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下,中共上海市委網信辦、中共上海市委外宣辦、上海社會科學院與文匯報社聯合出品的《大家聊中國式現代化》系列短視頻今天推出第四集,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鄭崇選帶你行走城市,感受文化軟實力帶來的城市活力,一起見證中國式現代化的上海文化實踐。
《大家聊中國式現代化》每日更新一集,邀請上海社科院專家學者生動闡釋和分析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經驗和重大成就,聚焦基層實踐、解讀真實案例,將學理觀察與場景、案例相融合,在“思想導游”中觸摸城市,感知中國式現代化磅礴力量。
“此刻,在上海博物館門前,古埃及文明大展已舉辦多月,但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觀眾的巨大熱情。”跟隨鄭崇選走進人潮涌動的博物館、走進一票難求的演藝新空間、走進熱鬧非凡的二次元商場……鄭崇選認為,多元多樣的文化產品供給生動體現了上海文化軟實力,而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充分說明了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鄭崇選指出,上海文化在歷史演進的傳承創新中構建起城市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品質,積淀為文化自信自強的豐厚資源,紅色文化鍛鑄了上海文化的精神靈魂,江南文化涵養了上海文化的氣韻品格,海派文化則充分彰顯了上海文化的開放包容,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已經無處不在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歷史文化遺產不僅“活起來”,而且做到了“火起來”。
登上武康大樓樓頂,換個角度俯瞰街區Citywalk人群。鄭崇選認為,武康大樓及其所在的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就是踐行“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的很好案例,秉承“繡花”式的城市治理功夫,持之以恒地系統保護、有機更新,充分尊重原有的城市肌理和海派文化特有的煙火氣,讓市民和游客不僅看到歷史建筑,更能感受到傳統與現代和諧共存的詩意生活和城市溫度。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鄭崇選指出,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書展、上海市民文化節、“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等等,一個個熠熠生輝的文化品牌是上海文化繁榮發展的顯著標識。走進“演藝大世界”集聚區內的亞洲大廈,普通辦公樓空間被改造成一個個小劇場,音樂劇、話劇、舞劇等演藝形態同時展現,吸引了許多“追劇”的年輕人。
“類型多樣的演藝新空間催生城市文化新生態,上海的演藝市場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領跑全國,火出了演藝產業改革創新的上海樣本。”鄭崇選說,“為一場劇和一場演出,奔赴上海”,這不是口號,而是每天都在發生的文化日常。新時代的上海文化建設始終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底蘊和精神特質,傳承中華文明基因,展現上海文化特色優勢,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國特色城市新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