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周四,在市場震蕩分化行情中,“四大行”股價齊創歷史新高。記者留意到,2024年,“四大行”共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24萬億元,日均凈賺約33.88億元。機構分析認為,當前市場環境下銀行股展現出明顯的“類債資產”屬性,在市場風險偏好大幅回落和利率中樞加速下行的兩種情形下,銀行股估值修復的節奏會明顯加快。
“四大行”股價收盤齊創歷史新高
4月24日,A股市場震蕩分化,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截至收盤,滬指微漲0.03%,報3297.29點;深證成指跌0.58%,報9878.32點;創業板指跌0.68%,報1935.86點。滬深兩市成交額11090億元,較上一交易日縮量1207億元。
盤面上看,個股及行業均跌多漲少,全市場超3500只個股下跌,不過“四大行”收盤價續創歷史新高;申萬一級31個行業中,僅美容護理、銀行、公用事業等10行業指數飄紅;下跌的行業指數中,計算機、通信的跌幅超2%;此外,電子、傳媒、機械設備行業指數跌幅也超1%。
投資快報記者留意到,“四大行”2024年合計實現營收約2.87萬億元,其中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218.03億元、7501.51億元、7105.55億元、6300.90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24萬億元,其中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658.63億元、3355.77億元、2820.83億元、2378.41億元;按2024年全年有366天算,“四大行”日賺約33.8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四大行”外,4月份以來,交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成都銀行等5只銀行股也刷新了歷史新高。走勢上,創新高的銀行股今年以來股價穩健上漲,其中上海銀行年內漲幅達到15.52%,“四大行”年內漲幅均在6%以上。廣發證券認為,近期銀行股作為指數重要組成部分,對指數穩定起了重要作用,預計在增量政策組合拳落地之前,銀行指數依然將對市場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在長江證券看來,當前市場環境下銀行股展現出明顯的“類債資產”屬性,具備防御避險和股息率跟隨利率中樞下行的特征。從2023 年以來的走勢可以清晰看到,在市場風險偏好大幅回落和利率中樞加速下行的兩種情形下,銀行股估值修復的節奏會明顯加快。展望后市,中信證券表示,短期看貿易摩擦對市場預期仍有影響,在此背景下低波板塊具有配置價值;中期看,在宏觀“審慎”和“走弱”的兩種假設情形下,銀行板塊相對于大部分行業而言,基本面具備相對穩健特征,相對價值顯著,建議積極增配。
七部門開展“人工智能賦能醫藥全產業鏈”應用試點 醫藥行業或迎密集催化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近日,為加快落實《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關于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快推進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數據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藥監局等七部門聯合發布實施《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取得重要進展,以數智技術驅動的醫藥全產業鏈競爭力和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水平顯著提升,重點圍繞數智化發展基礎建設、數智化轉型推廣、支撐服務體系建設三個維度,確定了未來三年應實現的包括標準制定、設備研發、場景打造、企業培育、園區建設、平臺建設、服務商培育等在內的十類具體目標。到2030年,規上醫藥工業企業基本實現數智化轉型全覆蓋,數智技術融合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醫藥工業全鏈條數據體系進一步完善,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生態體系進一步健全。
圍繞主要目標,《實施方案》聚焦數智技術賦能行動、數智轉型推廣行動、數智服務體系建設行動、數智監管提升行動等四個方面系統提出14項具體工作任務。從完善工作機制、強化政策支持、促進交流合作、深化評價宣傳、加強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有分析認為,經過近3年調整,醫藥行業需求端逐步回暖。一方面新藥研發需求逐步恢復。部分出口導向型CXO企業在手訂單、海外業務占比高的產業鏈上游企業業績已有所驗證;另一方面國內陸續成立多項基金支持創業企業;更多支持創新藥、完善醫保支付機制的相關政策落地,拉動國內新藥研發需求復蘇。長城證券指出,醫藥板塊利好政策頻出,行業景氣度有望穩步復蘇。短期內,前期受集采等影響較大的院內市場,有望逐步復蘇。中長期看,創新療法具備較大增量和替代需求,國產BIC/FIC創新藥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國產化和走向國際均具備廣闊空間。
國金證券表示,醫藥板塊展現較強抗關稅風險能力,國產化機會值得關注,如血液制品、醫療設備和耗材、專利藥創新藥等。內需強勁的連鎖藥房、精麻藥品、中藥、醫療服務板塊亦具避險價值。IgA腎病治療領域取得進展,新藥申請和審評加速。生物制品方面,禮來小干擾RNA療法Lepodisiran II期結果積極,脂蛋白(a)領域研發前景廣闊。醫療器械監管優化支持高端創新,醫療服務績優龍頭擴張迅速,創新兒童防齲矯治器上市,國產晶體普及加速。整體而言,醫藥行業創新驅動,內需支撐,具備長期增長潛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