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縣早春大棚西瓜高產栽培技術
許 麗等
春夏時節,西瓜上市時間越早,售價越高,單位面積的種植效益越好,因此早春大棚西瓜逐漸成為里下河地區主導生產模式。高產優質西瓜的生產是一個涵蓋茬口合理布局、田塊精選、土壤培肥、良種應用、壯苗培育、適期定植、合理采收等多個技術環節的精細化管理系統。然而,瓜農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因操作不當導致的絕收現象時有發生。為此,我們針對里下河地區早春低溫寡照的氣候特點,總結出一套早春大棚西瓜栽培技術。該項技術不僅涵蓋了通用的生產技術要點,更著重規避生產技術風險,以期為早春大棚西瓜的生產者提供切實可行的技術支撐與指導。
1 合理安排播期
瓜農應根據設施類型、自身的技術水平及西瓜上市期倒推播種期。以里下河地區為例,若計劃西瓜在5月上旬上市,那么定植時間為1月下旬2月上旬,而育苗時間為1月上旬;若計劃西瓜在5月下旬上市,則定植時間為2月中下旬,育苗期為1月中下旬;若計劃西瓜在6月上旬上市,則定植時間為3月上旬,2月上旬開始育苗。
2 田塊選擇
2.1 選用未種植過西甜瓜的地塊
西瓜栽培過程中,其根系分泌物能誘發土壤中的枯萎病菌孢子萌發,且隨著栽培年份的延長,土壤中累積的病菌數量亦逐漸增多。枯萎病菌可導致田間死苗率達30%~60%,嚴重時甚至造成整棚死苗絕收。因此,瓜農應優先選近10年內未種植過西甜瓜的地塊栽培西瓜,以規避枯萎病的危害和降低種植風險。
2.2 選用前作安全規范使用除草劑的地塊
西瓜根系對除草劑極為敏感,其受害程度受前茬使用除草劑的種類、頻率、安全間隔期及栽培模式等多重因素影響。隨著水稻直播面積的擴大,田間雜草種類日益復雜,部分稻農濫用除草劑,導致田間除草劑殘留量不斷上升。若其后續茬口栽培西瓜,植株將表現出藥害癥狀,如地下部根系團簇、不生白根、根系黃黑等,地上部伸蔓遲緩、節間短縮、葉片皺卷、雌花小、坐果困難,最終導致產量大幅降低。殘留在田間的除草劑肉眼不可見,且檢測成本高昂,因此一旦造成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2.3 選用道路暢通且地勢高亢的地塊
西瓜每667 m 2 產量為2 500~3 000 kg,高時能達到4 000~5 000 kg,百畝連片栽培產量達400~500 t。因此,其轉運過程工作量大且容易導致西瓜損傷。規模種植西瓜時,應選緊鄰寬度4.5 m以上硬質道路的地塊,且道路長度可滿足5.5~6.0 m長的貨車單次運載10~15 t的需求。西瓜雖需水但更忌水淹,根系一旦受淹,活力將急劇下降;成熟西瓜與地膜接觸部位浸水2 h,即會發生爛瓜。因此,應選擇地勢高亢、緊鄰排河的地塊種植西瓜,以確保及時排干田間積水。
3 凍融土壤
土壤顆粒的物理性狀對西瓜根系的發育具有重要影響。土壤垡塊過大,會壓縮根系的生長空間,不利于肥料與土壤的充分融合;顆粒過于細小,遇水則易形成漿糊狀,導致土壤透氣性變差,失水后更會形成板塊狀結構,嚴重阻礙根系的呼吸作用。因此,前茬為水稻的地塊,建議在秋冬季進行耕翻凍融處理,創造適合西瓜根系生長的團粒結構。適合西瓜生長的土壤條件:耕層深度20~25 cm,團粒大于5 cm的土塊占比低于2%,團粒大于2 cm小于5 cm的土塊占比5%~10%,團粒小于2 cm的土塊占比在80%以上。
3.1 凍融的作用
一是通過低溫凍死越冬蟲卵,降低蟲口基數;二是增加土壤與肥料的接觸面,促進肥土充分融合;三是擴大根系的伸展發育空間,有利于整株西瓜的上下同步生長。
3.2 操作方法
土壤凍融處理應在秋冬低溫雨雪季節進行,土壤相對濕度在60%~80%,溫度越低且處理時間越長,凍融效果越顯著。凍融處理采用“一耕兩旋”的方式。前茬作物收獲后耕翻土壤深20~25 cm,根據低溫凍垡的效果,25~30 d后進行第1次旋垡,搭設棚架前10~15 d進行第2次旋垡。
4 品種選擇
瓜農應根據氣候條件、自身的種植水平及市場導向,科學選用西瓜品種。小型禮品西瓜類型,推薦選用農友小蘭。該品種耐低溫寡照能力較強,瓤黃色,中心糖度高,雖然產量一般,但果實數量多,適合包裝后銷售。大中型西瓜品種繁多,如早佳84?24、美都、甜王系列等。早佳84?24瓜皮為青綠色,瓤粉紅色,甜度適中,皮薄且易坐果,適合當地銷售或進行短途運輸。美都瓜皮為深綠色,大紅瓤,甜度高,皮厚于早佳84?24,易坐果,適宜中長途運輸。甜王系列品種為花皮、淡綠色,極易坐果,大紅瓤,皮較厚,適合遠銷。
5 培育壯苗
育苗基質的質量至關重要,應確保基質新鮮、安全且符合相關標準,建議使用商品基質。一般每袋50 L基質可裝填12~13個育苗盤,培育600~650株秧苗。冬春季氣溫較低,育苗時需采取加溫措施,苗床溫度白天保持28~32 ℃、夜間18~20 ℃。白天溫度過高易造成燙種,夜間溫度過低易形成僵苗。為預防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種子拱土后及時揭除穴盤表面地膜,并確保有2~3個連續晴天。出苗后降低基質濕度,促進幼苗健康成長,定植前基質濕度控制在最大持水量的60%~80%。壯苗標準:苗高8~10 cm,真葉4~5片,葉片厚實,莖基部粗0.3~0.4 cm,子葉完整,無病斑,根系發達。
6 定植
定植前15~20 d閉棚升溫,使3~5 cm耕層土壤溫度升至10~15 ℃。每667 m 2 噴施金都爾50~80 mL,隨后覆蓋地膜。早春氣溫忽高忽低,應搶冷尾晴頭天氣移栽,中大果型西瓜每667 m 2 栽660~680株,小果型西瓜每667 m 2 栽700~750株。
7 田間管理
7.1 溫度管理
上年12月~1月定植時,外界極端低溫可達-10 ℃,極易使瓜苗發生凍害。定植后應加強保溫,保證棚內夜間溫度不低于4 ℃;伸蔓后至坐果成熟前,白天溫度控制在28~32 ℃,后期遇晴好天氣可夜不閉棚,加大晝夜溫差,增加光合產物積累;西瓜成熟后如遇滯銷情況,棚膜加蓋遮陽網進行降溫,以延長采收期 。
7.2 整枝理蔓
小果型西瓜品種采用三蔓整枝方式,即留1條主蔓和基部節間2條側蔓;中大果型西瓜品種采用雙蔓整枝方式,即留1條主蔓和1條健壯側蔓,摘除其余側蔓。
7.3 人工輔助授粉
早春大棚西瓜栽培需要人工輔助授粉。小果型西瓜品種在每條蔓的第2節位雌花開放時進行異株點花,主側蔓花期相差在3 d以內,主側蔓坐果率均較高。中大果型西瓜品種選主蔓上第2節位及其之后的雌花進行授粉,同時保證整株有30~36片功能葉,每株留1個果。
7.4 肥水管理
7.4.1 水分管理
移栽時澆足活棵水,雍土保濕;伸蔓期及坐果前期視土壤墑情進行膜下滴灌補水;成熟期不宜補水,忌大水漫灌。
7.4.2 肥料管理
西瓜需肥量較大,研究表明,每生產 1 000 kg西瓜,植株吸收氮(N)2.5~3.2 kg、磷(P 2 O 5 ) 0.8~1.2 kg、鉀(K 2 O) 2.9~3.6 kg,三元素的比例為3∶1∶(3.5~4.0)。以此折算,若每667 m 2 田塊西瓜產量為3 000 kg時,則需施入氮(N)10 kg、磷(P 2 O 5 )4 kg、鉀(K 2 O)12 kg。基肥應優先使用經過充分發酵腐熟的菜籽餅、棉籽餅、豆子餅等生物質有機肥,這些肥料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不提倡使用來源不明或養殖投入品成分復雜的雞糞、豬糞、羊糞等畜禽糞便。此外,西瓜為忌氯作物,整個生育期不得使用含有氯離子的復合肥 ,以免對植株生長造成不利影響。耕翻前每667 m 2 施餅肥50~100 kg,首次旋田前每667 m 2 再施入45%硫酸鉀復合肥50 kg。當田間70%~80%植株坐住果后施用坐果肥。寬6~8 m的單體棚,采用點穴施肥的方式在棚邊進行施肥。有條件的地區,還可通過肥水一體化設施施用N、K單質或混合水溶肥,實現養分的精準供給和高效利用。
8 病蟲害防治
定植2 d前,苗床噴1遍殺菌劑(真菌);伸蔓期及坐果前期,每隔15~20 d防治1次蚜蟲;采收前20 d,噴藥防治紅蜘蛛。
9 適時采收
西瓜的適宜采收期僅持續10~15 d,且易受氣溫、降水及臺風等自然因素影響。若西瓜在田間滯留過久,可能會出現肉質疏松(俗稱“倒瓤”)、果皮增厚、形狀不規則等過熟現象,進而導致產量和商品性降低。西瓜采收期應視天氣、市場行情和運輸距離等因素而定。農友小蘭一般在授粉后28~30 d、瓤色變黃時采收;美都在授粉后32~35 d、甜王系列品種在授粉后33~36 d,瓤色變紅時采收。長途運輸的西瓜,在成熟度達70%~80%時采收裝車,短距離運輸或就地銷售的在八九成熟時上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