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二戰中,美國印第安原住民之一的納瓦霍人用他們獨特的語言編譯密電碼,在太平洋戰場貢獻特殊力量。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納瓦霍人的密電碼中有不少關于現代武器的詞匯是從動物身上獲取靈感創造出來的。
太平洋戰場上的納瓦霍人
納瓦霍人生活在美國西南部,擁有獨特的語言和文化。然而,美國政府的“同化政策”讓納瓦霍人及其他許多印第安原住民陷入語言受禁的困境。20世紀初,大量納瓦霍兒童被強制送往寄宿學校,他們在校內使用本族母語會遭到懲罰。這些學校的教育目標就是根除納瓦霍人的民族語言和文化記憶,將其“改造”成符合西方社會標準的個體。在這種高壓政策下,納瓦霍語以及納瓦霍人的文化傳承岌岌可危。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加二戰。隨著戰事推進,美軍的傳統密碼不斷被日軍破解,美軍急需一種全新的保密通信手段。此時,曾在納瓦霍保留區生活過的老兵向美軍軍官提議,用納瓦霍語構建軍事密碼。
納瓦霍語語系復雜,除了納瓦霍人,全球很少人會這種語言。隨后,美軍在納瓦霍人中招募了首批29人進行訓練,并開始用納瓦霍語編寫一套獨特的密碼。
當時,他們面對的一大難題就是納瓦霍語中沒有表述現代武器的對應詞匯。于是納瓦霍人從動物身上尋找靈感,將武器和動物的一些相似特性關聯起來。例如,戰斗機因其敏捷的飛行特點,在密電碼中被稱為“蜂鳥”;偵察機被稱為“貓頭鷹”,因其需要在飛行中盡量保持“靜謐”;坦克有著厚重的外殼和相對緩慢的移動速度,就被稱為“烏龜”;他們將驅逐艦稱為“鯊魚”,是因為想到其在海上行動的快速和“兇猛”。
這套納瓦霍密碼極大地提升了戰場信息傳遞的效率和安全。在太平洋戰場上,納瓦霍密電員們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在硫磺島戰役中,6名納瓦霍密電員共傳遞了800多條信息,無一差錯。這些信息包括敵軍火力點位置、進攻指令等,為美軍的戰略決策提供了充分參考。一位美軍指揮官曾感慨:“如果沒有納瓦霍密電員,我們根本無法取得硫磺島戰役的勝利。”整個二戰期間,日軍始終未能破解納瓦霍密碼,這套密碼成為美軍的“秘密武器”。
盡管納瓦霍密電員為戰爭勝利立下汗馬功勞,但他們在戰場上卻因外貌與日本人相似,常常被誤認為日軍,有人還險些遭到槍擊。
雖然立下大功,但戰爭結束后很長時間里納瓦霍密電員們并未得到應有的榮耀。直到21世紀,美國政府才向首批納瓦霍密電員授勛,其中不少人已經離世。2002年,美國電影《風語者》將這段塵封多年的歷史搬上銀幕。
然而有些諷刺的是,在這部講述納瓦霍人傳奇故事的影片中,攝制者們依然沿襲了“白人至上”的觀念,一名納瓦霍密電員的白人“保鏢”竟成為電影的主角。(王可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