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一戰后革命運動
意大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戰勝國,但同英、法、美等國相比,它卻獲益最小。意大利是一個貧窮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在戰爭中戰費支出高達460億里拉,占國家預算支出的80%,大戰期間共損失650億里拉,外債達190億里拉。但在戰爭期間由于政府的定貨急劇增加,刺激了意大利經濟的發展,使其由農業國發展成為農業——工業國。當然,意大利工業發展較快的都是與軍事訂貨有關的部門,如冶金機械制造和化工等。隨著戰爭的結束,許多工業部門的生產明顯減少,如鋼產量由1917年的133.2萬噸減少到1919年的73.2萬噸。1923年經濟危機使意大利國民經濟發展進一步受到打擊:生鐵、煤產量下降1/3,發電量減少1/5,鐵礦開采量減少一半,破產企業從1919年的500家增加到1923年5700家,失業人數由1920年的15萬人增加到1922的40.7萬人。農業生產也受到嚴重影響,播種面積銳減,大批農民破產。經濟危機的另一個直接后果是嚴重的政治危機,1918-1922年間,更換了五屆政府。資產階級為了維持其統治,1919年初在梵蒂岡的策劃下成立了天主教民主黨,利用宗教宣傳迷惑工農群眾,破壞日益高漲的工農革命運動。
1918-1919年,意大利發生罷工斗爭1918次,其中1919年有1626次,有150多萬人參加。到1920年,工人罷工運動達到高潮,有230多萬工人發動了1881次罷工。工人們不僅提出提高工資、實行8小時工作制等經濟要求,而且有鮮明的政治內容。工人們要求根本改變生產條件,停止武裝干涉蘇維埃俄國,支持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一些地區還出現了工人奪取工廠的斗爭。
以葛蘭西(1891-1937)等為首的社會黨左派提議建立工廠委員會,使之成為"扎根于廣大群眾之中的無產階級機構網"。1919年9月,都靈"菲亞特——布雷韋蒂"工廠在意大利建立了第一個工廠委員會。工廠委員會不僅在企業中建立了工人監督,而且逐漸成為領導工人階級同資本家進行斗爭的指揮機構。1920年4月,葛蘭西和陶里亞蒂(1893-1964)領導都靈工人為保衛工廠委員會,同資產階級政府進行了英勇斗爭。都靈工人政治總罷工持續了10天,鋼鐵工人大罷工延續了一個月。8月,50萬冶金工人舉行了同盟大罷工后,機器制造、電力、紡織、化工、制革和玻璃等行業的工人掀起了奪取工廠的斗爭。工人成為工廠的主人,工廠上空飄揚著紅旗,工人還建立了赤衛隊,對工廠實行全面管理。與此同時,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農村也展開了奪取地主土地的運動。正當意大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無產階級革命發動乘勝前進時,由社會黨右派控制的全國工會——勞動總同盟卻同政府達成協議,使斗爭半途而廢,白白葬送了來之不易的斗爭成果。意大利無產階級戰后最宏偉的一次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卻促進了工人階級的覺醒。
在革命斗爭的高潮中,意大利無產階級把建立自己獨立的政黨提上議程,1919年10月,在波倫亞召開的社會黨代表大會上作出了退出第二國際、加入共產國際的決議。新黨綱中還強調了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1920年11月,左派社會黨人在伊摩拉舉行了成立共產主義派的大會,制訂了與共產國際二大決議一致的綱領宣言,接受了共產國際提出的加入共產國際的21項條件,為意大利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21年1月15日至21日,意大利社會黨在里窩那市舉行了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會上左、中、右三派就一些原則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中派和右派聯合起來,反對加入共產國際,以葛蘭西、陶里亞蒂等為首的左派退出了代表大會,并于21日獨立召開代表大會,宣布意大利共產黨成立,并加入共產國際。
意大利戰后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法西斯組織的發展和法西斯政權的建立。早在戰前,意大利即已出現了法西斯性質的組織,戰后逐漸形成一股有影響的政治勢力,以墨索里尼(1883-1945)領導的米蘭的法西斯組織影響最大,他早年為小學教員、新聞記者,社會黨刊物《前進》編輯,1919年3月組織法西斯黨。在同年的議會選舉中,法西斯組織遭到慘敗,其候選人全部落選,但1920年意大利工人運動轉入低潮后,法西斯組織得到發展。
在1921年5月的大選中,墨索里尼進入了議會,法西斯分子共獲有35個議席。同年11月6日,以墨索里尼為領袖的法西斯黨——國家法西斯黨在羅馬正式成立。國家法西斯黨成立后,殘殺共產黨人和政治活動家,破壞工人罷工、襲擊社會黨和工會組織,在全國制造白色恐怖。為了同法西斯的暴行做斗爭,社會黨、工人總工會和鐵路工會、海員聯合會在1922年2月聯合組成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全意勞動聯盟。法西斯黨徒的勢力不斷擴大,提出了由墨索里尼組織政府的要求。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糾集5萬余名法西斯黨徒,分四路向羅馬進軍,在沒有受到軍隊和警察的任何抵抗下進入羅馬。10月30日墨索里尼出任政府首相,組成政府,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獨裁專制制度。1919年3月由墨索里尼組織的法西斯戰斗團成為國家正規的武裝力量。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