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35: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圳展望》首發式現場。 主辦方供圖
4月22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深圳2035: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圳展望》以“回顧深圳45年·展望深圳2035”為主題,在深圳舉行新書首發式。首發式由深圳出版集團、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主辦,深圳出版社、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承辦,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鄧麗君,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黨委書記、協理副校長李學金等出席活動。
活動邀請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張占斌,深圳市原副市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和博士研究生導師唐杰,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郭萬達,與本書作者之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展開主題對話。
創造性提出“地域嵌入型世界級經濟平臺”概念
《深圳2035: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圳展望》基于“深圳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路徑研究”和“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研究”兩大研究方向,提出了深圳引領“三新”(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歷史使命、戰略方向和總體思路,其中包括“全面升級深圳軟基建基礎”“推進深港深度合作發展”等一系列具體策略。
在戰略路徑的選擇上,創造性地提出了“地域嵌入型世界級經濟平臺”概念。
建設“地域嵌入型世界級經濟平臺”,就是指通過提供一系列條件,使一個地區或經濟體成為那些代表先進生產力、掌握高端核心技術的優質資本和人才都想進入,進入之后不會走、不想走,也走不了的經濟平臺。
作品創作歷時兩年,研究院團隊以深圳“雙區驅動”戰略為框架,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內涵,系統梳理深圳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邏輯。創作過程中重點突破了對“高質量發展高地”的量化定義,創新性地將“地域嵌入型世界級經濟平臺”概念轉化為可評估的城市治理指標,構建社會治理新形態理論。
該書是“深圳研究三部曲”首部作品
深圳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唐漢隆表示,“地域嵌入型世界級經濟平臺”的提出,有前瞻性、有探索性,對于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鄭永年教授作為久負盛名的公共政策領域專家,在推動深圳現代化發展上作了很多研究和探索,在學術著作出版上也給予了深圳出版社大力支持,推出的圖書作品“雙效俱佳”。未來,希望與鄭永年教授及其團隊能有更多合作,共同助力深圳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更大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奇跡。
該書是“深圳研究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將對深圳的未來發展開展追蹤式的深入研究,第二部的主題為“跨越‘中等技術陷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深圳的作用與擔當”,第三部的主題為“平準經濟學原理與深圳發展實踐”。
采寫:南都記者 謝湘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