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來自47個非洲國家及非盟委員會的56位官員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參加由商務部主辦、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承辦的“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伙伴行動解讀和落實研修班”。在熱烈的交流研討與沉浸式參訪體驗中,這個研修班成為中非深度對話的一個重要平臺。
本報記者與4位研修班學員進行了交流。在他們眼中,中國既是充滿活力與機遇的熱土,更是真誠友善、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
左起依次為:達利斯·梅達利(Dallys Medali)、羅伯特·馬奇科(Robert Matsiko)、王子·瓦爾達諾·伊圖阿(Prince Valdano Itoua)、莉莉安·坎滕古瓦(Lilian Kantengwa)
身在其中才能了解中國
上觀新聞:這些年中非合作不斷深化,彼此交流日益頻繁,這是您第一次到訪中國嗎?
達利斯·梅達利(Dallys Medali,貝寧經財部戰略與展望司司長,以下簡稱“達利斯”):這是我第二次來到中國,我第一次來中國是去年,去了北京和杭州,這次來到了北京與長沙。第一次來的時候,我就對中國人民的自律和友善印象深刻。這是一個很棒的國家,我迫不及待想再來,去看看其他的省份和城市。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充滿歷史底蘊和莊重感;杭州風景秀麗,有著獨特的江南韻味。我還沒去過上海,但我知道上海是個國際化大都市,充滿現代氣息和商業活力,目前,我最想去的城市就是上海。
羅伯特·馬奇科(Robert Matsiko,烏干達財政、規劃和經濟發展部代理副司長,以下簡稱“羅伯特”):這是我第三次來到中國。第一次是參加關于財政政策的培訓,通過那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那是我第一次了解中國的歷史,知道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是如何發展成為當今的中國的,烏干達在很多方面也在模仿中國的發展模式。第二次是去年9月,我到上海參加了第九屆華為全聯接大會。那時我發現,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創新意識、推動各領域發展的方式都令人驚嘆。我當時就想要再來中國。很高興,今年實現了這個愿望,這次我們到了北京和長沙,看到中國這些城市的發展水平和文化傳統,我又一次愛上了中國。
王子·瓦爾達諾·伊圖阿(Prince Valdano Itoua,剛果(布)國際合作部公私合作促進主任,以下簡稱“王子”):之前,我在中國待了12年,從本科到博士一直在北京的華北電力大學學習。我的本科專業是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碩士專業為可再生能源,論文方向是光伏電站的功率預測;博士研究領域是能源方向。我也上過工商管理的相關課程,我用中文發表了多篇論文。
剛到中國的時候,我就覺得中國就是我們剛果(布)的未來,所以我當時的首要目標就是學好中文,深入地了解中國。如今,我能用普通話交流,對中國也非常了解。我去過中國的很多城市,上海、香港、蘇州、廣州等。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特色,我喜歡北京的歷史與傳統,也喜歡上海的活力與創新。
莉莉安·坎滕古瓦(Lilian Kantengwa,盧旺達財政部處長,以下簡稱“莉莉安”):我在中國留學了4年,在中國外交學院學習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專業。我一直想從事與外交相關的工作,這個專業能給我提供很好的知識和技能儲備,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
我去過北京、南京、上海、廣州、天津、長沙等很多城市。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印象比較深的是天津和上海。天津氣候宜人,海河穿城而過,天津人熱情好客;上海是個現代化大都市,充滿創新,非常繁華。
上海外灘夜景。 孟雨涵 攝
上觀新聞:提到上海時,“創新”與“繁華”這樣的詞語頻頻出現。從您的視角出發,您覺得上海在哪些方面展現出了創新與繁華?
王子:我特別喜歡外灘,那些高樓大廈特別壯觀,身在其中,才知道城市的繁華,才能了解這是上海。那里燈光璀璨,黃浦江兩岸的建筑風格各異,既有古老的歐式建筑,又有現代化的摩天大樓,完美地展現了上海的歷史與現代交融的魅力。每次去上海,外灘都是我必去的地方。我陪著剛果(布)的總統去上海的時候,看到外灘的夜景,他也覺得非常震撼。
上海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現代化氣息的城市,和北京的感覺很不一樣。北京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而上海則是經濟發達、國際化程度高。上海的交通也很便利,地鐵四通八達,可以輕松到達各個地方。總的來說,上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是我最喜歡的城市之一。
莉莉安:其實很多中國的城市都巧妙地融合了傳統與現代,既保留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又充滿現代都市的時尚氣息,我覺得非常棒。而上海的魅力在于,當其現代性超過全球絕大部分城市時,還幾乎處處都能展現傳統文化,這很了不起。
羅伯特:上海很有潛力,有成為世界金融之都的潛力。我對上海的印象是處處談投資、處處有金融。許多投資公司的總部都設在上海,美國華爾街的幾乎任何一家公司都在上海設有機構。此外,上海在技術進步方面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上海對我來說是金融之城與創新之城。
中非命運共同體來得恰到好處
上觀新聞:中非友誼源遠流長,您認為中非關系展現出了怎樣的獨特魅力與時代內涵?
達利斯:在貝寧的首都波多諾伏和一些主要的城市,經常會見到中國元素,中國在非洲人的心里分量很重。
貝寧是中國在非洲友好的“支點”,在經貿、基建、能源等多個領域都有深入的合作。比如,尼日爾—貝寧輸油管道項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條長達2000公里的能源動脈是中國在非洲建設的大型項目之一,石油通過這條管道從尼日爾輸往貝寧,再裝船運往中國。一旦建成,不僅將為中國提供穩定的石油供應來源,也將為貝寧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和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它將進一步加深中貝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為雙方實現互利共贏提供新的動力。事實證明,中國是非洲可靠的朋友和伙伴,始終支持非洲發展,不強加自己的意愿,包括貝寧在內的非洲國家都在尋求深化對華合作。
羅伯特:中國和中國企業為烏干達的許多基礎設施項目作出了巨大貢獻。比如說,曼德拉國家體育場和烏干達最大的水電站——卡魯瑪水電站等項目都有中國建筑公司的參與。
曾經,烏干達的道路基礎設施不足是阻礙其農業等部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道路基礎設施的融資,其中,中國交建投資的坎帕拉環城高速公路使城市通勤效率提升40%,烏干達許多道路的開發和升級都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時期進行的。
如今,中國的援助方式也在發生變化。之前中國主要向我們提供貸款和撥款,但現在更多的是投資導向,建立工業園區、經濟區,把中國的技術轉移到我們那里。烏干達很多年輕人都可以學習技能,然后生產高質量的商品,再出口到全世界。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它改變了整個傳統的援助模式。
王子: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們國家大部分項目都是中國企業來做的,像大橋、水電站、樓房、機場等;教育方面,每年剛果(布)都有很多學生拿到獎學金來中國學習,教育合作讓我們國家的年輕人有機會學習更先進的知識;科技方面,中國的技術引入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醫療方面,中國的醫生、醫療隊會去我們那里做眼科手術,當地也有常駐的中國醫生,大概每兩年換一次。
從我的專業來說,國家的發展離不開能源轉型。中國正利用自身積累的經驗和技術為非洲綠色能源項目提供建設能力和專業知識。
莉莉安: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主題是“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我覺得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非的合作來得恰到好處。當世界上部分國家對非洲關注度降低時,中國向我們伸出了合作之手。對非洲來說,這是目前最好的發展契機。
烏干達最大的水電站——卡魯瑪水電站項目中有中國建筑公司的參與。新華社 發
上觀新聞: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非洲地區獲得了哪些機遇?
莉莉安:我們盧旺達有自己的五年戰略規劃,而中國的很多倡議都與我們的規劃相契合。“一帶一路”倡議和人文交流倡議在盧旺達效果顯著,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文化交流,增進了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誼,是實實在在的雙贏合作。
達利斯:2019年貝寧加入“一帶一路”倡議,這個倡議給非洲提供了很多機會,拉近了中國與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與非洲市場的距離。中國的電子商務和互聯網在貝寧增加了銷售的渠道。互聯網在線服務的發展解決了很多目前貿易往來中的問題,很多障礙都能迎刃而解。
王子:剛果(布)總統薩蘇十分重視農業,借助“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能幫助剛果(布)提升農業發展水平,我覺得這非常重要。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綠色發展也發揮著關鍵作用,綠色發展對剛果(布)幫助很大。比如,在電力方面,我希望更多地使用光伏發電,這樣既環保,又能滿足我們的用電需求。
2024年8月14日,在盧旺達南方省胡耶區,水稻專家鄭瑞金(左一)在稻田里指導當地稻農進行秧苗移栽。中國援盧旺達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坐落在盧旺達的南方省胡耶區。水稻專家鄭瑞金于2021年起在示范中心任職,指導當地稻農進行田間管理。如今,當地水稻產量較往年已大幅提高。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上觀新聞:非洲國家如何看待中國科技發展帶來的國際格局新變化?
羅伯特:如果我們談論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數字化,中國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因為中國正處于科技進步的前沿。
比如,華為在烏干達做了很多的項目,它承建了我們國家的通信骨干網,還做了旗艦項目“數字卡車”。“數字卡車”采用太陽能供電,由集裝箱改造而成,車長40英尺(約12米),配備幾十臺筆記本電腦和互聯網連接。這輛卡車可以前往偏遠地區,提供數字技能培訓。目前,在烏干達,從事信息通信技術行業的人越來越多,潛力巨大,烏干達的數字化轉型也提上了議程。
我認為技術改變一切,我對中國正在進行的創新感到驚訝。如果將同樣的技術和信息轉移到我們國家,對我們來說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達利斯:我也同意,科技改變了當今所發生的一切。中國的深海探索和其他創新成果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科技方面真的走在了前列。貝寧的年輕人也對科技充滿熱情,很有技術頭腦。所以科技絕對是我們可以加強合作、實現共贏的一個重要領域。
找到深度合作的“鑰匙”
上觀新聞:您對中華文化感興趣嗎?中華文化中哪些元素最吸引您?
莉莉安:我喜歡中國文化。在北京學習的4年,我時刻感受著中國的文化。中國有豐富的文化遺產,人們也非常珍視和愛護這些文化遺產,這與非洲很相似。在長城、故宮、頤和園等地參觀,我感受到了中國歷史的厚重,也感受到了中國對文化遺產的細致保護。通過這些地方,我更加了解中國的歷史,這對我的學習以及我現在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羅伯特:很多烏干達人喜歡中國茶,飲茶也成了日常習慣。來到中國后,才知道中國茶有這么多種,可以根據不同季節選擇不同的茶的種類。我們現在都說,把中國茶賣到烏干達,把烏干達咖啡賣到中國。
王子:我非常喜歡中國文化,特別喜歡中國武術。我還喜歡中國古代的建筑,在北京,那些古老的建筑非常漂亮,建造工藝精湛。我還喜歡中國的美食,誰能拒絕中國的食物呢?
研修班學員參觀天壇。商務部供圖
上觀新聞:非洲人民眼中的中國是怎樣的?哪些領域的交流最能加深彼此的情感聯結?
莉莉安:盧旺達有很多年輕人都特別向往來中國。我在北京的時候,當時在北京的盧旺達群體大概就有400人,規模不小。隨著中國不斷開放,大家越來越意識到中國有很多發展機會,能學習到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所以都想來這里學習和發展。
現在,盧旺達的很多高等院校都開設了中文課程,學習中文成了熱門選擇。因為中文不只是語言,更是一把與中國進行深度合作的鑰匙。在很多盧旺達的大城市,公共設施的指示牌上也都開始出現中文了,很多盧旺達的企業也開始需要懂中文的人才。
王子:在剛果(布),喜歡中國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想去中國、想學中文,所以孔子學院發展得非常好。我的目標就是不斷提高中文水平。這樣的人多了,非常有助于拉近我們兩國的關系,對兩國的發展有益。學習普通話的熱潮近年也在整個非洲大陸蔓延,這也說明中國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愈發重要,參與度也顯著提升。
達利斯:貝寧的年輕人非常愿意了解和探索中國,不少人都希望能到中國接受教育。雖然大家都在學中文,但其實中國很多城市的國際化程度非常高,可以用英語學習,基本沒有語言障礙。我們兩國還有合作關系和一些獎學金項目,已經有一些貝寧的學生來了,未來預計會有更多人前來。貝寧的中國文化中心經常會舉辦各種形式的中華文化的活動,舉辦春晚、乒乓球比賽,還有武術活動,給貝寧人一個近距離接觸中國文化的機會。
在貝寧科托努的貝寧中國文化中心,演員在表演舞獅。新華社 發
上觀新聞:如果向中國人介紹自己的國家,您會怎樣推介?
達利斯:非洲的人們非常熱情,大多數人說法語而非英語。在西非幾內亞灣沿岸,有一個美麗、獨特的國家,那就是有著“西非門戶”之稱的貝寧。貝寧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在歷史上我們跟很多文明國家都有過交流。貝寧還是一個非常友好且包容度很高的國家,和平、民主,充滿獨特的文化魅力。貝寧和中國關系很好,所有去過貝寧的中國人都很喜歡。
王子:剛果(布)位于大西洋沿岸,擁有150多公里的海岸線。我們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努力發展石油化工產業,同時也注重旅游業和漁業的發展。
莉莉安:盧旺達擁有獨特的旅游資源,除了非洲大草原,還有山地雨林風情。我們國家非常重視環保,所以非常干凈整潔,歡迎中國的朋友們到盧旺達來旅游參觀。
羅伯特:烏干達的自然環境非常豐富,擁有茂密的森林、廣袤的草原、維多利亞湖以及壯觀的默奇森瀑布,也是觀看野生動物的最佳去處之一,大象、獅子、長頸鹿、豹、野牛、羚羊等動物都在這里自由生活。我們的官方語言為英語,這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溝通橋梁,是一個充滿神秘與驚喜的非洲國家。
中國這位伙伴很可靠
上觀新聞:這次參加中國舉辦的“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伙伴行動解讀和落實研修班”,讓您對中國有了哪些新認知?其中最令您印象深刻的又是什么?
莉莉安:這次經歷讓我對中國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之前雖然在中國留學,但這次參加的研修班更注重實踐。我們實地考察了很多企業和項目,親眼看到了中國的發展成果,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論和書本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研修班把各種合作倡議解釋得非常詳細,還安排我們與負責這些倡議的機構人員交流,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中非合作的具體運作和廣闊前景。
王子: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去了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去了之后,對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一步步發展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還參觀了中國農科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等地方,收獲很大。
這次課程的內容也很豐富,內容關于中國國情、中國現代化建設,還有綠色發展等。也是在這次深入的交流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中非之間深厚的友誼以及廣闊的合作前景。
達利斯:我非常喜歡這次研修班,它不只是理論探討,而且十分注重實踐。我們與政府官員、企業管理者深入交流,實地走訪,討論實際問題并了解他們的反應,讓我深受啟發。
對我來說,這次來中國最美好的回憶就是結識了很多中國人,他們讓我更熱愛這個美麗的國家。我會把在中國看到的發展經驗、合作模式以及人文交流的美好帶回貝寧。
研修班學員參觀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商務部供圖。
上觀新聞: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展望未來,您認為中國和非洲國家之間合作有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呢?
達利斯:當前全球形勢充滿挑戰,特別是美國的新發展態勢。如今,中國與非洲國家團結起來、加強聯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非合作論壇上提出的“十大伙伴行動”計劃,為中國和非洲未來的合作指明了方向。這是新的指導方針和路線圖。非洲和中國都能在這方面發揮作用,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更高效。
中國和貝寧的合作當然也會面臨一些全球性因素帶來的挑戰,但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我們此次來中國,就是為了深入研究每項行動,探討如何在兩國共同實施,實現互利共贏。
王子:我覺得中國與非洲國家在技術等方面的合作可能還存在一些挑戰,因為很多非洲國家對科技領域、能源領域的話題還不是很感興趣,也沒有什么經驗。
我希望非洲能發展更多的光伏發電,但目前非洲一些國家對太陽能發電了解不足。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技術交流和培訓,非洲國家能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綠色發展、推動非洲能源結構的轉變。另外,文化差異在合作初期也可能會導致一些溝通上的小問題,但隨著交流的增多,這些問題都在逐漸解決。
相信未來,中非合作將在更多領域不斷深化,在文化交流、經濟合作、技術共享等方面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攜手走向繁榮發展的道路,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羅伯特:中國這位合作伙伴可靠且經驗豐富。互利共贏的合作肯定會進一步推動非洲的科技創新與整體發展。而我覺得,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海人民乃至全體中國人民都非常樂意且滿懷熱情地與全世界分享這些技術,以實現共同繁榮與發展。
2024年8月1日拍攝的連接布拉柴維爾和黑角的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無人機照片)。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由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修建,全長536公里,是中剛兩國之間最大合作項目,被當地人譽為“夢想之路”。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 攝
原標題:《非洲官員眼中的中非合作:正當其時,未來可期》
欄目主編:龔丹韻 題圖來源:商務部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