題,他牽頭建立“三查三對”制度,查病史、查體征、查輔檢,對診斷、對用藥、對療效,使科室誤診率大大降低,患者滿意度極高。
“張主任知識淵博,對各種肝病、糖尿病,以及不明原因的發熱等各種疑難雜癥,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張主任特別重視對年輕醫生的培養,在他的帶領下,年輕醫生進步神速,每個人都可以獨當一面,相信我們科室會越來越好。”提到張保柱,全科醫學科主治醫師郜慧慧走心地說。
“醫生不能只坐在診室里,更要走到群眾身邊。”這是張保柱常掛在嘴邊的話。多年來,他帶領團隊深入沁陽各鄉鎮開展義診,為行動不便的患者上門送醫送藥。
在西向鎮義診的時候,張保柱遇到了一個老太太,子女都不在家,她的老伴兒用推車把她推過去,攙扶進了衛生院。當時老太太的面色十分蒼白,張保柱馬上對她進行檢查,并聯系她的子女,得到同意后立即將病人送到了人民醫院進行救治,避免了病人休克的風險。
“開展義診和送醫下鄉,不僅能給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及時的醫療服務,還能普及疾病預防知識,幫助群眾了解常見病的防治、防控等知識,讓群眾對身體健康重視起來!”張保柱說。
醫院的走廊里,多張獲獎證書和家屬的感謝信懸掛在墻上,從醫27年,張保柱收獲了無數榮譽,但他最珍視的仍是患者的認可。
“醫生的價值不在獎狀上,而在患者的笑容里。榮譽屬于集體,這份榮譽不是我個人的,而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晶,也是患者的信任與配合,讓我們有機會在實踐中成長,他們的康復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張保柱笑著說。
27年,9800多個日夜,張保柱用堅守與奉獻書寫了一名醫者的初心。他是患者心中的“白衣天使”,是同事眼中的“勞動模范”,更是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縮影。正如他所說:“醫生的價值,在于用畢生所學守護生命。只要患者需要,我永遠在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