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舞蹈專場。
甘肅省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現場展演。資料圖片
4月的湖南長沙春意盎然,景色宜人。4月25日至27日,由教育部和長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全國匯演——這一我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中小學生藝術盛會將在這里舉辦。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緊貼時代脈搏,本屆展演主題明確為“綻放藝術風采、激發強國力量”,引導師生自覺肩負起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使命。
此次展演是教育系統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后的第一次展演,既是譜寫學校美育的實踐續篇,更是描繪美育浸潤的時代新篇。2023年12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進一步加強學校美育工作,提出開展美育教學改革深化、教師美育素養提升、藝術實踐活動普及等八大行動。隨后,各地各校迅速響應,結合實際積極落實并探索美育改革發展新路徑,美育浸潤以春風化雨之力,浸潤萬千學子心田。
“親愛的少年,準備好了嗎?”
面對活動先導宣傳片《致追夢少年》中提出的這個問題,懷揣夢想的少年將用行動作答。
創新美育教學改革,系統構建美育浸潤新格局
開設“物理光學與繪畫色彩原理”課程后,學生在繪畫比賽作品中運用科學色彩原理的比例,從之前的30%提升至70%;開設“語文詩詞與書法藝術”主題工坊后,參與學生的書法水平在市級測評中的優秀率,從15%提升至35%……這是遼寧沈陽以“跨學科融合”為核心,積極推動美育課程改革創新取得的部分成果。
沈陽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沈陽打破學科壁壘、創新課程內容,同時打造“雙師協同”模式,不同學科教師共同授課,構建起協同共進的美育課程新體系。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渠道,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環節。《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強調,“大力推進藝術教育教學改革”“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的融合”“建設時時、處處、人人的美育育人環境”。
教育部體衛藝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一年多以來,我們組織編寫覆蓋基礎教育各學科、全學段的‘學科美育浸潤教學指引叢書’,組織召開叢書編寫專家研討會,創新學科美育工作思路,以美育為支點促進學科融合,帶動提升教師全員美育素養,激發基礎教育教學新動能,學校美育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各地各校充分發揮藝術課程在學校美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各學科蘊含的美育價值與功能,遵循美育特點,突出價值塑造。
重慶以“三個課堂”筑牢美育根基,以五級展演體系、社會聯動平臺、“一校一團”計劃,構建“全域覆蓋、多元互動”的美育實踐網絡;
長沙積極推動美育課程改革,出版富有長沙特色的《美育》地方教材,一至九年級共18冊,供全市中小學免費使用。各區(縣、市)、學校根據自身特色,開設豐富多彩的藝術課程,如芙蓉區“戲曲進校園”、雨花區“非遺進校園”等,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藝術體驗;
四川德陽堅持“大美育、全浸潤”工作理念,探索“美育浸潤大課堂”建設路徑,全面提升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豐富美育實踐活動,完善面向人人的展演機制
美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要浸潤全體學生。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比達82%的深圳市鹽港小學,學生曾普遍反映缺乏藝術教育資源、課余生活單調。學校歷經4年探索,建構起“四靈”區域實踐課程,全面培養學生的音樂靈性和創新能力:“靈智”音樂課堂推進技能與美的融合,“靈創”主題課程讓詩詞與音樂完美融合,“靈動”社團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綻放光彩,“靈悟”藝術平臺讓一年一度的藝術節成為孩子們的藝術盛宴。
2024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該校參與學生藝術素養達標率提升了65%。
這表明,即使在資源相對匱乏的環境中,只要用心探索,就能打造出一片藝術的天空,讓孩子們自由翱翔。
藝術實踐是美育基本的學習方法。近年來,各地各校逐步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態化展演機制,創新開展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形成“校校有活動、人人都參加”的局面。
天津持續推進市、區、校三級年度學校文藝展演,16個區1179所學校的近5萬名學生參與;
上海在“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夏季音樂節、國際藝術節等活動中,打造校園板塊和專題活動,形成全年常態化高水平學校藝術展演機制;
江蘇開展“陽光下成長”班集體藝術展示活動,建立線上線下展示機制,做到班班參與、人人參加;
長沙常態化開展藝術節、合唱比賽、書畫展覽、舞蹈會演等美育活動,活動參與率超過95%,覆蓋百萬名中小學生;
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藝術實踐展演平臺和品牌。
據介紹,全國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自2024年4月啟動以來,就堅持重心下沉,通過建立從國家、省、市、區、學校全鏈條的垂直網絡技術平臺,推動每一所中小學行動起來,讓每名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展示。
統計顯示,32個省份、324個地(市、州)、2679個縣(市、區)的15.6萬所中小學校開展了校級展演,參與率超過70%,參與學生3.74億人次,成為有史以來基層學校覆蓋范圍最大、受眾最多、參與最廣的一屆。
展演活動主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著力把展演活動作為學習、交流、觀摩、提高的平臺,組織骨干教師、藝術團成員等觀摩交流,打造新時代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的樣板,引領參演師生深刻理解美育的價值和宗旨,明晰展演的意義和目的,充分展示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典型成果。
建強美育師資隊伍,提升教師全員的美育素養
地處高山地區,距離縣城60多公里,有5個教學班共22名學生的重慶市彭水縣雙龍鄉小學校,在“走教”教師王寬的帶領下,近3年全校11名學生的美術作品獲得全縣比賽一等獎,8人獲得市級獎,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這一成績,得益于彭水在偏遠鄉村學校實施的教師“走教”帶來的新改變。2022年,彭水從縣城優質學校選派39名音體美教師赴農村學校開展“走教”工作,解決鄉村學校音體美教師欠缺問題。如今,全縣39所鄉村受援學校的音體美教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觀。
教師是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關鍵。為貫徹《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提出的“以美育浸潤教師”,近年來,各地各校紛紛推出舉措,切實強化教師美育意識與美育素養。
陜西聚焦體音美教師教育教學素養提升,舉辦全省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和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教學基本功展示活動,賦能“五育”并舉;
寧夏大力推進美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學校美育教師信息庫,采取加大招考招聘力度、擴大地方公費師范生培養規模、第三方購買服務等多項措施,配齊配強美育教師;
云南在“萬名校長”培訓計劃中安排美育浸潤專題培訓,組建120支教師藝術團和師生藝術團,帶動組建1萬多支學生藝術團,開展“師愛生隨”教師藝術展演;
如今,美育教師隊伍建設已形成專業發展、機制保障、師德涵養等協同推進的格局,通過創新形式、實踐融合等多種路徑,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和育人實效得以有效提升,為構建高質量美育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春意正濃,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全國匯演即將啟幕,美育浸潤行動成果將集中亮相。
“審美和人文素養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基石,要以藝術展演為新起點,牢牢錨定教育強國目標,扎實推進美育浸潤行動,通過鮮活生動的美育課程、多姿多彩的實踐活動、朝氣蓬勃的校園文化,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讓每一名學生都受益,讓每一名學生的身心都健康成長。”教育部體衛藝司相關負責人說。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25日 第01版
作者:本報記者 王強 李小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