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永亮
2007年寒風凜冽的隆冬,我與公司質保部長吳起一同踏上了前往青海官亭鎮的旅程,此行是為了進行國內第一臺750千伏變電站的安裝質量飛檢。
750千伏是西北地區特有的一種電網等級,也是中國1100千伏輸電工程的前戲,它的研發成功標志著我國特高壓技術的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官亭原是個名不見經傳的西域小鎮,坐落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南部黃河北岸邊。作為我國首個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起點,它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建成后將極大緩解青海電力電量平衡的困難,提升西北電網東西部互濟的能力。我所在的公司有幸成為組合電器產品的提供者為了保證該項目的高質量交付,公司實施了建廠以來最為嚴苛的管理,此行的安裝階段質量飛行檢查便是其中之一。
在那漫長而寒冷的路途中,我們取道甘肅蘭州之際,有幸邂逅了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與文化黃河第一橋。黃河第一橋,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原名“蘭州黃河鐵橋”,它靜靜地佇立在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白塔山下的濱河路中段北側。作為黃河上首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它被譽為“天下黃河第一橋”。橋長233.5米,寬8.36米,采用四墩五孔式鐵橋設計,上部結構為梯形穿式鋼桁架,那獨特的建筑美學,宛如一位歷經滄桑卻風姿綽約的長者,向世人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這座橋梁的誕生是一次中外合作的結晶。由美國橋梁公司設計,德國泰來洋行承建,而中國工匠們則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和精湛的技藝,將藍圖變為現實。所用的鋼材和水泥等材料,從遙遠的德國購置而來,歷經海運、火車、馬車等多種方式,跨越千山萬水,最終運抵蘭州。耗時三年多,鐵橋梁終于建成,結束了黃河上游千百年來沒有永久性橋梁通行的歷史,成為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見證了蘭州的發展與繁榮。
自古以來,蘭州一直是東西交通的要沖。黃河,這條奔騰不息
的巨龍,賦予了這座城市無盡的生機與靈性,卻也曾是阻礙交通的天然屏障。數千年來,黃河蘭州段上從未有過永久性橋梁。而黃河第一橋的建成,宛如一道劃破天際的彩虹,成就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壯觀景象。它不僅是一座普通的橋梁,更是歷史的轉折點,開啟了蘭州乃至西北地區交通發展的新篇章。
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被更名為中山橋。1992年,首屆絲綢之路藝術節期間,橋南廣場西邊橋頭豎立了一塊石碑,正面刻有“黃河第一橋”五個大字,背面詳細記述了橋梁的建造經過。
百年后的今天,黃河第一橋不僅依然是蘭州的重要交通樞紐,更是蘭州的重要旅游景點。春夏季節是觀賞黃河壯麗景色的最佳時段,但隆冬時節,它同樣展現出別樣的魅力。站在中山橋上,俯瞰那滔滔黃河,感受著大河的磅礴氣勢和力量,欣賞著兩岸的美麗風光,遠眺層層疊疊的白塔山上各色建筑,那濃厚的歷史底蘊仿佛能聽到時代變遷的腳步聲。歷經上百年的歲月滄桑,它依然用鋼鐵般的脊梁守護著通達兩岸的重任,成為蘭州人的精神寄托。
我們先后從蘭州乘火車和中巴汽車,抵達官亭鎮的時候,天已是擦黑時分。入住電站附近旅社的當晚,出于對土族的好奇,我與旅社的土族老板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他笑容滿面,漢語流利。經他的介紹,我了解到土族是中國西北一個特有的古老民族,現有人口不足25萬,主要聚居在青海省東部的互助土族自治縣以及民和、大通等地。199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原國家郵政局發行的《民族大團結》郵票中,第三十枚便是土族青年男女載歌載舞的形象。
他興奮地告訴我,當地人將750千伏變電站親切地稱為“750”。在他們眼中,“750”不僅是特高壓,更是造福之源,是幸運和幸福的代名詞。在他們心中,就像青海省博物館收藏的喇家巨磬一樣,是吉祥和權威的象征。它猶如一股強勁的春風,極大地喚醒了沉睡的黃河古道,也是對各民族團結一心、共謀發展的嶄新嘗試,更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大手筆,各民族團結進步的象征,功在當代,利澤千秋。
在這大西北偏僻而寂靜的小山村寒夜,兩個民族的異鄉人相當投入地交談著,一直持續到夜里11 時許。在與土族老板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土族人民的淳樸好客和忠實守信。他們將750產品視為吉祥和權威的象征,期待它能帶來更多的福祉。這種跨文化的交流,讓我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各民族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宛如繁星點綴夜空,雖各有特色,卻又緊密相連,共同編織著中華民族的輝煌篇章。
古有絲綢之路,通過黃河第一橋,為西北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富庶,今有清潔能源的電力天路再為黃河上游地區的人民送上永不停歇的光明電力,兩條路的疊加必定會造福更多人民。黃河第一橋和官亭750千伏變電站,兩個建于不同時代的西部文化地標,每一處都是歷史縮影和文化鐫刻,展現不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變遷,猶如歷史和現代的交響。
聯想起雄偉的中山橋,屹立百年而不倒,心中滿是對我們的高壓開關能否長期穩定地造福西北的深深期待,愿中華民族的團結與進步,永遠閃耀在這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上。
是夜,我久久未能入睡。
(作者系平頂山市作協會員)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