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鑄就平安蓮城
——CCTV12《平安中國2025》融媒體行動走進湘潭,探尋平安建設的“創新密碼”
全媒體記者 劉建強 通訊員 盧帆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會與法頻道推出的《平安中國2025》大型融媒體行動走進湘潭,通過近10小時的新媒體直播和電視專題片,全方位、立體化呈現平安湘潭建設的成果和經驗,通過“平安初見”“平安有法”“平安之美”等主題內容的設置,探尋湘潭這片紅色熱土順利推進更高水平平安建設、發展與安全良性互動背后的“平安密碼”。4月25日11:00-20:30,這一直播將在央視頻推出。
湘潭,平安建設的生動實踐正在這片紅色熱土上蓬勃展開。從無物業小區的自治創新到矛盾糾紛的源頭化解,從法治力量的全面下沉到智慧治理的精準賦能,湘潭市以法治為基、創新為要、民生為本,深化政法工作“八大工程”,探索出一條具有湘潭特色的平安建設之路。近年來,全市刑事警情年均下降28%以上,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連續三年保持在湖南省前列,一幅“平安湘潭”“法治湘潭”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韶山沖派出所民警在毛澤東廣場巡邏。(湘潭市公安局供圖)
基層善治:
從“無人管”到“眾人治”
《平安中國2025》大型融媒體行動聚焦平安建設實踐,以“平安創造美好生活”為核心,關注湘潭在基層治理領域的創新舉措,其中的一個板塊“平安有法”走進湘潭縣云龍山莊小區。在該小區,一支由居民自發組成的志愿服務隊格外引人注目,愛衛、宣傳、幫教、文明勸導4支隊伍分工明確,讓這個原本沒有物業管理的小區煥發新生。
“以前小區管理混亂,矛盾不斷,現在大家共同參與,環境變好了,鄰里更和諧了。”業委會主任羅介龍介紹,小區通過《業主自治管理規約》,將糾紛調處納入樓棟長、單元長職責,并成立“矛盾糾紛調解室”,由老黨員、離退休干部等擔任調解員,倡導“擺事實、講道理”的文明調解方式。
這一創新模式成效顯著:警情下降85%;刑事治安案件歸零;治理成本也從物業公司管理時的每年50萬元降至20萬元。云龍山莊的“逆生長”,正是湘潭市推動基層法治建設的縮影。
近年來,湘潭市大力推動法治力量下沉基層:配備181名村(居)法律顧問,實現951個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完成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法制審核,確保基層治理有法可依;組建“八五”普法講師團和志愿者隊伍5300余人,年均開展普法宣傳1000余場,惠及群眾20萬余人;建成基層人民調解組織1171個,年均調解案件1.6萬余件……
與此同時,湘潭市加強平安建設頂層設計:深入推進政法工作“八大工程”,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制定《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湘潭實施方案》,出臺《湘潭市平安建設條例》;推行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出臺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的若干措施,推動全市形成在法治軌道上解決矛盾問題、在法律框架下定分止爭的濃厚氛圍。
從“平安”到“長安”,從“善治”到“長治”,法治正成為湘潭基層治理的最強底色。
雨湖路街道調委會駐所調解室成功調解一起損壞賠償糾紛。
矛盾化解:
從“針鋒相對”到“握手言和”
4月10日,雨湖區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李娟接到當事人朱先生的電話:“賠償款收到了,感謝你們主持公道!”
兩個月前,朱先生13歲的兒子在游樂園玩耍時意外受傷,與園方多次協商未果,矛盾一度激化。調解過程中,雙方對責任劃分爭執不下,調解會上“火藥味十足”。李娟耐心釋法說理,最終促成和解:園方承擔60%賠償責任,家長承擔40%責任。
“很多群眾不了解調解是免費的,甚至擔心要打官司。”李娟說,“我們不僅要化解矛盾,更要讓群眾信任法治、依靠法治。”
湘潭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始終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創新構建“一站式”調解體系:推廣“調解+司法確認”模式,確保調解協議具有法律強制力;建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覆蓋醫療、交通、消費等重點領域;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廣大群眾“一站式”解決矛盾糾紛,確保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推行“線上調解”平臺,讓群眾足不出戶解決糾紛……
數據顯示,全市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連續三年超95%,信訪總量同比下降23.6%,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智慧賦能:
從“人防”到“智防”
《平安中國2025》融媒體行動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設置“平安有法”板塊,介紹各地在推進平安中國建設工作中,獨創的具有實操性的亮點機制和創新探索。
在湘潭市公安局大數據實戰中心,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著重點區域的治安動態。不久前,系統預警發現一名可疑人員,民警迅速出擊,成功抓獲流竄作案嫌疑人。
“我們投入1.2億元建設智慧警務系統,實現重點區域智能監控全覆蓋。”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雪亮工程+智慧安防”,2024年全市刑事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43.3%。
湘潭市以科技賦能平安建設,打造立體化防控體系:建成智能安防小區500余個,人臉識別、車輛識別等技術廣泛應用;以打造“全省最不堵車城市”為核心,實現城市交通從“經驗驅動”向“算法驅動”的跨越式升級,全市330個路口信號燈實現動態配時,通行效率提升20%;推廣“網格化+信息化”管理,全市劃分1.2萬個網格,配優配強網格員;開發“平安湘潭”App,群眾可一鍵報警、進行法律咨詢、參與社會治理。
“現在深夜回家,看到街面有警燈閃爍、小區有智能監控,心里特別踏實。”岳塘區居民劉女士說。
法治護航,繪就平安新圖景。從云龍山莊的自治創新到雨湖區的溫情調解,從智慧警務的精準防控到普法宣傳的深入人心,湘潭市正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平安建設邁向更高水平。
“我們將持續深化法治湘潭、平安湘潭建設,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湘潭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偉人故里的紅色沃土上,法治陽光正普照千家萬戶,平安之花已綻放出絢麗光彩。
《平安中國》融媒體行動從2023年9月啟動以來,先后走過山東棲霞、廣東佛山、浙江紹興、河南駐馬店、湖北黃石等十二座城市,僅在央視頻的播放量累計超過4000萬人次,全網觸達近3億人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