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哄》《似錦》《吃飯跑步和戀愛》《噓,國王在冬眠》……不知從何時起,一些影視劇的片名開始變得越來越莫名其妙、劍走偏鋒。乍一看,總會讓很多觀眾感到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主創團隊到底要表達的是什么。甚至,有些片名和劇情幾乎沒有關聯,比如《似錦》就是把主人公姜似和郁錦的名字最后一個字相連,就像是猜燈謎。
為什么就不能定一個正常點的片名?其實,片方和主創團隊不是不會,不能,而是不想。一部影視劇想要在當下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能吸睛。取一個更有“網感”,更能給觀眾留下深刻記憶(哪怕是讓人看不懂)的片名,就顯得很重要。
但是,這也是一種本末倒置。一部影視劇不會因為片名像爆款就能成為爆款,相反,一部爆款影視劇的片名之所以讓人念念不忘,是因為它本身的藝術質量過硬,思想內容深刻。非要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取個奇奇怪怪的片名,投射出的無疑是個別主創團隊投機取巧的文藝創作心態。
奇葩片名不是最近才出現的。回顧這幾年的影視劇市場,古裝偶像劇無疑是“重災區”。《香蜜沉沉燼如霜》《墨雨云間》《星落凝成糖》《長月燼明》《錦月如歌》……這些片名里的每一個字我們都認識,但連在一起,只會給普通觀眾帶來迷惑。
誠然,這些片名中,部分本來就源自網絡小說,部分是從不同角度暗示劇情,但有話不好好說,非要故弄玄虛的根本原因,還是為了迎合網絡上流行的“古風”而掉書袋?。
事實上,影視劇片名可以取得高雅,也可以取得直白,并沒有一定之規。很多至今仍被觀眾津津樂道的經典影視劇,片名往往是樸實無華的。比如《渴望》《亮劍》《父母愛情》《編輯部的故事》等,大家一看便知電視劇的內容是什么,想要表達的是怎樣的主題。
不久前,《編輯部的故事》中牛大姐的扮演者童正維去世,讓眾多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再度回顧這部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很多人都對其中的經典段落,尤其是妙趣橫生、充滿智慧的人生哲理記憶猶新。可見,與其在起名上大費周章,倒不如把文藝作品的內容做實、做深。
很多莫名其妙,讓人看不懂的片名,也反映出作品內容和日常生活的疏離。因為,態度真誠的文藝創作,總是有感而發,有話要說,不吐不快。當創作者內心的感受被順暢地表達出來,片名的誕生也就會顯得自然而然。
比如近年來被稱作現象級爆款的影視劇《漫長的季節》,本來的名字是《凜冬之刃》。后者看上去確實更有緊張、刺激、懸疑的感覺,但創作者很清楚,電視劇要講述的是主人公在經歷一系列人生變故后的真實感悟,是一代人在經歷時代劇變后的深情回望。相比之下,“漫長的季節”就更顯出了回味悠長、意蘊深厚,深深地印在了無數觀眾的腦海之中。
就此而言,和現實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文藝作品,名字也不會是不知所云、脫離生活的。讓人費解的奇葩片名越來越多,反映的正是某種功利、浮躁的創作風氣,應該引起整個影視行業的重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