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美軍研制出新一代多用途中型運輸機,這便是大名鼎鼎的“C130大力神”。
現如今,C130運輸機全球總產量23000架以上,在美軍部隊里服役半個多世紀,是美軍的絕對主力運輸機之一,甚至還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憑借出色的機動性和通用性能,深受追捧。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上世紀80年代中美蜜月期時,我國也從美國訂購了2架C130運輸機的民用版本(L-100型),并編入中國民航服役,工作任務就是運送活鰻魚到日本。
但是,來到中國的這2架C130運輸機,可以說是命運多舛,在國內投入運營10余年后賣給了南非,后來南非又轉手賣給了美國。
那么,這里就有個問題。當年,我國以民用為目的向美國訂購的C-130運輸機,為何我國沒有直接進行軍用仿制呢?難不成是因為仿制技術難度太大嗎?
首先,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和航電設備,一直都是比較落后的,仿制技術暫時達不到要求。
還有一點要注意,那就是當時中國引進的是民用版本的C-130運輸機,和軍用C-130有著很大的不同,包括航電設備、機械結構等,以民用版本逆向仿制軍用,在當時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也沒有仿制意義。
然后,還有個問題就是研發資金不足,對于研制C-130這樣的中型運輸機,必然是需要大筆軍費投資,根本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落地的。
再加上國產的運-8運輸機(以蘇聯安12運輸機作為技術藍本進行仿制,安12對標的便是C130運輸機),當時也具備了C-130運輸機類似的運輸偵查能力,也就沒有仿制的必要了。
即便是蜜月期的美國人,也不愿意向我國提供一點關于軍用C-130運輸機的詳細信息。等到蜜月期結束后,中國也根本沒有機會去購買軍用版C-130運輸機了。
所以說,運8便成為我們得不到C-130軍用運輸機的平替。
運-8運輸機,作為一款四發渦輪螺旋槳中程運輸機,可以用于空投、空降,和運輸武器輜重、戰斗武裝人員等任務。
20世紀80年代后,運-8運輸機逐步投入到部隊服役,雖然整體性能比原型安-12運輸機要好,但是和美軍的C-130運輸機比起來,依然存在大大小小的技術短板。
其實,運-8和C-130運輸機都屬于同級別機型,不過兩者的區別就在于,C-130運輸機的尺寸更大,發動機燃燒效率也是最好的。
其實,對于當時依舊貧困的中國而言,沒有閑錢去海外購置軍事武器,反而升級國內的武器裝備才是最省錢的方式。
對于當時的中國軍工而言,最好的做法就是升級運-8運輸機,而不是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再去研制一款有相同定位和多用途的運輸機,這不就是純純浪費錢嘛。
直到今天,我國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防預算相當充足,甚至已經完全摸透C130的技術,也沒有對C-130運輸機進行仿制,也沒有必須去仿制。
現目前,運8升級的運9,無論是載重還是航程,都超越了C130運輸機,綜合能力和C-130相差無幾,而依托運9為升級平臺,我國還發展出預警500和高新系列電子戰飛機。
所以說,沒有仿制C130運輸機,對于我們而言就是一件好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